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威大帝 第146章 成功的合作社(二)
葛栩沒造多大的房子,就是那種大通鋪,所以時間也很快。
在房子沒有造好的時間裡,葛栩和一眾官吏就借住在百姓的家裡,也體驗了一把當地百姓的困頓生活。
房子修好後,百農子道長也趕來了。
葛栩他們負責組織百姓們,而如何種田以及該種什麼,就得問百農子道長這個專業人士了。
百農子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田地裡轉了一圈。
轉了一圈後,百農子又找村老聊了一些事,然後一臉凝重地回了屋子。
“道長,很麻煩嗎?”葛栩問道。
百農子點頭道:“黑西村的來曆你們都知道吧?”
眾人點頭。
“前朝大齊開國後,黑溪村這裡發現了鐵礦,這裡也從此成為了著名的冶鐵之地。”百農子歎道,“大齊三百年,這裡煉了二百四十八年的鐵。
知道那些種糧食的地以前是乾什麼的嗎?”
“不會是燒炭的吧?”一個吏員問道。
百農子點點頭。
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要知道,燒過窯的地是很難種糧食的,甚至短時間連草都種不活。
而黑溪村外麵的地,可是當了整整兩百多年的炭窯!
可以說,那邊的田裡的土都不能稱為土了,稱為陶粒才比較準確。
這樣的土,是存不住水也保不住肥。
再加上落後的種田方法……
也難怪黑溪村就剩了這五十多個人。
但黑溪村的田地卻擁有八千畝,可見當年鼎盛時期的繁華。
南涼縣最大村子開墾出來的田地也不過才三千畝。
難怪拋荒的田地都隻長了稀稀拉拉的雜草,也就隻有雜草頑強地活著。
當然,也不是不能種糧食,但真的是廣種薄收。如果不是田夠多,恐怕這剩下的五十多百姓,也早就搬走了。
“道長,有沒有辦法解決?”葛栩急切地問道。
“首先就得養地,幸運的是,那些百姓一直種的地,雖然也不好,但比起那些拋荒的還是要好一點。這樣吧,去周圍的林子裡收集落葉,在田地耕種完後再鋪在地裡。
然後將草木灰收集起來,雨天的時候撒在田地裡。
最後就是建造堆肥池堆肥。
第一輪的作物先種蕎,這玩意比秫還容易伺候。蕎收獲後,將地深耕一遍,將堆肥作底肥,然後種苜蓿草。苜蓿草開花後,直接上犁翻進地裡當肥料。這時候,可以種秫了。
種完秫後,接著種苜蓿草,再種的話就是豆子。
接下來,就是秫——苜蓿草——豆子這樣輪作個兩年後,應該可以秫——粱——豆這樣輪作了。”
葛栩認認真真記下來,然後拿給百農子看有什麼遺漏的。
百農子看後點點頭道:“沒什麼遺漏的,放心吧,這段時間貧道都在。”
葛栩就安心了。
合作社的事情,葛栩已經和村老商談好了。
村裡的青壯男子是十一個,青壯婦女十三個,老人六個,四個嬰兒,小屁孩六個,剩下的是過了十歲但還沒加冠的。
葛栩他們這次來可是帶了一堆的鋼鐵農具過來的。
因為沒有牲畜過來,所以就沒有帶犁,就用挖地那一套種地吧。
這一套種地方法黑溪村的村民們都熟悉,還不用培訓人們去掌握犁來耕地。
葛栩沒打算種很大,就種兩百畝地。
至於糧食,葛栩給王府打了借條,等合作社起來後再慢慢還。
因此,葛栩在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天,就給每家發了足夠兩年吃的秫米。當然,石磨也帶過來了。
畢竟秫米不磨成粉的話,真的太難熟了。
村民們滿麵紅光!
第二天一大早,葛栩他們還躺在床上,村民們就已經開了火。太陽剛冒尖,心急的村民們就衝到了官員們住的屋子,將官員們都喊醒了。
葛栩他們很無語,怎麼這麼積極?
村民們表示,關係到以後吃飽肚子,不積極纔是有問題的。
很快,葛栩就給村民們安排活計,青壯男子扛著鋤頭去挖地,青壯女子則撒種和覆土,老人和孩子負責去蒐集落葉。至於官吏們,
負責挖堆肥池。
熱火朝天。
葛栩他們是計算過的,如果是用牲畜耕地,一個壯勞力耕種二十畝是極限。但如果是采用挖地法,一個壯勞力種五畝地就是極限了。
倒不是說不能繼續種地,而是在合適的耕種期間隻能種這麼點地。如果多種,那就是彆家的田已經發青開始抽穗,你家的田才發芽。
因此,葛栩根據黑溪村的人丁情況,就隻種了八十畝地。
再多種也無益,不如將這八十畝地好生伺候好。
這八十畝地伺候好了,等牲畜和鐵犁到了,再慢慢擴張。
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八十畝地用了十來天的時間才種完。
如果不用百農子的養地方法,恐怕四天時間就能種完。不過,用這麼多時間,還和農具也有點關係,畢竟鋼鐵農具是能深挖地的。
老天也挺作美的,就在全部田地耕種完的時候,就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百農子巡視了一番農田,製止了葛栩要派人去撒草木灰。
現在還不是時候。
一直過了十天,蕎的苗長得有半個小腿高了,又來雨了,百農子才讓葛栩帶著人去田裡撒草木灰。
就這樣,雨天撒草木灰持續到蕎抽穗。
百農子穿著鬥笠蓑衣,在雨中看著蕎的抽穗情況。
看完後,百農子長歎了一口氣,該死的蕎,該死的地,兩相結合之下,這一畝地能有三十斤的收成就是老天開眼了。
這還是用了自己的耕種方法之下。
要是按以前的套路種地,一畝蕎能有十五斤的收成就頂天了。
還好,有王府兜底,百姓們不用擔心餓肚子。
不過,蕎也就是種這一次了。
以前的百姓們不懂,所以蕎的好處沒用上。蕎有個好處是,如果采用深耕的話,蕎的根會將泥土緊在一起。但如果是淺種的話,蕎的根就沒有這個好處了。
而以前因為缺乏鋼鐵農具,黑溪村的百姓是做不到深耕的,隻能淺種。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