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第98章 勸阻恩斷
劉駿伏在馬背上,風裹著塵土,刀子般刮過臉頰。
馬蹄聲擂鼓般沉悶。
離城越遠,空氣中的氣息就越發汙濁。
起初隻是淡淡的焦糊味。
但很快,另一種更濃烈、更令人作嘔的氣息就纏了上來,像腐爛沼澤裡升騰的瘴氣。
血腥味越來越濃。
精神力感知的邊緣,死寂的村莊輪廓開始浮現。
沒有犬吠,沒有燈火,隻有一片被大火舔舐過的殘骸。
風穿過空蕩蕩的窗洞,發出嗚嗚的悲鳴。
「加快!」劉駿一夾馬腹,戰馬吃痛,嘶鳴著再次提速。
身後的鐵流爆發出更密集的鞭梢破空聲和呼喝,蹄聲驟然密集,彙成一股滾雷,碾過大地。
前方的黑暗,不再是沉寂的墨色。
地平線上,透出大片大片不祥的暗紅,像大地深處滲出的膿血。
遠遠駐紮一夜,第二日,劉駿派出使者傳信,爾後大軍在後,緩緩靠近曹營。
不久,使者返回,隻言曹操不願相見。
劉駿不理,繼續引兵來到營外。
曹軍營寨轅門高聳,拒馬猙獰。
劉駿勒馬停在轅門外,玄色披風在風中獵獵作響。
他身後,一千淮安騎兵沉默列陣,一雙雙眼睛死死盯著轅門內那片喧囂的營地。
「來者何人!」轅門箭樓上,守軍校尉厲聲喝問,弓手引弦待發。
「淮安侯,劉駿。求見曹公。」劉駿的聲音清晰冷硬,不帶半分客套。
轅門內一陣騷動。
不多時,沉重的腳步聲傳來,一隊頂盔摜甲的親兵簇擁著一人快步而出——正是夏侯惇。
「劉仲遠?此乃血戰之地,非汝淮安。速退!莫阻我大軍複仇!」
劉駿端坐馬上,脊背挺直如槍,臉上不見波瀾:「曹孟德可是作惡心虛,不敢見吾?」
夏侯惇的手猛地按上刀柄,身後親兵嘩啦一聲,齊齊拔刀半寸,寒光閃爍。
劉駿身後的淮安騎兵,幾乎在同一時間,右手齊刷刷按在了刀柄上。
空氣驟然繃緊,轅門內外,隻餘戰馬粗重的鼻息。
夏侯惇死死盯著劉駿,手背青筋暴起。
片刻對峙後,他眼中凶光閃爍,最終卻未拔刀,隻從牙縫裡狠狠擠出三個字:「隨我來。」
他轉身大步向營內走去。親兵們收刀入鞘,目光仍如冰刃般盯著劉駿一行。
劉駿翻身下馬,將韁繩拋給親衛,隻帶趙雲等四名親兵,緊隨其後。
中軍大帳的簾子被掀開。
帳內昏沉,唯初陽餘光搖曳,從縫隙偶入。
曹操並未踞坐主位,隻背對帳門,立於巨大的徐州地圖前。
他一隻手撐在案幾邊緣,身體微微發顫。
地上,碎裂的酒壇陶片四散,深色酒漿浸透氈毯,散發出濃烈的氣味。
整個大帳,隻回蕩著曹操壓抑的喘息聲,那聲音裡浸滿了無邊的悲慟與狂怒。
夏侯惇一言不發,僅對劉駿投去警告一瞥,便退至帳門陰影處。
劉駿一步步走入帳中,靴底踏在濕漉的氈毯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停在與曹操相距數步之處。
「孟德。」
曹操身影一震。
他緩緩轉過身。
躍動的晨光撩開的帳簾,映照著一張灰敗的麵容。
曹操眼窩深陷,眼內血絲密佈,唇裂而無血色。
他死死盯著劉駿,滔天仇恨透過眸中,漸漸翻湧成悔意以及被巨痛碾碎後的茫然。
舊日若聽劉仲遠之言,何以至此?
劉駿凝視故識,聲音放緩:「孟德,節哀。聞此噩耗,吾五內俱焚。曹老太公仁厚,竟遭此劫,天理何在?」
曹操淚水無聲滑落,混著臉上汙漬,在下頜彙聚。
「仲遠……仲遠!……沒了,全沒了……我父,我弟……四十餘口啊……」
他向前踉蹌一步,雙手死死抓住劉駿的臂膀,「陶謙老兒,害我全家,此仇不共戴天!」
劉駿的手臂被他抓得生疼。
「仇,自然要報。」他沒有動,任由曹操抓著,語氣懇切,「孟德,吾願與你同討陶謙,誅殺元凶,以慰伯父在天之靈。」
曹操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但劉駿馬上語氣一轉:「然,屠戮百姓,焚城毀村,不免太過暴虐。
駿以為,孟德如此行事,恐失天下民心。日後必難平複戰亂,還天下一個太平。此,更非曹老太公生前所願。不若收手,隻誅首惡?」
曹操的泣聲戛然而止,抓著劉駿手臂的力道一鬆,身體晃了晃。
他猛地甩開劉駿的手,眼中悲痛瞬間被暴怒取代:「收手?哈哈……說得輕巧!」
曹操語氣冷厲:「若非陶謙縱容,賊子安敢害我父兄?」
曹操突然咆哮:「徐州上下,皆乃幫凶!皆該殺!唯有血洗徐州,方能祭我父兄亡魂!你休要再勸!」
見他狀若瘋魔,然理智未失,劉駿眼中?意褪儘,目光漸冷。
他與曹操是同路人,隻是沒有他狠,豈能不知他的根底?
劉駿踏前一步,冷笑:「幫凶?好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曹孟德,你捫心自問,此番興兵,當真隻為複仇?」
曹操嘶吼:「豈有他由!」
「恐未必吧!」劉駿言辭如刃,「你麾下青州降卒數十萬,人口近百萬,錢糧何出?兗州新定,府庫何存?」
劉駿直刺其心,睨他一眼:「莫非汝不是想借複仇之名,行掠地搶糧之實?」
「以戰養戰,用徐州的血肉來喂飽你饑渴的大軍,成就你的霸業?」
劉駿繼續冷笑:「父兄之痛,是否也成了你逐鹿天下的墊腳石!」
「劉!仲!遠!你放肆!」
曹操如被戳中痛處,麵容扭曲,紫漲著臉發出狂怒到極致的咆哮。
他胸膛劇烈起伏,喘著粗氣,狂暴地揮手將案上之物儘數掃落,「滾!給我滾出去!再敢胡言,休怪我不念舊情!」
帳內空氣凝固,夏侯惇的手再次按上刀柄,緊張地盯著劉駿。
劉駿卻巋然不動,默然片刻,自懷中緩緩取出一物。
那是一枚溫潤白玉,夔龍紋古樸——正是昔年滎陽城外,曹操感其救命之恩所贈。
他將玉佩托於掌上,遞至曹操麵前:
「滎陽時,公贈此玉,言『持此相見,必不相負』。今日,駿持玉而來。非為退兵,隻求曹公約束部眾,莫再殃及無辜,給百姓留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