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威大帝 第282章 圖謀洛川
行政體係的改革,多出了許多的官吏位置,以前一個縣也就十來個官吏,再加上二十來個衙役。現在一個縣各品級的官吏加起來有差不多五十人了,沒有品級的吏員差不多還有百來人。
當然,這也和沐津的思路有關,那就是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大虞舊朝的那套小縣的管理方式已經行不通了。
以前大虞的縣,一個縣的縣城多的也就兩三萬人,算上外麵的村鎮,一個縣最多也就有個十萬人。大部分的縣,縣城能有個七八千人就很不錯了。
而沐津在將南涼縣發展起來後,就知道原有的那套官僚體係已經不行了。到了成為三安節度使最後成為墨王後,沐津當時真的很累,心中就想著要改革了。
難怪這個時候一旦造反有了氣候,除非是事先有軍隊駐防的城池,其餘的城池基本上一鼓就破。就在於這個官僚體係和軍製,讓縣城可以說沒什麼防禦力。
同時,以前的老行政體係,基層官僚的權力太大了,說是土皇帝都不為過。
大虞後麵皇權不下縣,就和縣令有很大的乾係。
因為,大虞的官吏監察體係,經常漏過縣令這一塊。以至於朝廷政令到了縣,縣令想怎麼解讀就怎麼解讀。同時,縣令和豪強相勾結,侵吞朝廷的賦稅還是輕的,兼並土地和吞沒人丁,直接破壞朝廷的賦稅根基。
沐津現在這套行政體係改革下來,讓監察體係直接下到縣一級,同時分散掉縣令和太守的權力。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讓豪強兼並土地吞沒人丁的難度直線上升,也讓縣令稱為土皇帝的難度大大增加。
而且,沐津還設計了異地為官的製度,即本地人不得在本地為官。所有的主事官,都不得是本地人。而且,本地出身的吏員,也得隨時做好赴異地當吏員的準備。
最重要的一點是,新來接替的官吏,第一件事就是審計前任的政務。沒什麼差錯還好,要是發現了什麼差錯,禦史台、監察院和大理寺就會來過嗬嗬一下,小老弟,走一趟吧。
當然,沐津也沒太指望這時候的官吏有太高的覺悟,畢竟像葛栩、蘇授這樣的是少數,大部分的當官就是衝著光宗耀祖、升官發財八個字來的。
所以,沐津也給官吏製定了較高的俸祿,不指望他們能主動替百姓辦好事,隻要他們認真執行朝廷的政令,當一個米蟲也不錯了。當然,能辦事的官吏,收點禮什麼的沐津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搜刮民脂民膏、貪汙國庫錢糧以及主動索賄試試。
沐津一點都不用介意用他們九族的人頭來試試。
反正,這幾年已經有三十來個官吏自己的腦袋搬家,九族全都編入了邊軍的屯田軍中,五代之內不得出屯田軍,不得為官,立功也隻能受錢賞。
還有一百多個腦袋沒有搬家,但自己要在牢裡待十幾二十年,且子孫三代不得從軍入仕。而且這關押的時間裡,還會時不時去各地掛牌子巡遊,宣揚自己的貪腐劣跡。
……
一竿上來,釣上來一條巴掌大的鯽魚,沐津也不嫌棄,放進一旁的桶裡後,掛上餌料再度甩竿出去後道:“大兄,洛川城好不好打?”
“很不好打。”沐肇開口道,“和西都的樣子貨城牆不同,洛川因為要壓製關東,城牆那可是按照一等一的堅城來建造的。
城牆高達四丈,寬近三丈,四輛馬車在上麵跑都不嫌擠。
城牆上每隔百步就有一個馬麵,上麵安置床弩或炮車。
因為是東都,且商貿極其繁華,所以洛川的城門都沒有外甕城,隻有內甕城。
洛川城最適合展開大軍的方向是南城,西城有汝水流過,天然的護城河;北城後麵是北蒼山;東城也有北蒼山山脈延伸。隻有南城,地形平坦開闊。
除了這些外,洛川城內還有大量的倉庫,儲存的糧食柴炭,養活五十萬人一年是沒什麼問題的。”
頓了頓,沐肇繼續道:“當然,這是父皇在的時候的數字,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多庫藏,到父皇殯天的時候,已經有六年沒有派人去審查過了。
至於司馬晉,他們會不會填滿那些府庫,那就更不知道了。”
沐津頓時鬆了口氣,要是洛川府庫一直是滿倉狀態,那就真彆指望用圍困戰打下洛川了。
“大兄,打洛川的話,要準備多少軍隊和糧食?”沐津道。
“十萬大軍和至少一年的糧食。”沐肇答道,“不做這麼多準備的話,就要做好有去無回的準備了。”
“還想打完江左之地就打洛川的,看樣子,還是老實先去打河北吧。”沐津很是鬱悶道。
沐肇想了想道:“我倒是覺得,河北和洛川可以同時開打。彆忘了,朝廷在河北還有靖北軍。”
靖北軍的困頓,主要問題是糧食。現在朝廷通過海運,解決了靖北軍的糧食問題,而草原上的亂戰,又讓靖北軍沒有後顧之憂。”
細細思量了下,休肇接著道:“以兄長來看,光複彙左之地後,大軍休整到秋收。然後,派一善戰之將,將兵三萬配合靖北軍光複河北之地,主力大軍十萬則猛攻洛川。
洛川到手,不僅可以還於東都,還真正徹底掌握了河中之地!”
沐津點頭。
看看天色,沐肇收竿道:“走,一起吃午飯去。下午兄長要去飲酒賞舞,彆來煩我。”
“知道了,兄長。”沐津笑道。
吃過午飯後,沐津休息了一會後就讓內侍召來了葛栩。蘇授不太懂兵,就不用傳召了。
沐津將自己和沐肇的討論一說,葛栩點頭道:“主公,朝廷已經擁有了西南、江中、江南、河中之地,確實不需要小心翼翼了。
不過,光複東都還是需要多多謀劃。畢竟,東都雄城可是天下聞名!自古以來,多少雄兵猛將,在東都之下磕得頭破血流。”
沐津點頭道:“那就有勞葛相費心了。”
“臣下必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