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威大帝 第3章 窮的縣,還不完的債
沐星河用了四天的時間,算是理清了南涼縣的狀況。
南涼縣除了縣城裡的三百來百姓,就再沒有其餘人口了。至於地主豪強什麼的,也都沒有。
不過,過往的商隊倒是很多,但是除了過來采買一點糧食賣一點食鹽布匹外,這些商隊基本就是繞城而過,不停留的。
哪怕晚上都是如此。
人家商隊寧可在城外紮營過夜,都不願意留宿在城裡。
除此之外,南涼縣還擁有三座光禿禿的石頭山,山上全是碎石外加一些孤零零的樹木。
其實,四十年前南涼縣還是很繁華的。
縣城人口五萬多,還擁有四個兩千人的鎮子,以及十三個村子。
隻不過,那也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先是一場從縣城流過的濱水來了一場大洪水,然後大瘟疫……
再加上後來的縣令不當人,除了撈銀子就沒有彆的本事,南涼縣就再沒有緩過來了。
現在好了,沐星河來了。
沐星河的封號是崖林郡王,而南涼縣就屬於崖林郡。正常的皇子就藩,一般是在郡治建造一個王府,然後在各縣建立王莊,分割一些民戶成為王莊的佃戶。當然,就藩的皇子可以當官也可以不當官。
不過,大虞有一個規矩,那就是藩王並不世襲。也就是說,就藩的藩王如果在位時期不多弄點產業,他的後人就是喝西北風了。
這種局麵,導致大虞的藩王賢王很少,但橫征暴斂的絕對不缺。
所以老百姓對藩王基本沒好感。
而沐星河就藩,朝廷不僅沒有在崖林郡的郡治建造王府,連王莊也都沒有,直接就是將南涼縣這個縣給了沐星河。意思就是,你沐星河就在南涼縣待著吧,你在南涼縣想怎麼弄就怎麼弄,朝廷不管了。當然,也彆去找朝廷要錢糧。
沐星河按了一下眉心,縣窮也就算了,關鍵是債務。
準確點來說,是欠繳的稅賦。
大虞的賦稅分為田賦、布賦、人頭稅、鹽稅、商稅五種,至於其餘什麼雜七雜八的,那就另算了。田賦和布賦都是實物稅,田賦每畝地三十稅一,布賦丁男每年繳納粗布兩匹,細布一匹;丁女每年繳納絹一匹。
人頭稅是年滿十二就要交,交到五十五歲,稅額倒是不高,每個人每年交人頭稅三十六文錢。
鹽稅是一鬥鹽一錢銀子。
大虞不僅鹽場私有,就連食鹽買賣也不禁私人,朝廷隻在各個鹽場安排稅吏,按鹽場生產的食鹽數量來收鹽稅。沒收鹽稅的食鹽不能上市售賣,收了鹽稅的食鹽,賣什麼價那就是你們鹽商的事了,朝廷不管。
至於商稅,更是簡單粗暴,不管你賣的什麼商品,按重量算,十斤貨物一錢銀子的商稅。
這商稅……
難怪沐星河這一路來發現糧商基本上都沒有私人小糧商,全是官商勾結的那種。這種商稅,私人小糧商根本活不下去,能活下來的,全都是那種從常平倉拿糧食出來賣,不用交商稅的那種王八犢子。
這種商稅,也導致農民不敢私自賣糧,除了賣給不用交稅的常平倉就沒有了其餘路子,導致常平倉那群腦滿腸肥的家夥,敢肆意壓低糧價來收購糧食。
常平倉一個開國高祖皇帝用來穩定糧價和賑災的好政策,完全被後世子孫給玩廢了!
也難怪這些年流民越來越多,小規模的民變此起彼伏,隻不過因為風調雨順,老百姓們還能有口吃的,暫時還沒出現大規模的民變進而質變成農民起義。
罷了,這就不是自己這個穿越過來的護林員要操心的事。沐星河再歎口氣,自己現在要操心的,是怎麼將南涼縣這麼多年的賦稅窟窿給補上。
南涼縣這麼多年的賦稅窟窿是多少呢?
一點也不多,區區六百二十八萬兩銀子而已。本來還有多的,戶部心善給求整了。
沐星河對自己那個皇帝老爹以及戶部官員的無恥是真給氣笑了。
大虞王朝從開國到現在所有就藩的藩王,自己這待遇絕對是獨一份的。
當然,也可以說戶部缺銀子,那些官員想銀子都想瘋了。至於收上來的銀子是用之於國還是揣到自己的荷包裡,那就是另外需要說道的事情了。
六百二十八萬兩的賦稅,沐星河敢打賭,這幫玩意是絕對按照南涼縣最巔峰時期收上來的錢給定的調子!按大虞規矩,隻有田賦和人頭稅欠繳纔是欠繳,其餘的賦稅尤其是各種捐納攤派是不算的。但戶部那群王八犢子,不就是看自己這個皇子沒地位麼,可不可勁地來坑自己。
在皇帝心中,一個沒地位且一點都不受寵的兒子,遠沒有銀子來得重要。
反正兒子多。
更何況南涼縣已經十五年沒有縣令了,到底欠繳了多少賦稅,還不是戶部那群王八犢子說了算!
好在沐星河好歹還是個郡王,身份還是擺在那兒的,戶部和崖林郡的郡守都不會過來催收的。
沐星河自嘲的笑了下,又想想自己的家產,孃的,自己這開局,就算不是地獄難度也差不多了。
靜下心來,沐星河開始盤算自己的本錢。
三十個禁軍,現在成了王府衛兵,彆指望這些禁軍士兵背後的家族會給自己一點支援。調給自己的禁軍,本來就是各自家族裡混吃等死的存在,就算死在這裡了都不會在他們的家族裡掀起一丁點浪花。
包括那個校尉,現在的王府衛隊長。
至於仆役,就隻有忠心耿耿服侍曾經服侍過母親現在還跟著的自己的那個太監和宮女了。因為出宮,本來兩個很低階的內侍一個封為了王府總管,一個封為了王府女官。
算了,還是想想怎麼搞錢,畢竟這南涼縣也處在商道上,隻要好好經營,錢會有的,糧食也會有的。
現在最大的麻煩,就是如何讓商隊敢在城裡住下來。
沒法子,當年那場席捲了整個南涼縣的大瘟疫,太讓人聞之色變了。
所以說,還是得提振商人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