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威大帝 第42章 度使
順安郡郡治所在順安縣,邊軍大營。
作為東北邊軍最大的駐紮營地,順安縣的這個邊軍營地足足有邊軍一萬八千人。
此時,大營中氣氛很是緊張。
“將軍,軍中糧草已經隻夠支應半個月了,餉銀更是拖欠了半年了。”中郎將劉純開口道,“如果隻是拖欠餉銀也就罷了,陣亡的三百多名兄弟的撫卹金,可也沒發下來。按律,朝廷撫卹金一旦沒有及時送達,地方官府當先補上……”
主座上的主將周聰很是疲憊抬起頭道:“我們東北邊軍的錢糧一向是由河北支應,但現在河北大亂,朝廷已然失去了對河北的控製,朝廷能夠收上來的糧草,恐怕是優先支應西北和河東邊軍,我們東北邊軍朝廷應該是顧不上了。”
大帳中的將校們臉色齊齊一變,雖然大家對於糧餉運送不過來已經是心知肚明,但還是有點期盼的。可是,現在主將周聰卻是將這個希望,徹底扼殺了、
“將軍,您的意思是,借糧?”橫野校尉曹平小心翼翼道。
“是啊,朝廷送不來糧餉,那我們隻能去借糧了。”周聰站起身,“為了讓兄弟們吃飽肚子,本將軍也不得不如此為之了,畢竟,借糧總比造反好。”
帳中將校們互相看了看,齊齊施了軍禮道:“我等願和將軍共進退!”
“好,諸位有心了,本將軍斷發立誓,同甘苦,共患難!”
言罷,周聰解開包頭巾,打散頭發,拔出匕首割下一縷頭發放在桌子上。
在大虞,割發發誓等於是提著腦袋發誓。如果違背了割發誓言,那麼發誓的人將會眾叛親離不說,腦袋也會被割下來和他曾經割下來的頭發擺在一起讓人參觀。
可以說,敢割發發誓,那就是真做好永不背誓的準備的。
帳中將校們的心頓時安定了。
拉攏住了麾下的將校,周聰當即就開始安排起來,一邊派人去聯絡其餘東北邊軍,一邊安排人在邊境佈防。
借糧是要借的,但是讓草原汗國打進來那就得不償失了。
半個月後,東北邊軍不少將領也都願意跟隨周聰南下借糧。
周聰也沒讓諸將帶太多人南下,大夥遴選精銳,選出了三萬人南下,其餘的將士還是在邊境佈防。
雖說沐辰這個皇帝當得不咋滴,對藺琛也還挺猜忌。但猜忌歸猜忌,沐辰對軍隊還是不錯的。所以邊軍哪怕是走到“借糧”這種接近造反的地步了,還是願意替沐辰將邊境守好。
當然,三萬要去借糧的邊軍暫時不會合兵,而是會向駐地的郡縣“借糧”。當然,邊軍也不指望能從這些郡縣弄到多少糧食,而是從這些郡縣弄到的糧食,可以支援邊軍三個月的戰事。
隻要有了三個月的糧草,周聰就敢帶著這三萬邊軍殺入河北。義軍打當地的團練和私兵沒什麼大問題,但和身經百戰的邊軍打,可就不是差了一個火候了。
不過,周聰的借糧不是很順利,順安郡的官員們給了周聰一個閉門羹。
麵對順安郡官員的不識趣,周聰也是很好心的,很好心的用強弩來和他們說話。
邊軍的好心,隻有碰到能聽懂刀槍說話的人才存在,否則的話,隻會是血淋淋的。
順安縣城裡官員們的腦袋全給割了下來,連同他們一家的男丁,至於官員的妻妾女兒,能夠發賣的就發賣,得到的銀錢就來給死去的兄弟發撫恤,不能發賣的就送到營妓那裡去,讓兄弟們瀉火也是極佳的。
殺掉了官員們,周聰就將縣城裡的糧商都請到縣衙了,見麵就是一頓十下的殺威棒,然後就是借糧了。
不借?
好辦。
周聰表示不會殺糧商,但是會先將糧商給閹了,然後將他的兒子們都弄過來,當著他的麵給閹了。妻妾女兒們則直接送到營妓營裡,然後將閹了的糧商囚在旁邊,聽他的妻妾女兒們接客的聲音。
嗯,很好的主意。
糧商們服了,這種誅心的方法,讓他們從心底膽寒。
周聰可不會告訴糧商,這是仁宗先帝當年對付豪強的一種手段。要不然,為什麼仁宗先皇都入土這麼久了,世家豪強們一聽到仁宗先皇的名字,還是戰戰兢兢。
太宗隻是殺得人頭滾滾,仁宗可是真的誅心!
經過了半個月的借糧行動,推舉周聰為靖北元帥的三萬東北邊軍,籌措到了可供三萬邊軍吃一年半的糧食。
籌措到了糧食後,周聰立即派出紅翎信使向京師報訊。義軍雖然截斷了東北邊軍和京師之間的驛道聯係,但是,東北邊軍要派出紅翎信使到京師也還是有辦法的。
紅翎信使是很給力的,用了十天的時間愣是跑回京師了。
相比較百官尤其是文官的群情激憤,看完急書的沐辰卻很是平靜,半晌後道:“議一議吧。”
文官們瞬間啞火。
怎麼議?
東北邊軍乾出了借糧這事不假,離造反隻差一步也不假,但他們卻真的沒有造反,甚至還派紅翎信使來解釋了緣由。
更何況,東北邊軍戰力強大,嘴上逼逼賴賴沒事,但如果真的逼反了……
文官們不寒而栗。
“這樣吧,封周聰為靖北節度使,總督河北平亂事宜。可臨時任免官員、收取賦稅和征調兵員。”沐辰淡淡道。
“陛下,這是否太過了?”兵部尚書秦儈出列奏道。
“過?”沐辰的臉色陰沉下來,“不給權力的話,秦尚書,你掛帥替朕平定河北叛亂如何?”
秦儈趕緊低頭告罪退回去了。
沐辰閉上雙眼,給郡守放權募兵,甚至後來都給世傢俬兵也放開了,但沒想到,不中用啊不中用。
河北和江南兩地的亂子不能再拖下去了。
靠著其餘地方的賦稅,朝廷現在也就是勉力支撐,也慶幸其餘地方還算是風調雨順。如果再來一場天災,再配合世家那群犢子作出來的人禍……
那時候,已經不是朝廷能不能撐住的問題了,而是大虞,還能不能存在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