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威大帝 第6章 歎氣解決不了問題
整出了三塊菜地,菘菜和空心菜各種一塊,韭菜和蔥合種一塊。
南涼縣其實是個好地方,氣候是真的好,全年無冬雨水充足,粱在南涼縣可以一年三熟,秫這玩意更是可以全年成熟。
要是秫米容易煮熟就好了。
弄好了三塊菜地,沐星河就開始瞅著三座石頭山發愁。
這段時間,沐星河也算是明白為什麼這三座石頭山這麼多年都沒長出一棵樹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成了石頭山,所以在這三座石頭山上打柴不收錢的。
後來,這三座石頭山上的草木就被薅光了。
王府衛隊們一共開墾了十畝地出來,八畝種秫,兩畝種粱。秫米雖然難熟,但口感是真的好的啊,越嚼越香。而且,秫米釀酒也是一等一的好。
崖林郡生產的貢酒青山酒就是秫米釀製的。
看著石頭山三天,沐星河想了想,還是先從底部開始弄起。不對,是從離王府最近的這座石頭山的底部弄起。
在衛兵們的護衛下,沐星河來到了這座沒有名字的石頭山下。
仰頭看去,這座山並不高,也就是個二十來丈高的樣子。沒有了植被的保護,雨水毫不留情地衝刷著石頭山,將個頭小的石頭都給衝了下來,山上留下的,全是衝不動的大石塊。但這麼風吹雨淋的,大石塊慢慢變成小石塊,也會衝下來的。
或許千百年後,這裡就會變成一個純粹的石丘了。
呃,沐星河發現自己想太遠了點。
自己修王府,弄走了一大批的石頭,感覺都沒讓這山底下的石頭少多少。看樣子,治理這碎石山是任重道遠,不過,這樣纔有一點挑戰性啊。
沐星河讓衛兵在山下用碎石搭一道一尺高約莫一丈寬的圍堰出來,將南麵的山底給圍完。
做好這一切,一共花了四天的時間。
也幸虧這座碎石山不大。
又去弄了一層泥土鋪在這圍堰裡,沐星河讓衛兵們去遠處的草地鏟了幾塊草皮鋪在圍堰裡,然後讓一個衛兵回王府,找總管黃狗子去將自己在京師買的苜蓿種子帶過來。
很快,種子送來了。
將苜蓿種子很是隨意地撒在圍堰裡,沐星河拍拍手,現在,就看什麼時候下雨了。
南涼縣的老天很給力,在沐星河撒下苜蓿種子後的第二天下午,就開始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沐星河發現了南涼縣雨水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小雨特彆多,大雨很少。
但是吧,大雨一旦下了,那就真的是很大,快接近暴雨了。
暴雨也不是沒有,不過沐星河暫時沒有碰上。
看著外麵的小雨,沐星河端過一把,姑且能稱之為凳子的玩意坐到了門口,就看著外麵的雨景發呆。不發呆也沒得辦法,這個時代沒什麼太多娛樂的方式,就連書都算是奢侈品,沒事乾的時候,真的隻能發呆了。
黃軒歎了口氣,他改名了,從黃狗子改成了黃軒,是殿下改的。說真的,在宮裡被人叫狗子、狗子習慣了,突然有了大名還挺不習慣的。
看著殿下坐在門口發呆,又看看外麵的雨,黃軒走上前道:“殿下,今天中午想吃什麼?奴纔好吩咐下去讓人準備。”
“老樣子吧。”沐星河道。
吃完飯後,沐星河決定還是要找點事做,一睜眼發呆一閉眼睡覺的日子,太難受了。
做什麼事呢?
研究怎麼將秫這玩意快速做熟吧,畢竟這種不挑地產量還高的糧食,要是柴火消耗也能降下來的話,不知道能填飽多少人的肚子啊!
一念至此,沐星河就讓女官弄來了一碗秫米,開始細細研究起來。
秫米的個頭和綠豆差不多,樣子也差不多,怎麼看怎麼像沐星河前世吃過的綠豆在這個世界的糧食版。不過,這秫米煮熟後是真的香,釀出來的酒也是甘香可口。
捏著一顆秫米看了半晌,沐星河實在有點想不明白,就這麼個小東西,怎麼那麼費柴火呢?
一連三天,沐星河全身心地在研究秫米,煮、蒸、炒三方法都試過了,最後的答案是,煮竟然是最省柴火的。歎口氣,沐星河正準備放棄,突然腦瓜子一激靈,等等,還有方法沒用呢。
“老黃、老黃!”
喊了兩聲,王府總管黃軒就立即出現在了沐星河麵前。
“殿下,有什麼事需要吩咐奴纔去做嗎?”
“去弄個石磨過來,小的,孤能夠使得動的。”沐星河吩咐道。
“奴才明白了。”
黃軒去弄小石磨一去就去了四天,四天後,黃軒一臉尷尬地回來稟告道:“殿下,這小石磨需要八兩銀子。”
沐星河點點頭道:“去連女官那支取八兩銀子吧。”
黃軒當即施禮告退,去女官那拿銀子去了。
又過了八天,一個小石磨出現在了王府裡,而這小雨也一直沒停。
賞了黃軒十兩銀子,但黃軒死活不受,但沐星河堅持要賞。沐星河心裡很清楚,這些天黃軒為了找會造石磨的工匠,可是到處求爺爺告奶奶。
大虞的工匠,除了少部分掌握在朝廷手裡外,其餘的都在世家豪強們的手裡,民間就隻剩一些能編編竹筐的手藝人了。
如果自己不是還有個藩王的身份,八兩銀子想弄到這麼一個小石磨?
想都彆想!
沐星河歎了口氣。
驀地,沐星河發現自從自己就藩後,歎氣的次數與日俱增。也是,麵對眼前這個景況,除了歎氣,也就是歎氣了。歎完氣後,沐星河還是認認真真做事,畢竟,歎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隻是能將心中的鬱氣稍微放出去一些而已。
看著眼前的小石磨,沐星河決定做兩個試驗,一個是直接磨,一個是將泡一夜後磨。
心裡頭有了點計較,沐星河正準備動手,卻發現外麵的天色已經暗下來了。
抿了抿嘴,沐星河製止了黃軒要去點蠟燭的動作。蠟燭貴,尤其是在這崖林郡尤其貴,京師一根蠟燭八十文錢一根,到了這崖林郡,蠟燭竟然是兩百七十文錢一根!
也難怪崖林郡這裡沒有什麼讀書人。
算了,明天再乾活吧,今晚就用火把湊和著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