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威大帝 第97章 一些改變
意見一統一,事情做得就很快。
很快,詔書就頒發了下來。
南池郡一年的賦稅額度是銀子五萬兩,糧食八萬石。
看到這個額度,沐津嘖嘖了兩聲,這個額度還真是符合南池郡的特色。
當然,詔書也不止是頒給沐津,崖林郡和南池郡也都收到了詔書。畢竟,它們現在起也歸安南節度使府管了。
蘇授接到詔書可是大笑了三聲。
崖林郡的那群貪官汙吏蘇授早看不順眼了,但是蘇授可以免他們的職,可以交給刑部處理,但自己就是沒有真正處罰的權力。
現在好了,安南節度使府來了。
也就是說,崖林、三安、南池和墨陽四郡官吏的生殺予奪之權,就在安南節度使府的手裡了。
相比較蘇授的開心,崖林郡除了南涼縣外其餘的官吏可都是麵如土色。
三安郡那些貪官汙吏是什麼下場,作為鄰居的崖林郡可是一清二楚。
一想起墨郡王對貪官汙吏的手段,崖林郡的貪官汙吏們就兩股戰戰。關鍵是,辭官沒用啊,墨郡王是發現你貪汙過,哪怕你致仕了,都要把你抓回去的。
不對,上了七十歲的雖然不用蹲牢獄,但也是軟禁在家。且除了服侍的仆役外,其餘家人隻有幾個節日可以去看,否則的話,家人也是會遭受處罰的。
更何況,墨郡王麾下可是足足有三萬多兵馬,誰敢不服就能提大軍殺將過來的哇!
心頭,瓦涼一片。
一想到悲慘下場,凡是貪汙過的官吏,全都找門路想和安南節度使府的官員搭上話,看能不能說個情,讓處罰輕一點。
倒還真讓他們找到了門路,就是沐津的大舅子藺敬。
實際上,這是沐津故意讓藺敬和他們搭上的。
得了沐津的授意,藺敬很是為難道:他倒是可以說情一二,但也希望這些貪官汙吏給點誠意。
那麼,誠意是什麼呢?
誠意就是將貪汙的錢糧都上交回去。
銀子再好,命沒了不就什麼都沒了。
一眾貪官汙吏回去認真想了想,除了少數鑽進了錢眼裡的,大部分都想開了。
是啊,命還在就還能賺銀子,命沒了銀子卻還沒花,那得有多痛。
很快,蘇授就發現,一個個貪官汙吏來找自己自呈罪狀不說,還將貪汙的錢糧悉數上繳,甘願領安南節度使府的處罰。
對於識趣的官吏,沐津是沒打算處罰的,因為他手裡沒有什麼人才,暫時隻能依賴原有的官僚體係。
至於蘇家……
傻子都知道,麾下是不能一家獨大的。
很快,安南節度使府的命令就來了:
將貪汙錢糧上交的官吏全都既往不咎,同時俸祿按照安南節度使府重新校訂的來計算。但是,日後再有貪汙受賄之舉,則嚴懲不貸!
崖林郡的官吏們都歡呼起來,沒有處罰不受,俸祿還按照新的來計算。要知道,崖林郡的官吏們可是知道三安郡的官吏們重新厘定了俸祿後,一個個過得有多舒服的。
說真的,拿的要是三安郡官吏那樣的俸祿,如果再貪的話,就算被砍頭,他們自己也覺得是活該。
至於那些沒有上交的,沐津則是毫不客氣。
一個個捉拿下獄按照律令判罰不說,還宣佈其後三代子孫不得在安南節度使府所控郡縣為官做吏。
這一下子,將崖林郡的官吏也都震懾了下。
崖林郡的官吏也是知道墨郡王是壓根不懼世家的,但一看犯官子孫都不得為官做吏,心頭還是狠狠震了下。果然,墨郡王真狠,他不一定要你的命,但讓你子孫沒有出頭的地方,比要你的命還狠!
畢竟,世家一房如果連續三代無人為官做吏的話,是很容易被家族給拋棄的。
而且,像西南這邊的世家,基本上都是在本郡為官,出郡難度太大了。
墨郡王殿下,這是真的捏住了命門。
沐津現在也很忙。
忙著將崖林、三安、南池三郡給整合好。
南池郡雖然多山,不算是個好地,且郡內的金銀礦都要交給控製,但不代表南池郡沒有賺錢的路子。
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沐津一邊對南池郡的官僚係統進行處理,一邊將整個南池郡逛了一圈。
處理南池郡的官僚沒費太多的時間,畢竟三安郡和崖林郡兩隻被處理過猴在前麵當著良好模板,南池郡的官吏乖順異常。
懂得乖順就好。
逛了整個南池郡後,沐津發現,南池郡雖然山多,但那山都是個頂個的好啊。
要麼是茶園,要麼是果園,要麼是藥圃。
浪費了,真的浪費了。
另外,南池郡的道路,真的一言難儘。
這是沐津三個月就爛了一輛馬車得出的感悟。
要知道,三安郡的道路在沐津接手前雖然也不好,但也沒將馬車給跑爛啊。
南池郡做到了。
這樣的道路,橫穿南池郡去墨陽郡平叛,想想後勤會有多折磨。
修路,必須修路。
體驗了南池郡的道路,沐津算是明白,為什麼前世山區脫貧艱難了。
沒有好的道路,你就算是守著金山銀山也賣不出去啊。
要想富,先修路,真真理。
還好,現在沐津是一點都不缺錢。
畢竟崖林郡、三安郡和南池郡的府庫都可歸自己呼叫!
已經轉為安南節度使府長史的蘇塘很快就南池郡的道路寫出了一個方案。
南池郡第一條改修的道路就是橫貫整個南池郡的大道。
畢竟,墨陽郡還在亂民掌控中,平叛是第一要務。
蘇塘的意思很簡單,一邊修路一邊在道路沿線修建糧倉,同時開始運糧過來。
這樣的話,當道路修到墨陽郡邊上的時候,後勤倉庫也都修完了。
到時候,大軍開拔就不需要帶太多輜重,直接就是順著大道快速行進直抵墨陽郡邊境,對墨陽郡的亂民形成威懾。
這個時候,是先平叛還是先發展南池郡,就看沐津的打算了。
看了這個方案,沐津很是滿意點頭,這個蘇塘,在內政上真的是強,難怪當初的舉薦信上,蘇授對蘇塘大力誇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