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威大帝 第148章 發展的還不錯
“南池郡?”沐津皺起了眉頭,“墨陽郡不好嗎?黑溪村可就是在墨陽郡,繼續在墨陽郡推廣合作社的話,阻力應該很小的。”
“墨陽郡不需要去推廣,在見識了合作社的好處後,百姓們會自己去學習的,誰都是想過好生活的。”葛栩道。
沐津點點頭,然後示意葛栩繼續。
“至於為什麼選擇南池郡,是因為主公除了新控的兩郡外,南池郡其實是合作社最難發展的地方。”葛栩臉色凝重,“南池郡礦多,礦工也多。百姓們下礦每個月掙的工錢,已經超過其餘郡縣的百姓許多了,對於合作社的興趣在諸郡種是最低的。
正因為最低,所以在南池郡將合作社模式給建立成功,百姓通過合作社掙的錢比下礦還多的話,那麼在其餘郡縣推廣就更為順利!”
沐津笑了:“骨頭專挑最硬的啃?”
葛栩點頭。
沐津站起身,在房間裡踱起步來。
兩盞茶時間後,沐津走到門口站定,看著外麵微微陰沉的天空淡淡道:“前期需要多少錢糧?”
“麾下算過了,錢八萬貫,糧四萬石左右。”葛栩道。
沐津轉過身,回到書桌後坐下,磨好墨後迅速寫好一封文書,先節度使印後王印蓋上。
將文書鄭重遞到葛栩麵前,沐津輕聲道:“一切,就有勞軍師了。”
“麾下,必鞠躬儘瘁!”
既然給了葛栩全權,沐津就不打算再乾預,隻會時不時檢視進度。
說句實在的,沐津其實不想讓葛栩去乾合作社這件事,太大材小用了。可問題是,整個節度使府裡的官員,隻有葛栩是最能領會沐津搞合作社的意圖的,也是最能用完美的方法來推行合作社的。
葛栩不在的兩年,沐津待王府的時間都少了很多,待節度使府的時間多了很多。
不過,最近又有幾個寒門弟子投奔了過來,可惜都是偏科人才,給蘇塘和蘇坪打打下手還行。
軍隊倒是不錯,隨著講武堂的建立,尤其西南邊軍送來了一批老殺才,再加上第一次大比武的成功,沐津給前十名優勝者那豐厚的獎勵……
現在,軍中湧現了一批猛將兄,而且,全軍上下鬥誌昂揚。沐津一點都不懷疑,要是安南節度使府又接到出征的命令,天知道這幫家夥眼睛會有多紅。
安南軍現在已經擴充到了四萬人,其中騎兵八千,這八千騎兵中,合格的甲騎具裝隻有六百人。
沐津是不介意多養一點甲騎具裝,畢竟甲騎具裝那強悍的破陣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原野陣戰中抓到了良機,就是一錘定音!
但楊斌拒絕了沐津的建議。
彆的可以湊合,甲騎具裝必須是精兵,還必須是精兵中的精兵。
現在這六百甲騎具裝,都是大比武後重新選拔的。另外,甲騎具裝的軍餉也是全軍中最高的。
安南軍一個普通士兵的軍餉是一個月錢三貫,軍營免費提供住宿、軍服、甲冑、盾、槍、弩、弓和箭矢,士兵需要自備的是短兵和常服。短兵指的是斧、錘、刀、骨朵這類,常服指的是休假時外出的穿著。
普通騎兵一個月的軍餉是三兩銀子,軍營免費提供一匹戰馬和兩匹馱馬,如果你還想要更多馬匹,那就得自己去買了。普通騎兵的武器是丈四長的騎矛一杆,騎弩一張、騎弓一張,箭至少三十,刀三把。
一般來說,普通騎兵又分三種,戰馬以速度和耐力見長,戰鬥以騎射為主稱為遊騎;戰馬以耐力見長,戰鬥以大範圍迂迴側擊,騎射近戰都可的為輕騎;戰馬以耐力和衝擊力見長,戰馬披半身輕甲,戰鬥為扈從甲騎具裝破陣的為突騎。
甲騎具裝一個月的軍餉是八兩銀子,軍營免費提供一匹具裝戰馬、一匹乘馬和兩匹馱馬。軍備為丈八馬槊一杆,三尺長的鐵鞭一柄,刀一把,騎弓兩張,箭三十。
甲騎具裝根據戰鬥情形會選擇戰馬披全甲、半身甲和不披甲三種情況。追擊和襲擾不披甲,破陣全甲,護衛戰陣側翼半身甲。
另外,沐津也改革了征兵體係。
其實,就是前世唐朝府兵製的改良版。
前世沐津看網友們討論府兵製的優缺點,印象最深的就是,府兵製和均田製的捆綁太深了,均田製一旦破壞,府兵製也就完蛋。
沐津對府兵的改良是,府兵和田地捆綁不假,即所有有田的自耕農都是府兵,農忙時耕種,農閒時訓練。但不同的是,成為府兵並不意味著你就會被抽調去服兵役。
因為,沐津的安南軍實行的是募兵製!
簡單來說就是,沐津分田不是按人頭分田,而是以戶為單位分田。比如一戶人有八口人,分田三十畝,那麼這戶人家的所有男丁就成為了府兵。成為府兵,才能擁有成為募兵的資格。
實際上,沐津是借鑒了前世共和國義務兵役製和誌願兵役製的結合。
府兵的存在,讓沐津的安南軍擁有了充足的募兵兵源。用募兵,又能有效避免府兵在外征戰導致破產這一隱患。
而府兵不破產,那麼沐津的賦稅基礎自耕農這個龐大的群體就能幫助沐津有效對抗地方豪強。
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
當然,沒有完美的製度,但沐津隻能說是儘力了。
起碼,目前來說,這套體係運作的還行。
另外,城市裡的市民也是有軍府的,工匠們也不例外。隻不過,工匠就算服兵役,在軍營中也是工匠。
工匠可都是人才,尤其是鐵匠!
草原上的汗國,最想得到的就是大虞的工匠,特彆是鐵匠!
在沐津看來,大虞的鋼鐵冶煉技術已經夠拉垮了,但沐津如果見識過草原上的冶鐵技術,就會發出大虞鋼鐵冶煉技術還行的感歎。
不過,有件事讓沐津很糟心,那就是蘑菇和木耳的種植技術死活推廣不開來!
對此,百農子這位道士表示也很無奈。
不過,牲畜養殖,尤其是羊和豬的養殖,已經可以說是遍地開花了。
新收的那兩個郡,在沐津在西南得到的那批奴隸的奮鬥下,已經成為了養羊大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