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 第148章 (下): 另辟蹊徑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第148章 (下): 另辟蹊徑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儘管曹操一再嚴令,甚至動用軍士巡邏稽查,但《淮安旬報》依舊如同草原上的野草,燒之不儘,禁之不絕。

兗州,某郡治的市集角落,一個商人模樣的男子機警地環顧四周,迅速將一卷東西塞入一個書生袖中。

「此乃最新一期,小心珍藏。裡麵……可是大有文章!」

商人壓低聲音,眼神意味深長。

書生尋個僻靜處快速瀏覽,片刻後,倒吸一口涼氣,手指微顫:「這……這上麵說的,可是許昌朝廷裡的事?」

商人意味深長地點頭,拍了拍書生的肩膀:「自己心中有數便好,莫要聲張,更莫要輕易外傳。」說罷,商人收好錢,轉身沒入人流。

雖說如此,那書生閱畢,終還是按捺不住獵奇與炫耀之心,不過半日功夫,便已向至交好友「秘示」此報。

這樣的場景在中原各州郡不斷上演,一傳十,十傳百,一股無聲卻強大的、不利於曹操的輿論暗潮正在悄然形成。

曹操眼見高壓禁絕手段效果不彰,反生逆效,心中焦躁更甚,終於再次召來郭嘉問計。

郭嘉沉吟良久,方緩緩道:「明公,所謂堵不如疏。既然嚴查禁絕難以奏效,反助長其勢,不若另辟蹊徑,預設了報紙發行。」

曹操眉頭緊鎖,惱火道:「難道要吾放任此報繼續詆毀『朝廷』不成?」

郭嘉微微搖頭,露出一絲莫測的笑意:

「解鈴還須係鈴人。此報根源,在於劉駿。明公或可親筆修書一封,遣心腹送往廣陵,致於劉仲遠。信中不妨先敘舊情,曉以利害,說之以理,動之以情。」

「哦?」曹操身體微微前傾,「奉孝詳細道來。」

郭嘉上前一步,附耳低語。曹操凝神靜聽,眼中神色變幻不定,最終緩緩頷首。

「也罷。報紙之事,既然硬攻不下,便試試懷柔。」

在郭嘉建議下,深諳權術的曹操,決定雙管齊下。

翌日,許昌皇宮德陽殿內,朝會之上。

曹操手持玉笏,立於禦階之下,向天子進言:

「陛下,徐州牧劉備劉玄德,仁德著於四海,深得民心;廣陵太守劉駿劉仲遠,雖年少而有為,靖平地方。

此二人皆漢室宗親,於國有功。朝廷新立,正宜施恩,當予以封賞,以顯陛下天恩,安徐州百姓民心。」

年幼的漢帝劉協坐在龍椅上,略顯侷促地看著曹操,又瞥了一眼兩旁垂首不語的公卿,輕聲道:「曹愛卿所言甚是。依愛卿之見,當如何封賞為宜?」

曹操躬身,語氣懇切:

「臣愚見,可進封劉備為鎮東將軍,假節,正式領徐州牧;追認劉駿為廣陵太守,令其安心鎮守地方。如此,則名正言順,徐州可安,陛下恩德亦可廣布。」

小皇帝連忙點頭:「準奏。就依曹愛卿所言擬旨。」

退朝後,曹操回到司空府,立即於書房親筆修書兩封。一封送往徐州州治下邳劉備處,另一封,則送往廣陵劉駿處。

送至下邳劉備處的信,措辭懇切,先是對劉備的仁德大加讚賞,隨後筆鋒一轉:

「操近聞傳言,心實為玄德憂之。廣陵劉仲遠,雖有大才,然行事頗多逾矩:私鑄錢幣以亂法統,自辦旬報以惑視聽,廣練新軍而未知會州府。

長此以往,恐生尾大不掉之患,此非徐州之福,亦非玄德公之福也。」

「徐州,究竟是朝廷之徐州,州牧之徐州,還是劉仲遠一人之徐州?此問雖苛,然公為州牧,統攬全域性,不可不察!」

這封信送達下邳州牧府時,「恰好」張飛、關羽二人皆在劉備身旁。

張飛性急,覽信後當即勃然大怒:

「大哥!曹操老賊雖沒安好心,但這話說卻也在理。那劉駿在廣陵搞七搞八,眼裡可還有你這州牧?俺看他遲早要造反!」

關羽丹鳳眼微眯,緩緩捋過長須,冷聲道:「曹操雖奸,此言卻非虛。劉駿擴軍築港,其誌不小。」

劉備心中波瀾起伏,各種念頭電轉,但麵上卻強自鎮定,將信紙輕輕放下,沉聲道:

「二弟,三弟,休要中了曹操離間之計。仲遠乃漢室宗親,與我同氣連枝,廣陵強盛,便是徐州強盛。

如今曹操虎踞於北,袁術鷹揚於西。強敵環伺,我等更需精誠團結纔是。豈可因外人一二讒言而自生疑竇?」

張飛、關羽聞言,雖麵色稍霽,然眉宇間疑慮並未儘去,隻是不再多言。

而送往廣陵的那封信,曹操的筆調則更為婉轉親近。

信中先是客套了一番舊情,憶及當年雒陽相識,稱「與仲遠舊交情深,心實慕之」,望能「口下留情,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接著,便似不經意地表功道:

「廣陵太守一職,雖仲遠早據其地,然朝廷法度不可廢。朝中諸多大儒耆老,本以仲遠年少、未經朝議推舉為由,屢有微辭。

是操在廷議之時,力排眾議,陳說仲遠之功績才乾,方使陛下詔令得以下達,予爾正式名分。」

最後,筆鋒悄然一轉,點出了一句看似提醒,實為警告的話:

「然,操亦聞仲遠在徐州,自行其事,政令、軍製、財賦皆異於州牧府。

此舉,與操今日之輔政,在不明就裡的世人眼中,又有何異同?

還望仲遠稍加收斂,勿授人口實,以免損及清譽。」

廣陵太守府內,劉駿讀罷此信,先是默然,隨即發出一連串的冷笑。

他將信傳遞給下首的徐庶、趙雲等人觀看。

「曹操此番,倒是軟硬兼施,又打又拉,好手段。」

劉駿語氣平淡,眼中卻無笑意,「太守的名分,我卻之不恭,正好名正言順治理地方。但他想堵我口舌,卻是癡心妄想。」

他沉吟片刻,對徐庶道:「不過,他信中提及舊情,雖是虛飾之詞,但我與曹操,昔日確有幾分情緣。

罷了,通知報房,自下期起,暫停對曹操直接的影射攻訐。轉向評論民生經濟,或是繼續連載我們的俠客小說。」

徐庶應下,臉上露出一絲瞭然的笑意,並未多言。

劉駿看著他臉上的笑,反倒覺得有些不自在,輕咳一聲,找補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