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仕途之巔:從中央選調生起航 > 第74章 資料背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仕途之巔:從中央選調生起航 第74章 資料背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經開區王科長那條關於資料偏差的資訊,像一顆投入平靜水麵的石子,在江辰心中漾開圈圈漣漪。他沒有聲張,也沒有立刻啟動正式的調查程式,那樣容易打草驚蛇,也可能被誤解為對經開區工作的不信任。他選擇了更低調、更側重弄清原委的方式。

他讓籌備組內負責資料統計的同事,以完善示範區統計監測體係、統一資料口徑為由,向市統計局、稅務局、以及各區統計部門索要了近兩年來相關產業的更詳細的基礎資料,特彆是企業層麵的投資、生產、稅收的關聯資訊。這個要求合情合理,並未引起特彆關注。

與此同時,江辰找了個討論“環湖科創走廊”與“智慧製造共享工廠”專案細節的由頭,再次去了經開區,與王科長和經開局負責統計的同誌進行了“非正式”的交流。他沒有直接質問資料偏差,而是請教經開區在高新技術產業統計方麵的具體做法、企業納入標準、資料包送流程等“技術性”問題。

在看似隨意的交談中,結合初步彙總的多部門資料比對,江辰漸漸摸到了一些端倪。偏差的產生,原因並非單一,而是多層因素疊加:

其一,確實是統計口徑問題。市裡對高新技術產業的認定標準和統計範圍,與稅務部門基於稅種科目的統計範圍存在細微差彆,導致基礎資料有出入。這是技術性原因,需要協調統一。

其二,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因素。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發生時間與稅務抵扣時間、以及統計報表的報送時間並非完全同步,尤其在季度資料上可能產生波動。

但更值得關注的是第三點,一些模糊地帶的操作。例如,有少數企業為了享受高新區政策優惠,將其部分傳統業務板塊的產出或投資,“包裝”或歸集到其高新技術業務名下進行申報。而區級層麵在資料審核時,有時為了體現產業發展勢頭,可能采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或者審核不夠嚴謹。這並非純粹的憑空捏造,而是在規則邊緣的“技術性處理”,但其累積效應,確實導致了宏觀資料的“水分”。

王科長在私下交流中也透露出些許無奈:“江組長,您也知道,考覈指標就像指揮棒。有時候,下麵報上來的資料,我們明知道可能有點‘理想化’,但如果沒有硬傷,也很難一一去較真覈查,畢竟涉及企業眾多,審核力量也有限。而且……大家都希望資料好看一點。”

江辰聽懂了其中的潛台詞。這不是某個人的問題,而是一種在特定考覈壓力下形成的係統性偏差,一種“共謀”的沉默。這種現象,恐怕並非經開區獨有,隻是程度不同。

弄清大致情況後,江辰沒有指責經開區,反而對王科長的坦誠和專業表示了感謝。回到籌備組,他立刻著手兩件事:

第一,撰寫一份內部分析報告,客觀闡述了資料偏差存在的現象,重點分析了其產生的多重原因,特彆是統計製度本身的不完善和執行層麵的彈性空間。報告建議,由市統計局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儘快研究製定適用於示範區的、統一規範的資料統計標準和覈查機製,從源頭上減少模糊地帶,擠壓水分空間。他將報告呈報給張副秘書長,並建議以此推動市級層麵的統計改革。

第二,在籌備組內部,他調整了工作重點。他意識到,在示範區建設初期,相比於追求絕對完美的曆史資料,建立一套能夠真實反映發展質量、引導正確政績觀的新考覈評價體係更為緊迫。他加大了對“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係”的研究力度,這個體係將更注重創新能力、綠色發展、區域協同、民生改善等質量效益指標,而不僅僅是投資和產值的規模增速。

幾天後,江辰在與張副秘書長彙報工作時,談到了資料問題和他的思考。

張副秘書長表示認可:“你處理得很穩妥。資料真實是生命線,但糾偏要有策略,重在製度建設。你提出的統一統計標準和構建新考覈體係,是治本之策。這件事要穩步推進。”

他話鋒一轉,透露了另一個訊息:“市委市政府基本同意,示範區管委會的組建方案即將上報省委。一旦批複,我們現在的籌備組就要轉為正式的管委會架構。到時候,機構的設定、人員的安排,都是重中之重。江辰啊,你要有承擔更重擔子的準備。”

江辰心中一動。管委會的正式成立,意味著示範區將從“籌備”走向“實體化運作”,權力和責任都將具體化。他之前的政策設計,將迎來真正的執行考驗。而新的崗位,也意味著更大的平台和更複雜的局麵。

資料偏差的風波暫時告一段落,但它給江辰敲響了警鐘:改革之路,不僅要設計宏大的藍圖,更要洞察細微之處可能存在的扭曲和變形。政策的執行,最終依賴於基層的具體操作和無數個“王科長”的務實處理,他們的心態和行為模式,同樣決定著改革的成敗。

他的目光,必須同時聚焦於頂層的製度設計和基層的微觀實踐。而即將到來的管委會組建,將把這一切都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