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威大帝 第37章 做點臘魚
世家雖然將當官的渠道把控的很死,但寒門也不是沒有門路當官,畢竟皇族也需要寒門來和世家相抗衡。
尤其是軍中,寒門出身的將官是很多的。
藺琛的意思很明白了,沐星河暫時是沒有能力讓世家吐出書籍來的,但寒門可不一樣,寒門對世家的痛恨,可以說就是沐星河最天然的盟友。
但是,沐星河也得小心翼翼,引起京師那邊的注意就不好了。
畢竟,沐星河現在的實力太弱小了,弱小到京師那邊隻用一根小指頭,都能滅了沐星河。
算了,一切從長計議吧,而且,沐星河短時間內也沒有開學堂的打算。畢竟,開學堂是要錢的,而且要花不少錢。但沐星河的身上,可還背了一堆的債務。
不將欠繳的賦稅補上而是去開學堂,沐星河都不用多想就會知道崖林郡的那些官員會有多唧唧歪歪,而且彈劾的奏章絕對不會少。
不說彆的,為了堵那幫擬人玩意的嘴巴,沐星河隻能打算先上繳一部分錢糧再說。
一念至此,沐星河就讓人楊斌過來,三天後押送一千石秫米,三千貫銅錢去崖林縣。
……
三天後,崖林縣的太守府。
新上任的太守梁鑫看著楊斌押送錢糧過來愣了下。
崖林郡王欠了一堆賦稅梁鑫很是清楚,但梁鑫早就做好了崖林郡王一文錢一粒米都不上繳的準備。當然,前任太守也不是沒收到過崖林郡王上繳的錢糧,但那個數量……
所以,對於沐星河會不會上繳錢糧,梁鑫早就做好收不到一文的準備了。
但是,這次竟然送來了糧食一千石,雖然都是秫米;銅錢三千貫,雖然一錢銀子都沒有。但這可是崖林郡王就藩後,第一次上繳賦稅如此大的手筆啊。
對於沐星河後續會不會繼續這麼大手筆上交欠繳的賦稅,梁鑫不知道,但這次的規模可是給足了他這個新任太守的麵子。
喜滋滋地將錢糧入庫,梁鑫簽了回執後就示意楊斌可以回去複命了。
拿到回執,楊斌鬆了口氣,看來這新任的太守雖然精明,但對比上一任也精明不多。要知道,殿下的府庫裡可是有不少銀子,這個新任太守竟然問都不問一下為什麼隻用銅錢來上交欠稅。
算了,這樣不是自己這個小小的王府衛隊長能操心的事,還是趕緊回去吧。
……
當楊斌帶著回執回來後,沐星河微微一笑,看來新上任的太守也是個好相處的人啊,那麼,自己可算是放心了。
“楊大哥辛苦了,好生回去歇一歇。”沐星河微笑道。
“是,殿下,卑將就告退了。”楊斌施了一禮就退出去了。
學堂的事情雖然不急,但是讓南涼縣所有人都能做到天天吃肉這件事,卻是要優先做的了。
現在南涼縣養雞已經算是比較普遍的事了。
沐星河收的租子很輕,且又開放山澤,柴火對於南涼縣的百姓來說一點都不貴,是家家都能用得起的。再加上秫的高產量,所以南涼縣的雞是越來越多了。
即使如此,南涼縣的百姓也還是做不到天天吃葷腥,大概是三天能有一頓葷腥。
現在沐星河要做的,就是發展漁業。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著這麼一條穿南涼縣而過的大江,不好好利用就說不過去了。
至於漁網,也弄出來了。
正兒八經弄會織網的工匠是沒有辦法的,但用旁門左道的辦法弄一張漁網出來,沐星河表示還是可以的。
沐星河的旁門左道就是,繩結套繩結,套出一張大網後,下麵墜上陶土製成的吊墜,一張漁網就齊活了。
耐不耐用不知道,能網住魚就是實實在在的。
在繩結套繩結的方法弄出一張漁網後,一個篾匠開竅了,能不能用編竹筐的方法來編漁網?想到就試,然後,真的可行!
後續的魚肉處理,就是做臘魚了。
現在彆提什麼亞硝酸鹽的危害,對於大虞大部分活不過四十五歲的普通人來說,等什麼亞硝酸鹽致癌,還是痛痛快快吃肉來的舒服。
更何況,前世林場那些喜歡吃臘味的老前輩們,就沒見得癌的。當然,也和他們喜歡喝茶有關。前世沐星河查臘味的資料時,就看到有資料說常吃富含維c的蔬菜水果,還有多喝茶,都可以有效促進體內亞硝酸鹽的分解。
橘子和橙子這兩水果,沐星河沒在大虞王朝見到。沐星河在大虞王朝見到的常見水果,也就是褐梨、樹莓、杏、梅子、燈籠果這些,蔬菜的話也不是很豐富,沐星河常吃的就是菘菜、空心菜、葵菜、韭菜、蔥、白蘿卜、黃瓜、冬瓜和一堆叫不出名字的野菜。前世喜歡吃的絲瓜在這裡沒見到,南瓜菜瓜也沒有。
反正吃的不豐富就是了。
對了,這個世界的大虞王朝並沒有發明出臘味,倒是有鹽醋水浸漬肉類來儲存的作法。
關鍵是,那個鹽醋水儲存法……
沐星河之所以要做臘味,就是藺瑜做了一次鹽醋法後才決定的。
至於之前為什麼不做臘味?
王府纔多少人?
剛來那段時間,想吃肉很簡單,楊斌帶著幾個弓馬嫻熟的衛兵去森林裡轉一圈就行。
想吃就去打獵,壓根就沒有長時間儲存肉類的需求。
但現在有這個需求了。
除了想讓南涼縣百姓都能天天吃上肉外(不指望肉的新鮮度),還有就是,讓百姓們多一個掙錢的門路。
想必商隊會喜歡上臘味的。
畢竟,商隊在路上行走,除了在城鎮裡能吃上肉外,其餘時候基本上就是啃乾餅子。
至於行商路上去打獵……
有點找死的味道。
至於怎麼打漁,也很簡單,就是竹排後麵拖一張漁網,能夠撈多少魚,看運氣吧。
起碼第一天的運氣很是不錯,撈了差不多三萬斤魚。
給前來幫忙的百姓沒人分了一條大魚回去,也不過才分掉了八千斤。
城裡的酒樓飯館也買走了一批,但也不過才千餘斤。
剩下的,就都要做臘魚了。
鹽,王府不缺,南邊兩藩屬國弄來的岩鹽太多了。
除了藺瑜這個王妃要照顧孩子沒動手,王府的其餘人包括沐星河這個崖林郡王都上手了。沐星河不上手不行,畢竟是他提出臘魚這個做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