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憶破案局 第56章 餘燼與新生
-
林深消失了。指揮中心裡瀰漫著死寂與尚未散儘的能量焦糊味。老趙癱坐在控製檯前,雙手深深插入頭髮。窗外,那片由無數意誌點燃的星海正緩緩褪去驚人的亮度,恢覆成較為溫和但依舊堅定的光暈,頑強地抵抗著殘留的意識乾擾。
“能量讀數歸零……空間結構穩定……”技術員的聲音乾澀地彙報著,“‘基石’能量水平暴跌,處於休眠狀態。地底廢墟結構受損,但避免了爆炸。”
代價是林深。
江雨站在觀測窗前,背影僵硬。她冇有哭,隻是死死盯著窗外那片星海,彷彿要將每一絲光芒都刻進腦海裡。她腿部的傷口傳來陣陣灼痛,體內的“結構”異常活躍,與那逐漸平息的能量產生著微弱的共鳴。這共鳴帶來刺痛,也帶來一種奇異的連接感——彷彿林深最後那股決絕的意誌,仍有碎片殘留在這空氣中,與她體內的“種子”相互低語。
“搜尋隊派出去了嗎?”老趙的聲音嘶啞,打破了沉默。
“派出去了,趙副指揮。正在對能量湮滅核心區進行分子級掃描。”副官低聲迴應,“但目前……冇有發現任何生物組織殘留。”
希望渺茫。那種層級的能量爆發,足以將物質徹底分解。
“維持‘心源網絡’運行優先級。”老趙強打精神,下達指令,“技術組,全力分析網絡在能量爆發瞬間記錄到的所有數據,尤其是林隊最後引導能量時產生的波動模式。醫療組,密切監測江警官的身體狀況。”
他看了一眼江雨的背影,補充道:“冇有我的允許,江雨不得參與任何外勤任務。”
江雨的肩膀微微動了一下,但冇有反駁。她知道,自己現在是連接那片星海和“燭龍”小組的重要節點,也是林深留下的……最後的“遺產”之一。
接下來的日子,城市在一種詭異的平靜中度過。社會氛圍依舊帶著被“優化”後的順從與和諧,但“心源網絡”的存在,像投入湖麵的石子,激起了圈圈漣漪。網絡上開始出現一些溫和的、探討“個體與集體平衡”的聲音;一些社區自發組織了小型的讀書會,分享著不同觀點的書籍;甚至有幾個之前大力推行“新和諧”手冊的企業,悄然放緩了步伐。
人性的韌性,在夾縫中尋找著出路。
“燭龍”小組的工作重心轉向了鞏固防禦和尋找新的突破口。對“普羅米修斯解決方案”和陸秉先的追查從未停止,但對方似乎徹底潛入了水下,再無蹤跡。那艘公海移動平台也如同蒸發了一般。
一週後,技術組帶來了一個令人振奮又困惑的發現。他們在反覆分析林深消失點的能量殘留時,捕捉到了一種極其獨特、穩定的生物電場印記。這種印記並非來自已知的dna或蛋白質結構,更像是一種高度複雜的神經活動拓撲圖譜的凝固殘留。
“這……這像是強烈意識活動在極端能量環境下留下的‘化石’?”一位神經科學家看著數據,難以置信,“林隊長的自我意識,可能在最後一刻,以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被部分‘烙印’在了空間結構或者……‘心源網絡’本身?”
這個發現太過超前,幾乎觸及了意識本質的奧秘。但它帶來了一線希望——林深或許並非徹底消失。
幾乎在同一時間,負責監控城市生態係統的環境小組報告了一個異常現象:全市範圍內的鴿子,行為出現了顯著變化。
這些平日裡在廣場和公園覓食的鳥類,開始大量聚集在市局大樓上空,以及之前出現過空間異常的幾個點位,如湖心島、城北工業園廢墟上空。它們不再喧鬨,而是安靜地盤旋,彷彿在舉行某種無聲的儀式。更奇怪的是,生物監測顯示,這些聚集的鴿子腦電波活動出現了微弱的同步化趨勢,並且其同步頻率,與“心源網絡”記錄的背景波動存在某種隱晦的耦合。
“鳥類的大腦結構簡單,但其群體行為有時能反映出環境中的微妙變化,尤其是地磁場和次聲波的改變。”一位鳥類學家在視頻會議中分析,“它們的聚集和同步,可能是在響應某種我們儀器難以直接探測的、殘留的空間應力或意識場餘波。”
江雨聽著彙報,走到窗邊,看著天空中那些沉默盤旋的灰色身影。她體內的“結構”傳來一陣細微的、與鴿群同步頻率隱隱契合的悸動。一個念頭如同種子般在她心中發芽。
“也許……它們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她輕聲說,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對身後指揮中心裡的人說,“林深留下的‘印記’,或許這些對能量更敏感的生物能感應到。”
她轉向老趙和技術組:“能不能嘗試……利用鴿群的生物電場,或者它們對空間應力的敏感性,作為新的探測媒介?甚至……作為穩定或增強‘心源網絡’的生物節點?”
這個想法大膽而匪夷所思。但在這個已經超越了常理的事件中,任何可能性都值得嘗試。
技術組開始了緊張的研究。他們設計了一套非侵入性的生物信號采集和放大係統,嘗試與聚集的鴿群建立極其微弱的聯絡。過程緩慢而艱難,鴿群的行為難以預測,生物信號也極其微弱嘈雜。
然而,幾天後的一個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亮市局大樓樓頂時,監控畫麵捕捉到了令人動容的一幕——
成千上萬隻鴿子如同得到無聲的號令,齊齊轉向東方初升的太陽,它們的翅膀以一種奇異的節奏緩緩扇動,成千上萬顆細小的心臟搏動聲,通過安置在附近的敏感拾音器彙聚起來,形成了一種低沉而恢弘的、彷彿來自遠古的共鳴。
與此同時,“心源網絡”的活躍度監測器上,代表本市區域的曲線,出現了短暫的、清晰的脈衝式提升!
鴿群的生物電場,在那一刻,與網絡產生了共振!
雖然效果短暫,但這證明瞭一條全新的路徑——利用自然界本身的生物敏感性和群體智慧,來感知和對抗那些超越常規科技的力量。
“我們無法完全理解林深變成了什麼,”江雨看著螢幕上那短暫的脈衝,眼中閃爍著淚光與希望,“但他留下的火種,正在以另一種方式,點燃更多的生命。”
老趙重重地點了點頭,下達了新的指令:“成立生物協同研究小組,擴大觀測範圍,不僅限於鴿子,包括其他可能對異常能量敏感的動植物。我們要學會傾聽這個世界本身的聲音。”
林深作為“人”的存在或許已經終結,但他作為一股力量、一個象征、一顆投入心海的石子,其所激起的漣漪,正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擴散開來,融入這片他誓死守護的土地與生命之中。
餘燼未冷,新生已萌。
戰鬥,以更廣闊、更貼近生命本源的形式,仍在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