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屍憶破案局 > 第113章 模仿者的陰影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屍憶破案局 第113章 模仿者的陰影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夜鶯”舊案的真相水落石出,雖然主犯孫福民依舊在逃,但至少給了受害者家屬一個交代,也卸下了趙建國心中揹負二十多年的巨石。然而,濱海市的寧靜並未持續多久,一種新的不安開始在市內幾家大型醫院瀰漫開來。

起初,隻是零星的、未被證實的傳言。有住院患者聲稱,在深夜的走廊裡,看到了一個穿著不合身白大褂、戴著口罩的陌生“醫生”在徘徊,但當護士聞訊趕來時,那人已消失無蹤。有值班護士反映,藥品庫房的門鎖有被輕微撬動過的痕跡,但並未丟失任何物品。還有清潔工在淩晨時分,聽到空置的診室裡傳出細微的、像是翻動紙張的聲音。

這些事件單獨來看,都可以解釋為患者的幻覺、工作人員的疏忽或建築的正常響動。但當它們集中在短時間內、在不同醫院相繼發生時,便引起了院方安保部門的警惕,並最終彙總到了警方這裡。

李振看著各醫院報上來的情況記錄,眉頭緊鎖。冇有財物損失,冇有人員受傷,隻有一種無處不在的、被窺視和滲透的感覺。這不像是一般的盜竊或破壞,更像是一種……踩點,或者某種心理威懾。

“目標似乎是醫院本身,或者醫院裡的某種東西。”李振在案情分析會上說道,“行為人有較強的隱蔽和反偵察能力,對醫院環境似乎有一定瞭解。”

江雨在研究了這些事件的發生時間和地點模式後,提出了一個更具體的推測:“他像是在尋找什麼。翻動診室,可能是在找病曆或特定資料;窺探藥庫,目標可能是某種藥品或器械。但他很謹慎,冇有輕易動手。”

警方加強了對幾家重點醫院的夜間巡邏和便衣布控,同時要求院方內部進行自查,留意是否有異常人員或物品丟失。

布控持續了一週,那個神秘的“白大褂幽靈”卻彷彿察覺到了什麼,再也冇有出現。就在警方懷疑對方是否已經放棄或轉移目標時,市第一醫院發生了一起更加詭異的事件。

一名心臟外科的資深專家,劉建明教授,報案稱他存放在科室個人儲物櫃裡的一個移動硬盤不見了。硬盤裡存儲了他多年來的手術錄像、病例分析和一些未發表的研究數據,屬於高度機密和具有巨大學術價值的資料。儲物櫃鎖具完好,冇有任何撬壓痕跡,就像是被人用鑰匙打開一樣。

警方和技術人員對儲物櫃進行了仔細勘查,在鎖芯內部發現了極細微的、一種特殊潤滑劑的殘留物,這是專業開鎖工具常用的標誌。凶手是用技術手段打開的鎖!

幾乎在同一時間,另一家醫院的一名神經內科專家也報告,他辦公室裡的一個存放著罕見腦部疾病影像資料的加密u盤不翼而飛,同樣冇有暴力闖入痕跡。

目標明確了!凶手是在竊取頂尖醫學專家的核心研究資料!

這不是普通的商業間諜,因為被盜資料的專業性極強,市場價值難以估量,且針對的是特定領域的專家。凶手的目的是什麼?販賣?勒索?還是……用於某種不可告人的研究?

警方立刻對兩位受害專家的人際關係、近期接觸的人員進行了排查,但並未發現明顯嫌疑對象。凶手似乎是從外部精準

targe。

“他對目標的行動規律、儲物習慣非常瞭解。”江雨分析道,“這需要長時間的準備和觀察。他之前在醫院裡的徘徊和窺探,很可能就是在收集資訊。”

李振下令,擴大監控視頻的排查範圍和時間段,不侷限於案發當晚,回溯之前數週乃至數月,尋找那個“白大褂幽靈”可能留下的影像。

這是一項極其枯燥且工作量巨大的任務。偵查員們夜以繼日地盯著螢幕,不放過任何可疑的身影。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案發前兩週第一醫院大廳的一個角落監控中,偵查員發現了一個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和眼鏡的男子。他與其他行色匆匆的醫護人員不同,步伐較慢,目光不斷掃視著周圍的環境和指示牌,像是在熟悉地形。更重要的是,通過反覆比對和圖像增強,技術員發現,他白大褂胸口位置的院徽繡標,與第一醫院正式員工的款式有細微差彆!

這是個冒牌貨!

以此為突破口,警方追蹤到了此人進入醫院前,從一輛停在幾條街外的舊桑塔納轎車上下來的影像。車輛牌照是偽造的。

通過對這輛桑塔納的追蹤,警方鎖定了其經常出冇的區域——位於城鄉結合部的一個出租公寓小區。

抓捕行動立即展開。當偵查員衝入目標出租屋時,那個神秘的“白大褂”正在電腦前專注地看著什麼。被警方控製後,他並冇有激烈反抗,隻是平靜地摘下了眼鏡。

他叫陳亮,三十二歲,無業,有計算機和電子工程的學習背景。在他的出租屋裡,警方搜出了多套偽造的醫院工牌、白大褂、專業開鎖工具、以及大量從不同醫院竊取的醫學研究資料存儲設備。

審訊中,陳亮的動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並非受雇於任何人,也不是為了金錢。他自幼患有某種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生命一直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他癡迷於醫學,尤其是心臟外科,閱讀了大量相關書籍和論文,幾乎成了這個領域的“民間專家”。他渴望生命,崇拜那些能夠進行高難度心臟手術的醫生,尤其是劉建明教授。

“我隻是……想離他們近一點,想瞭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陳亮眼神空洞地說,“我想知道,他們憑什麼能決定彆人的生死,而我卻隻能等待……”

他潛入醫院,最初隻是為了感受那種氛圍,偷聽醫生們的討論。後來,他開始不滿足於此,他想要得到那些專家們最核心的研究成果,彷彿擁有了那些數據,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運,甚至……接近那種“神”一般的掌控力。

他的行為,從一個病患對生命的渴望,逐漸扭曲成了一種偏執的、帶有儀式感的窺探與竊取。他模仿醫生的裝扮,不僅僅是為了偽裝,更是一種心理上的代入。他竊取資料,也並非為了使用或出售,而是像收藏家一樣,將它們整理、歸類,沉浸在自己構建的、擁有“醫學神力”的虛幻世界中。

這是一個由絕望和偏執滋生的、獨特的“模仿者”罪犯。他的威脅不在於直接的暴力,而在於其行為的不可預測性和對重要醫學資產的潛在破壞。

案件告破,被盜資料大部分被追回。陳亮被以盜竊罪、非法侵入計算機資訊係統罪等罪名移送檢察機關。

醫院恢複了往日的秩序,但此案留給人們的思考卻遠未結束。它揭示了一種新型的犯罪心理——並非源於貪婪或仇恨,而是源於極度的渴望與絕望,最終扭曲為對特定領域和權威的病態覬覦。

江雨在案件總結報告中寫道:“科技的進步可以設置更嚴密的物理安防,但人心的漏洞,卻需要更敏銳的洞察和更早的乾預。我們麵對的罪犯,其動機正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隱蔽,守護的邊界,也需要隨之不斷拓展和深化。”

夜色下的城市,燈火依舊。誰也不知道,在那些光鮮或平凡的表麵之下,是否還有另一個“陳亮”,正在某個角落,因為某種不為人知的執念,悄然滑向犯罪的深淵。而警察的職責,就是在這片複雜的人心迷宮中,儘早發現那悄然蔓延的陰影。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