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憶破案局 第102章 血色素描
-
濱海市的秋意漸濃,梧桐葉開始泛黃飄落。警院研究室的工作按部就班,關於“認知安全”的研究正在深入,校園裡一片寧靜。然而,這份寧靜被一通來自市局刑偵支隊的緊急電話打破。
電話是李振打來的,他的聲音帶著一絲不同尋常的緊繃:“老江,有個案子,很邪性,想請研究室幫忙做個心理和行為模式分析。”
“邪性?”江雨微微蹙眉,能讓李振用上這個詞的案子不多。
“嗯,連環案,目標是獨居的年輕女性。凶手……在現場留下東西。”李振頓了頓,“不是普通的痕跡,是……畫。”
“畫?”
“對,用受害者的血,在牆上畫的素描。畫的是……受害者本人,但表情是笑著的,那種……非常詭異,讓人頭皮發麻的笑。”
江雨的背脊竄起一股寒意。用受害者的血作畫,這本身就充滿了儀式感和強烈的侮辱、掌控意味。而畫出受害者不可能露出的詭異笑容,更是對生命尊嚴的極端踐踏和一種病態的審美投射。
“第幾起了?”江雨問。
“確認的第三起。前兩起發生在相鄰城區,時間跨度一個月。這是第三起,就在本市西區,昨晚發生的。媒體還冇得到訊息,我們壓住了。”李振語速很快,“三個現場幾乎一模一樣:深夜,獨居女性公寓,門鎖完好(懷疑是技術開鎖或尾隨),受害者被乙醚類物質迷暈後,用銳器割腕失血過多致死,冇有性侵跡象,財物基本未動。唯一的共同點,也是最大的異常,就是那幅用血畫在臥室牆上的、帶著詭異笑容的受害者肖像。”
“畫技如何?”
“相當專業。不是塗鴉,是真正有素描功底的人畫的,線條流暢,神態捕捉……非常精準,尤其是那種笑容,畫得……入木三分。”李振的描述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厭惡。
一個擁有高超繪畫技巧、選擇特定目標、進行儀式化作案的連環殺手。這無疑是極度危險且難以預測的。
“把現場照片、法醫報告,特彆是那三幅……‘畫’的清晰影像,加密傳過來。”江雨立刻說道,“我們馬上組織分析。”
很快,加密數據包傳輸到了研究室的保密服務器。江雨召集了林薇和犯罪心理分析小組的核心成員。當那三幅血紅色的素描肖像出現在大螢幕上時,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畫確實是專業的。光線、明暗、結構都無可挑剔,甚至能看出畫家試圖捕捉人物麵部細微肌肉運動的能力。但正是這種專業,與畫麵的內容形成了令人極度不適的衝突——畫中的年輕女性,明明已經遇害,臉上卻洋溢著一種近乎狂喜、卻又空洞無比的詭異笑容,嘴角咧開的弧度超出了常人極限,眼神中混合著一種被強迫的歡愉和深不見底的恐懼。
“這不是記錄,這是……篡改。”林薇強忍著不適,分析道,“凶手不是在畫他看到的,而是在畫他‘想要’看到的。他在受害者死後,強行將自己的某種扭曲的‘愉悅’或‘完美’想象,投射到受害者臉上,並用她的血固定下來。這是一種極端的控製慾和表現欲的結合。”
“目標選擇是隨機的嗎?”一位組員問道。
“不太可能。”江雨操作電腦,調出三名受害者的基本資訊,“都是二十歲至三十歲之間的獨居女性,職業、外貌、社會關係冇有明顯共同點。但獨居、易於侵入是共同特征。凶手可能是在城市中遊蕩,尋找‘合適’的目標。他的動機,可能更多源於內心某種固著的幻想,而非對特定類型人群的仇恨。”
她將重點放在那三幅畫本身上。“繪畫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表達。畫風、筆觸、對神態的捕捉方式,都帶有強烈的個人印記。我們需要一個頂級的繪畫或藝術鑒定專家,來分析這些畫,看能否找出畫家的訓練背景、可能的流派影響,甚至是個人的作畫習慣。”
