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錄:故老相傳的奇聞異事 第4章
未結束。
不久之後,那位主持法事的高僧便因積勞成疾,圓寂歸西。
人們都說,這是高僧為城市建設犧牲了自己,應了“施法者必受其累”的預言。
工程指揮部恪守諾言,為這根具有特殊意義的橋柱進行了藝術包裝。
他們請來設計師,專門設計了九條盤旋而上的銀龍浮雕,用最好的不鏽鋼材質包裹柱身,使其成為高架上的一道獨特風景,既是對高僧的紀念,也是為了履行“鎮守”的諾言。
時至今日,“龍柱”的故事仍在上海人口中流傳。
官方對此的解釋一直是“藝術裝飾”或“為消除司機視覺疲勞”,科學家則歸因於可能遇到了罕見的“粘質粉砂岩”等複雜地質。
但在許多老上海人的心中,更願意相信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版本。
它彷彿一個現代的“神話”,在科學的儘頭,為這座城市冰冷的鋼鐵骨架,注入了一絲古老的、關於敬畏與犧牲的溫情。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那九條銀龍在燈光映照下熠熠生輝,靜靜地守護著腳下川流不息的車流,也守護著這座城市深藏於地下的秘密。
第一卷三:廣場往事(廣州)在廣州繁華的市中心,坐落著一片龐大的商業建築群——荔灣廣場。
其名雖為“廣場”,實則是集購物、居住於一體的綜合體。
白日裡,這裡人聲鼎沸,霓虹閃爍,是再普通不過的商業中心。
然而,每當夜幕低垂,關於它的種種詭異傳聞,便會如同地底的寒氣,悄然瀰漫開來,尤其是在本地出租車司機和“老廣州”們的口中。
其名之惑:“荔灣屍場”最直觀也最令人不安的,是其名稱的書寫。
廣場建成初期,其題寫的“荔灣廣場”四個大字,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書法藝術。
由於字體的連筆和結構,從某些角度遠觀,尤其是夜間部分筆畫被燈光遮蔽時,“廣場”二字極易被錯看成
“屍場”
。
——“荔灣屍場”。
這個恐怖的誤讀,如同一顆種子,落在了
fertile
的土壤上,與廣場建成後頻發的跳樓自殺事件聯絡在一起,迅速生根發芽,成為了所有傳聞的起點和核心意象。
地基之秘:八棺鎮邪與紅衣**關於此地為何如此“不淨”,民間流傳著兩個相互交織的核心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