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威大帝 第120章 真的是昏君?
看著眼前的詔書,沐津很是鬱悶。
能不鬱悶就是怪事,沐津是打算安安心心發展個兩三年的,結果朝廷可不給他沐津安生。
這不,朝廷給沐津下了詔書,討伐不臣服的楚赤國。
說真的,討伐不臣沐津其實不鬱悶,鬱悶的是楚赤國所在的地方。
按道理說,楚赤國讓西南邊軍去更好辦,讓自己一個藩王節度使去是什麼意思?
雖說自己離楚赤國確實比西南邊軍近。
將詔書送到安南節度使府去,出征的準備就交給葛栩、蘇塘和蘇坪三人了。
然後,沐津就去找藺琛老丈人商議了。
藺琛聞言歎道:“根據以往從朝廷探取的訊息來看,十有**,應該是太子的建言了。當然,賢婿你過往的表現也是功不可沒。”
“這和我過往的表現有乾係?”沐津很是不解道。
“因為賢婿你上書過請求朝廷派遣官吏並取消安南節度使府!”藺琛很是鄭重道。
“就這麼簡單?”沐津皺了下眉頭還是不解道。
“就是這麼簡單!”
沐津想了想,也是,一個不貪權不戀棧的節度使,遠比那些不識好歹的節度使好得多。
就在沐津想要回去的時候,藺琛突然開口道:“賢婿,你說陛下,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
“說昏君,但又昏得不徹底;說明君,聽說父皇登基的前十年,可是中興了一波。”說真的,沐津對於沐辰這個當爹的,也是五味雜陳。
“是啊,想當年,老夫我就是在那十年打下了赫赫威名!”藺琛歎道,“當時,左相柴威、右相蘇耀兩位老大人,可是天下一等一的賢相,真的是讓人懷念。”
沐津也歎了一口氣,不過,這個所謂中興卻沒有惠及到南涼縣。
可惜的是,這個所謂中興,在柴威和蘇耀相繼過世後,就一去不複返了。
“嶽父,平楚赤國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聽了沐津的話,藺琛的雙眼中閃過一絲懷念,然後開口道:“大虞西南八藩屬國,就是楚赤國最不安分。當然,這也和楚赤國的位置有關。從西南邊軍主要駐紮地出發,要經過至少兩個藩國才能去攻打楚赤國,而從南涼縣出發,則隻需要經過一個藩屬國就行了。
再說了,南涼縣靠著的兩藩屬國,這些年因為你大力搞商貿的關係,道路都修得不錯。用賢婿你這個安南節度使,對朝廷來說是最劃算的。”
就在這時,一個仆役過來道:“大王,蘇家來人了。”
沐津微微蹙了下眉頭,看向藺琛道:“嶽父,和小婿一同前往如何?”
回了王府,到了大廳,發現來客竟然是蘇家族長蘇爍最小的兒子蘇思。
“見過……”
沒等沐津開口,蘇思就開口道:“殿下,您還是直接稱呼我蘇思吧,畢竟我比您還小一歲呢。”
蘇思在蘇家是典型的年紀小輩分大,誰讓族長蘇爍當年是年紀小輩分大,而蘇思又是蘇爍的老來子。
和很古板的父親蘇爍不同,蘇思是典型的誰都能談得來的那種人,也並不計較輩分什麼的,更願意按年齡來分大小。
“殿下,草民此番前來是毛遂自薦的,王府幕僚可否有草民一個位置?”蘇思笑眯眯道。
“為什麼不是節度使府?”沐津奇道
要知道,王府是沐津的私官,可不是節度使府裡麵吃官糧的。
蘇思笑了笑道:“節度使府裡麵太累,王府裡麵輕鬆。”
沐津想了想道:“王府記事如何?”
蘇思愣了下,沒想到沐津竟然會給自己這麼一個位置。要知道,王府記事可不是一般的位置,那是藩王的絕對心腹才能擔當的。
簡單來說就是,王府記事掌控著王府的所有隱秘。
“多謝主公信任!”蘇思鄭重起身一禮道。
沐津趕緊起身回禮。
兩人落座後,蘇思沉聲道:“主公,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河北和江南的叛亂一直拖到了現在都沒有平定?朝廷,似乎是無所謂的樣子?”
“記事請講!”沐津正色道。
“很簡單,朝廷是故意的。”
“故意的?”沐津和藺琛對視了一眼,不可置信地異口同聲道。
“其實,最開始不是故意的,隻不過朝廷確實也有消耗河北和江南世家實力的想法,所以在第一次平亂的時候,就讓河北和江南世家出身的將領領兵去平叛了,而且,帶的禁軍也是以河北和江南人為主。”蘇思道,“但是,在第一次平叛大敗後,朝廷意識到,短時間迅速平叛有點難了。”
“是啊,老夫當時是好幾次上書,請求帶兵先平河北叛亂。相比江南,河北之民更加悍勇,遠比江南難對付。但是,陛下卻是將老夫的奏章全給駁回……”說到這裡,藺琛皺起了眉頭,顯然還是不甘。
“藺老國公,陛下真的是昏君嗎?”蘇思問道。
藺琛沉默了半晌後才道:“陛下,難稱一個徹底的昏君。”
“相比較世家掌控的河北和江南,節度使掌控江南和河北如何?”蘇思問道。
“朝廷在民間還是很有聲望的,更何況,大虞對於叛軍是,隻要你接受招安就既往不咎,除非是罪大惡極之輩。可哪怕是罪大惡極之輩接受招安,朝廷也不會殺,而是送到邊軍中去贖罪,且不會牽連家人。”藺琛道,“此次大虞的諸節度使,除了幾位藩王外,其餘的都是寒門出身……”
藺琛想到了什麼,立即閉口不言了。
沐津是反應過來了:“也就是說,在陛下的心裡,與其讓世家掌握河北和江南,不如讓節度使去掌握河北和江南。而且,江南和河北亂得越久,世家的力量就會被摧毀的越加徹底。”
“沒錯,這就是陛下遲遲不催促靖北節度使、江左節度使和江右節度使快速平亂的原因。”蘇思開口道,“更何況,三節度掌控了一定的地盤後,都迅速上書請求朝廷任免地方官員,同時向朝廷輸送錢糧。既然節度使這麼好,陛下為什麼不用?
沒錯,節度使確實弊端一堆,但相比起世家,節度使都是良善之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