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威大帝 第190章 隻為遷都?
藺放坐在一塊大石頭毫無形象地喝了口水。
沒法有形象,藺放是真的不知道,大虞竟然還有嘉陵縣這麼一個奇葩的城池,還是嘉陵郡的郡治所在。
之所以說嘉陵縣奇葩,是因為這個倒黴蛋城池是沿著山穀平地建造的。
縣城的最低點,離最高的地方,用立竿見影法算了算,二十六仞啊。
關鍵是,整個縣城裡還生活著兩萬人。
藺放在縣城裡走了一遭,晚上捶著大腿真想問當地人:你們的腿不累嗎?
當然,這不是最讓藺放無語的,最讓藺放無語的是,這個縣城還被江水給隔開的。城裡有兩個渡口,來回擺渡。
至於為什麼不修橋,夏天時不時的暴雨引發的洪水錶示,什麼浮橋木橋都給你衝個稀巴爛。
不過,藺放發現,其實縣城裡是可以修建鐵索橋的,而且修橋的地方,有兩個合適的地方。
當然,這是詢問了縣裡的老人曆年洪水最高到了何處後,藺放才得出的結論。
至於本地的太守縣令什麼的,藺放沒去管他們,當然也管不上。
也不知道朝廷什麼時候派個咄置使或者撫慰使過來。
……
朝廷上關於遷都的爭議相當激烈。
相比較嘉陵郡,大部分的朝臣更傾向錦屏郡。
不說彆的,錦屏郡在作為都城的先天條件就很好,大虞在錦屏郡是有行宮的。
遷都錦屏郡,宮殿隻需要稍微修繕一下就可以用,不需要大動工程。
但錦屏郡的缺點也很明顯,太安逸了,讓人太容易失去上進心了。
而嘉陵郡……
那是什麼窮山惡水的地方!
要知道,嘉陵郡邊上不少的縣其實就是蠻族土司,以前的朝廷給個縣令的職位安撫那些蠻族的。可以說,如果真的遷都嘉陵郡,搞不好還得先在邊上打上不知道多久的平蠻戰爭。
葛栩有點動搖了。
相比較東出爭天下這個有點,遷都嘉陵郡的缺點實在是太多了。
看向了蘇授,卻見蘇授也是緊皺眉頭,看樣子也沒有什麼好主意。
沐津並沒有立即做出決定,而是宣佈了下朝。
葛栩和蘇授兩人一起走出了大殿。
“蘇相,我還是覺得該遷都嘉陵郡,雖然缺點眾多,但隻要為了東出而一統天下,那麼那些缺點都可以無視!”葛栩道。
蘇授長舒一口氣道:“麻煩的就是缺點太多了。”
這時,一個小黃門過來道:“兩位丞相,殿下有召。”
葛栩和蘇授對視了一眼,趕緊往兩儀殿趕去。
兩儀殿的氣氛並不嚴肅。
葛栩和蘇授見禮後,就有宮女立即搬過來凳子讓兩人坐下。
“孤打算獨斷一回!”放下手裡的奏章,沐津聲音很平淡但卻是斬釘截鐵道。
葛栩和蘇授對視了一眼,蘇授當先開口道:“殿下,可以先遷都錦屏。”
要知道,這可是沐津第一次說出要乾綱獨斷的話。
就蘇授的認知而言,沐津可算是自仁宗以來最好說話的了
雖然強硬,但大政方針什麼的,都是和朝臣商量來的。哪怕對世家隱匿人丁兼並土地痛恨入骨,在如何讓世家吐出土地人丁的時候,也都是和朝臣們商量後才下詔書的。
即使朝臣們中一堆世家出身的,且家族沒少乾隱匿人丁和兼並土地的事。
但沐津還是將表麵功夫給做了。
所謂的表麵功夫,就是葛栩或蘇授牽頭,帶著各部官吏去商討一個章程出來,然後以條陳或奏章的形式送到沐津的麵前。沐津看完條陳或奏章後,有不妥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然後打下來讓葛栩或蘇授帶著各部官員繼續商議,來來回回幾次,最後沐津和百官都能接受後,寫成詔書下達下去。
最好的結局是,一次通過,不用來回商議。
但這種情況很少。
沐津這次獨斷的意思是,遷都已經告知你們了,至於遷到哪裡就不用你們操心了,你們隻需要按孤的意思去做事就行了。
“殿下執意遷都嘉陵郡,莫非是為了西南東部諸蠻?”葛栩道。
沐津點點頭道:“知我者,左相也。大虞承繼前齊,對蠻族采取不服者滅,服者封官厚賞但不加乾預的態度。
這如何能行?
皆是大虞子民,這些蠻族也當沐浴皇恩教化,怎能縱之任由蠻王欺壓呢?”
葛栩和蘇授的嘴角都忍不住壓了壓。
什麼任由蠻王欺壓?什麼沐浴皇恩教化。
殿下,您直接說看上了蠻族的人丁土地得了。
葛栩認真思量了下,如果將嘉陵郡及其周邊各郡那些出來的蠻族給徹底編戶齊民,保底二十萬人丁。
更彆提那些田地了。
雖說那些田地大部分都不是什麼好田,但那是針對種穀麥粱粟這五種糧食來說。葛栩當年遊學天下的時候,去過一些蠻族的聚居地看過。
葛栩也是種過地的,畢竟出身寒門。種地技術雖然比不上百農子道長那種專業人士,但也是把好手。那些地雖然種糧不太好,但卻是極好的麻田,尤其是適合種葛麻。
除此之外,蠻族住的地方周圍的山丘,都有大量的漆樹和油桐。生漆和桐油,在大虞可都是供不應求的,尤其是桐油。
除此之外,蠻族地域還出產大量的珍貴藥材,比如靈芝和何首烏。
可以說,那些蠻族真的是身在寶山不知福。
而且,蠻族的耕種技術也極其落後。
就是將一塊地平整後,搬來大量的樹枝茅草什麼的一把火燎過去,然後再鋤一遍,將灰和土混一下。接著就是用小木棍戳洞,將種子撒進洞裡,在埋土蓋好,最後就是等老天了。
灌溉什麼的,蠻族壓根就沒有那概念。
至於除草追肥什麼的,那就更沒有那概唸了。
相比蘇授還在想該如何說服那些朝臣接受遷都嘉陵郡,而不是讓沐津乾綱獨斷,葛栩已經在腦海裡開始想象對蠻族編戶齊民後,該怎麼好好開發這些地方了。
葛栩還在那裡想著怎麼搞開發,蘇授開口了:“殿下,給臣下三天時間如何,讓臣下去說服一眾臣僚。”
沐津想想道:“好,孤就給蘇相三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