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威大帝 第154章 失鼎
大虞的宮城禁軍不是富貴子弟的享樂窩,而是實打實的重甲精兵,其中很多是從邊軍抽調過來的。
宮城禁軍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
沐辰的那些皇子,哪些是好種哪些是壞籽,這些宮城禁軍說不定比沐辰還清楚。
如果不是慣例約束著,宮城禁軍一點都不介意幫沐肇。
曆史上的皇子收買宮城禁軍,隻讓宮城禁軍做一件事,那就是關死宮門,不讓爭奪太子的失敗者有機會進宮去找皇帝哭訴。
鬼知道皇帝會不會發動惻隱之心。
不過,更讓沐律操心的是,怎麼堵住百官和京師百姓的嘴巴!
昨晚的陣仗,可不是一般大,地上的血跡,可還是明明白白在那呢,更彆提國喪的鐘聲。
另一邊,沐肇帶著人馬跑出了十五裡地後,就開始休息等待天亮。
到了天亮後,恒進帶著剩下的左衛率將士也追了上來,還從附近的大戶家裡“借”來了糧草。
草草吃完早飯後,沐肇就帶著大軍開始往西南方向趕。
在出城後,沐肇就下命令往崖林郡的方向趕去,畢竟,那裡可有自己的一個女兒。
走了十來裡路後,大軍暫時歇息。
恒進走過來低聲道:“殿下,東宮六率現在隻剩下了六千人。根據麾下估算,昨晚戰死的兄弟當在兩千左右。其餘的,要麼是走散了要麼是走了。”
走散了和走了不是一個概念。
走散了就是走散了,以後有機會還會彙合在一起。走了,其實就是逃了,走了隻是說得好聽點罷了。
頓了頓,恒進接著道:“至於東宮臣屬,都陷在城裡了。”
恒進倒是不擔心家人,準確來說,東宮六率都不擔心家人。因為,東宮六率的將士沒有一個是兩京之地的人。
沐肇為了牢牢控製東宮六率,除了給予很高的糧餉外,再就是不在兩京之地招人,而是從三北和西南之地招募將士。
這些地方招募的將士,悍勇之氣遠勝兩京之地的人。
昨晚的廝殺也看得出來,東宮六率可以說是完勝邗王沐律的人馬,如果不是打了個措手不及的話。最重要的是,六率兵馬分散了,沒有集合在一起。
不過,六率兵馬分散駐紮,本身就是皇帝故意為之。或者說,不管是哪個皇帝,都是如此做的。
一路上,趕累了就歇息,沒糧了就找大戶借糧。
至於京師會不會派禁軍過來追殺?
肯定是不會的。
因為和皇帝有關的印綬玉璽什麼的,全在跟著沐肇的魏忠身上。
沒有這些玩意,沐律是調不動禁軍一兵一卒的。
讓沐肇感覺安心的是,自己為了給減少軍費開支,派人去北方三大汗國搞挑撥離間,讓本來就打得火熱的三大汗國更是打得熱血沸騰。可以說,大虞的北方邊境,十來年的安靜應該是可以保證的。
現在最要緊的是,趕緊趕去崖林郡。
……
沐律乾得“好事”,在有心人的推動下迅速傳揚開來,速度比沐肇帶兵往崖林郡跑的速度還快!
沐律做夢都沒有想到,他的命,會結束的這麼快!
在確定皇帝皇後都葬身大火,且宮城禁軍也沒打算承認沐律當皇帝後,邗王軍中的世家人馬,就立即露出了獠牙。
就在宮城禁軍徹底散去後,邗王軍中的世傢俬兵立即發難,將不屬於世家的邗王軍給迅速屠戮乾淨,然後將沐律一家人全都綁了,以弑殺先皇和太子為由,將沐律一家的男子全都誅殺在菜市口。
至於女子,是世家的就送回去。不是世家的,那就看他們的家族願不願意出錢來贖人了,不願意的話,那就送進軍妓營吧。
至於沐律的女兒,她們的母親願意帶走就帶走,不願意帶走的,那就直接發賣給青樓吧。
可以說,大世家們算是狠狠發泄了一波對大虞皇族的怒火。
至於京師之地……
這些曾投靠過沐律的世家們也不打算待了,考慮到京師附近還有禁軍,世傢俬兵們也不敢放肆,就將府庫劫掠一空後就出城了。
以後,就是各憑本事的時候了。
京師,無主了!
也不對,很快也有主了。
百官們從亂子中清醒過來,倒是沒有散去,而是在現任左相司徒釗的指揮下,將在護國寺裡養病的二皇子沐肅給迎了出來,擁立他為皇帝。
至於為什麼不去找太子?
廢話,太子還能順利回京師就是怪事了。
太子監國的時候,可是一直念念不忘收回兵權,同時一直推行限製世家的政策。
隻不過,陛下那關過不去。
這樣一個太子,還是在外麵吧,最好是,死在外麵吧。
那就皆大歡喜了。
不得不說,沐辰是有識人之明的,在司徒釗的主政下,京師亂糟糟了大半個月後就安定了下來。
隻不過,大虞朝廷目前還能控製的地方,就隻有兩京之地了,大部分的地方已經是聽調不聽宣了。等到朝廷權威進一步降低,那麼就是群雄割據了。
畢竟,當初為了對付河北和江南叛亂,沐辰被沐律鼓動將兵權下放了,而且一直沒有收回來。
……
靖北節度使府,一片縞素。
周聰一身白麻衣,帶著節度使府一眾官員,對著京師方向鄭重地三跪九叩首。不管陛下多麼昏庸,但卻從來沒有懷疑過他周聰,甚至他周聰都沒上書,陛下就給了許多權力。
這份信任,他周聰恨不能以死報之!
但現在,卻沒有這個機會了。
遙祭完後,周聰看向蘇愈沉聲道:“長史,我們該怎麼做?要不要奉如今那朝廷的政令?”
蘇愈沉默了一會後懂道:“等太子的訊息!陛下駕崩,沒有遺詔的情況下,那麼就該太子順位。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寧靖地方。”
周聰點點頭道:“就按長史的話語行事吧。”
“是,節帥!”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江右節度使府。
一身縞素的何森看著麾下將校道:“自家事自家知,我們沒有打天下的本事,更沒有治天下的本事。所以,我們還是等等吧。在這等的時候,我們就守好這一畝三分地即可。”
一眾將校看了看,沒有人出言反對。
畢竟,他們很多都是純粹的百姓出身,寒門都沒幾個。能用的就是一身力氣,動腦子的事情不擅長。
所以,還是跟著節帥走吧。
起碼節帥不會坑他們。
傳言,天下之鼎有德者居之,如今鼎落,將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