仕途之巔:從中央選調生起航 第123章 餘波與基石
環保風波看似以企業的整改、責任的追究和製度的完善暫告一段落,但其引發的深層震蕩,卻在清源縣的政商兩界持續發酵。江辰借勢推動的環保安全“雷霆行動”,如同一場高強度的壓力測試,不僅檢驗了企業的底線,也考驗著政府的監管能力和執政智慧。風波平息後,帶來的並非僅僅是懲戒,更有反思與重建。
首先發生變化的是企業的態度。以往那種對環保安全要求“討價還價”、“打擦邊球”的現象顯著減少。尤其是那些經曆了嚴格排查甚至處罰的企業主,切實感受到了縣委縣政府“動真格”的決心和新環保法“長牙齒”的威力。主動諮詢環保技改、邀請第三方進行安全評估、加大相關投入的企業明顯增多。一種“守法合規是底線,綠色安全是生命線”的共識,開始在企業家群體中形成。這種源自內在驅動力的改變,遠比行政命令更持久、更有效。
然而,也有不和諧音。少數因環保不達標而被限產、停產甚至麵臨淘汰的小微企業主,怨氣並未完全消散。他們私下裡抱怨“政策一刀切”、“不給活路”,甚至有個彆人試圖通過各種關係向縣裡施壓,希望“網開一麵”。這些情緒和舉動,通過不同渠道彙集到江辰這裡。他對此保持了高度警惕,但態度依然明確:對於符合產業政策、有改造意願和可能的企業,政府要全力幫扶;但對於那些工藝落後、汙染嚴重、無力迴天的“散亂汙”企業,淘汰退出是必然選擇,沒有妥協餘地。他指示工信、環保等部門,要做好這類企業的疏導和善後工作,儘可能幫助其職工轉崗再就業,維護社會穩定,但產業升級和環保底線絕不能動搖。
其次,是乾部隊伍的觸動。環保風波中,那個因監管不力而被問責的副局長,成為了一個醒目的“警示牌”。它讓所有乾部,特彆是承擔審批、監管職責的部門負責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失職追責”的壓力。以往那種“重審批輕監管”、“重發展輕環保”的慣性思維受到強烈衝擊。各部門主動排查自身領域風險隱患、完善監管流程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江辰在幾次會議上反複強調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真正開始深入人心,轉化為行動。
但江辰也注意到,在這種高壓態勢下,少數乾部出現了另一種傾向——“怕”字當頭,為了避免承擔責任,對企業的正常申請也變得更加謹慎甚至保守,審批環節無形中又增加了“隱形門檻”。比如,某個部門在對一家試點企業的新專案進行節能評估時,提出了遠超國家標準的保守引數要求,導致專案推進放緩。
針對這種“懶政”苗頭,江辰及時進行了糾偏。他在一次重點工作排程會上明確指出:“我們強調嚴格監管、失職追責,絕不是要束縛大家的手腳,更不是要‘一刀切’地限製發展。監管的目的是為了更高質量、更安全、更可持續的發展。對於合法合規、有利於轉型升級的專案,我們不僅要快批,還要主動服務、保駕護航。我們要建立的是‘親’‘清’政商關係,不是‘清’而不‘親’,更不是因噎廢食。該擔的責任要敢擔,該闖的路子要敢闖!”
他的講話,給乾部隊伍吃了“定心丸”,明確了“嚴監管”和“促發展”的辯證關係,引導大家將精力投入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上,而不是消極地規避風險。
這場風波,無形中成為凝聚改革共識、夯實發展基石的契機。
它讓全縣上下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清源縣追求的轉型之路,必須是綠色的、安全的、高質量的,任何以犧牲環境和安全為代價的短期發展,都是不可持續的,也是不被允許的。這種共識,為接下來更深層次的改革掃清了不少思想障礙。
一天下午,江辰特意邀請縣長李長根一起,再次走訪了那家曾發生泄漏事件、現已完成整改並投入新生產線的企業。廠區環境煥然一新,新的汙水處理設施執行平穩。企業負責人見到江辰,沒有了之前的惶恐,多了幾分感激和反思:“江書記,李縣長,說句心裡話,當初被查處時,心裡確實有怨氣。但現在看,要不是縣裡下決心逼我們這一把,我們可能還在舊路上打轉,遲早要出大事。這次整改雖然投入大,但裝置更安全,能耗降了,產品合格率也提高了,長遠看是值得的。”
江辰聽後,語重心長地說:“認識到就好。企業發展,合規是前提,安全是底線,創新是出路。希望你們真正吸取教訓,把環保安全融入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成為行業標杆。”
離開企業,在回縣城的車上,李長根對江辰感慨道:“江書記,經過這場風波,我感覺我們推動轉型的阻力小了不少,大家的認識更統一了。”
江辰望著車窗外掠過的田野和廠房,點了點頭:“是啊,長根同誌。矛盾和問題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要敢於直麵,善於利用解決矛盾的過程來教育乾部、引導企業、完善製度。每一次危機的妥善處置,都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考驗,也是夯實發展基礎的機會。環保安全的底線,現在算是初步立起來了。接下來,我們要趁熱打鐵,把我們在產業轉型、招商引資、區域合作中‘綠色化’、‘安全化’的標準和門檻明確下來,讓它成為清源縣高質量發展的‘硬約束’和‘新名片’。”
他的話語中,透著一種曆經風雨後的沉穩與堅定。環保風波的“餘波”正在逐漸平息,但它所淬煉出的對發展質量的更高追求、對安全底線的敬畏之心,卻如同堅實的基石,深深地嵌入清源縣前行的道路之中。江辰知道,未來的挑戰依然眾多,但經過這一次次的考驗與磨礪,他和他的團隊,以及清源縣這艘航船,都變得更加堅韌和成熟。仕途之巔的攀登,正是由這一級級用汗水、智慧甚至教訓鋪就的台階所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