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第137章 甘寧許諾
數日後,新一期《淮安旬報》發行。
頭版並非慣常的時政要聞,而是一篇署名「淮上閒人」的長文:《錦帆俠影:論甘寧興霸之勇武與憾》。
文章以華美恣肆的筆法,極力渲染甘寧「劫富濟貧」、「快意恩仇」、「勇冠江河」,將其描繪成一個落魄江湖的豪傑英雄;
更歎其「空有萬人敵之勇,卻無明主可投」,惋惜「明珠暗投,寶刃蒙塵」,實為天下憾事。
筆鋒隨後一轉,變為沉痛惋惜:
「然觀興霸之行,雖逞一時快意,終非正道。可歎其一身本事,徒留江湖匪類之名,惜哉。痛哉。」
最後,文章直接點明:
「淮安侯劉公仲遠,雅量高致,求賢若渴,深知興霸之才。常言『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若興霸肯棄暗投明,劉公必倒履相迎。府庫錢糧,可資其濟民善舉;廣陵水師,虛統領之位以待豪傑。
長江滾滾,似盼明主良臣之佳話;日月昭昭,豈容英雄埋沒於草澤?」
此文一出,江淮轟動。
茶樓酒肆,街頭巷尾,人人爭說甘寧。
其「豪俠」之名,借著《淮安旬報》,響徹江淮。
許多不明就裡的百姓,信誓旦旦,隻認甘寧是個劫富濟貧的大俠。
士林文人雖嗤之以鼻,認為文章矯飾過甚,褻瀆文字,但也不得不承認,甘寧之名,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訊息很快傳到在隱秘水寨休整的甘寧耳中。
自有嘍囉外出,將報紙尋來呈予甘寧。
「大哥。外間都傳瘋了。皆言大哥乃一代豪俠。」一頭目興奮地將報紙遞上:「那淮安侯劉駿,竟如此推崇大哥。哈哈,我等與有榮焉。」
「是啊,俺一直聽說那淮安侯了不得,乃是少有的明主。如今看來,果然不假。」
「大哥快看看這報紙上寫的是啥?」
甘寧接過報紙,狐疑地展開。
當他讀完那篇文章,臉色變幻不定。看到那些誇張的吹捧,先是得意,嘴角忍不住上揚;
繼而看到惋惜之詞,眉頭皺起,麵露不悅;
最後看到招攬之語,尤其是「水師統領」四字,他的眼神驟然一凝,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大哥,這定是劉駿的詭計,想騙我們自投羅網。」另一較為穩重的頭目提醒道。
甘寧將報紙拍在案上,哼了一聲:「老子當然知道是計。但這劉駿倒也有幾分意思。這文章寫的……嘿,聽著還挺受用。」
甘寧表麵不以為意,實則心中波濤洶湧。
他自負一身本事,豈願長久為賊?
之所以劫掠濟貧,一是遊俠本性使然,二也是待價而沽,尋找能識他、用他、容他的明主。
劉駿此舉,雖是用計,卻無疑給了他一個極大的台階和臉麵。
更關鍵的是,劉駿如此替他揚名,乃是實打實的知遇之恩。若是他對此無動於衷,或改投他人。旁人如何想他甘興霸?
淮安侯的誠意,他是看到了。如果不是真心想招攬,何必大張旗鼓?
甘寧可不覺得,自己區區一水匪值得花如此心機設套算計。
隻不過,水賊出身,真能走上通天路?
甘寧可太瞭解朝廷的官員們是什麼嘴臉了。淮安侯名聲不錯,就是不知道是否與眾不同。
為以防萬一,甘寧當夜便派人前往淮安,探聽虛實。
數日後,訊息傳回,甘寧隻當是在聽天書。
世上竟有如此明主?
不真實,太不真實了。前去探聽訊息的手下兄弟,把淮安城吹得跟仙宮似的。
光是石頭築成的百米城牆就很虛。他們竟然還說,百姓有肉吃?
去他孃的吧。甘興霸活了二十多年,就沒聽說哪裡的百姓跟手下口中說的一個樣的。
「滾蛋,爾等莫不是收了官兵好處?來騙我等入甕?」
「大哥,真沒有。不信,你自己去看啊。」
一頭目一巴掌打在那嘍囉頭上:「頭,彆去。去了,你就上當了。」
「是啊,這孫子口裡沒句實話。淮安再富,也不可能人人有肉吃。」
「就是,這小子還說大街上全是琉璃。一聽就是假話。」
甘寧也認為不可能,琉璃可是價值千金的事物,豈能放大街上當窗戶?荒唐。
幾個小嘍囉最終被關起來,靜待第二批探子回轉。
事情出乎意料,反倒讓甘寧覺得劉駿可能沒看上他,反而有可能是他手下謀士以他之名,想使計兼他入城。
數日後,探子還沒回來,更令甘寧及賊眾驚訝的事情發生了。
一支打著廣陵府旗號的船隊,駛近水寨範圍,拋錨停下,高喊:「淮安來客,欲求見甘將軍。」
待水寨哨船到來,船隊便遣小舟送來書信,言明他們乃奉廣陵太守之命,給甘將軍送「濟民之資」來了。
甘寧大驚,親自出寨檢視。
隻見對方船上搬下數十口沉甸甸的大箱子,開啟一看,白光耀眼,竟是成錠的白銀和五銖錢。
此外還有幾口書箱,裡麵是成套的兵書戰策、諸子典籍,甚至裡麵還有註解。
淮安使者恭敬呈上書信:「甘將軍,侯爺言,前次多有誤會。此微薄之資,可供將軍周濟百姓,廣結善緣。」
又指書箱道:「此書籍,乃侯爺平日私藏心得。將軍乃大將之才,觀之必有所得。」
使者最後一揖,鄭重道:「侯爺報上所言,句句肺腑,唯願在淮安,候得將軍佳音。」
甘寧沒看那堆滿甲板的錢財,而是輕輕用手指拂過書籍。
兵書,可是重寶啊。多少人為求一觀而不可得。
他手下眾人早已目瞪口呆。送錢沒人在乎,他們會搶。可書啊,這玩意,高不可攀。連膽大包天的他們都不敢對書籍心生不敬。
本就興奮的他們,再聽使者叫自家大哥,一口一個將軍,這夥水匪與有榮焉,不自覺得挺起了胸膛。
人家堂堂侯爺,給足了麵子。
甘寧默然良久,方纔深吸一口氣,對使者道:「煩請轉告太守,『心意』甘寧已收到。且容我思量些時日。」
「可。」使者拱手離去。
甘寧命人將錢財書籍搬回水寨。
他隨手拿起一本《孫子兵法》,翻看幾頁,見上麵竟有見解精辟的細密批註,顯然,劉駿是真心贈予他研讀的。
他再看那些錢財,心中五味雜陳。
劉駿此舉,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若是計,何須如此?
若非是計,那這份誠意可謂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