江雨立刻聯絡了市局,請求協調美術學院的專家協助。同時,她讓研究室的成員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入手——排查。
“凶手具備高超的素描技巧,這需要長期的訓練。他可能畢業於美術院校,或者長期在畫室學習,甚至可能以繪畫為生或主要愛好。他需要練習,需要展示,不可能完全與世隔絕。”江雨佈置任務,“重點排查本市及周邊地區的美術院校近十年的畢業生、輟學生,以及各大畫室、藝術培訓機構的老師和學員,特彆是那些行為孤僻、性格怪異、或者作品風格陰鬱詭異的人員。另外,關注那些在網絡上釋出類似風格陰暗、帶有強烈情緒張力素描作品的匿名或非主流畫家。”
任務下達,研究室和刑偵支隊的偵查員們立刻行動起來,如同梳子一般,開始梳理龐大的潛在人群。
與此同時,美術學院的兩位老教授在看過血素描的高清影像後,給出了一些專業意見。他們認為,畫家的基本功非常紮實,尤其擅長捕捉瞬間神態,這需要大量的肖像寫生練習。畫風上,帶有一些歐洲表現主義的影子,強調主觀情緒的表達,但線條又相對剋製,形成了一種內在的張力。其中一位教授還指出了一個細節:在三幅畫中,對人物瞳孔高光點的處理方式完全一致,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習慣性畫法。
這個關於“瞳孔高光點”的細節,成為了一個關鍵的識彆特征。
排查工作進行了三天,名單上的名字一個個被排除,偵查員們疲憊不堪。就在此時,一個負責排查網絡平台的年輕研究員有了發現。他在一個非常小眾的、專門分享“暗黑藝術”和“極限情緒表達”作品的加密社交平台上,發現了一個匿名用戶。該用戶近期上傳了幾幅黑白素描,主題都是沉浸在各種極端情緒中的女性麵孔,其中一幅畫中女性狂喜的笑容,與案發現場血素描的神韻有幾分相似!更重要的是,在放大高清圖後,技術處理髮現,該畫作中人物瞳孔的高光點處理方式,與血素描完全一致!
這個匿名用戶的ip地址經過層層跳轉,最終指向了濱海市城北的一個共享辦公空間!
“鎖定位置!秘密佈控!”李振接到報告,立刻下令。
偵查員對該共享辦公空間進行了秘密調查,發現租用其中一個固定工位的,是一個名叫趙楠的年輕男子。趙楠,26歲,自由職業插畫師,性格孤僻,幾乎不與鄰居同事交流,其公開的作品風格正常,但與那個加密平台上的匿名作品風格迥異。他有美術專業背景,畢業於本市一所藝術學院。
外圍偵查顯示,趙楠晝伏夜出,行蹤詭秘,符合作案時間特征。
證據鏈正在形成,但還缺少最直接的一環。
為了不打草驚蛇,李振決定采取誘捕策略。他們安排一名女警偽裝成藝術雜誌編輯,通過共享辦公空間的公開聯絡方式,以約稿為名接觸趙楠,希望能進入其工作空間(也是其可能的住所),尋找直接證據,如乙醚、作案工具、或者未被銷燬的練習草稿。
約稿進行得很順利,趙楠似乎對有機會在正規雜誌發表作品很感興趣。約定的見麵時間,就在第二天下午。
所有人都屏息以待,準備收網抓捕這隻隱藏在都市陰影中、以鮮血為墨的“畫家”。
然而,就在約見前夜的淩晨,技偵部門監測到,趙楠那個加密平台的賬號,再次登錄了。他上傳了一幅新的素描草圖——線條潦草,但能看出是一個新的女性輪廓,臉上正開始勾勒那標誌性的詭異笑容……
他選中了第四個目標!
行動必須提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