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第174章 甄氏南來,洛神初現
甄家三兄妹在大量仆從護送下,自中山國出發,行至渤海郡,終於踏上了廣陵商隊的商船。
這時代,普通人出行可沒那麼簡單。
可誰叫甄家乃世家大族呢。
甄家三兄妹人還沒出門,已經有仆從提前將路役打通。他們隻需要趕路即可。
時光匆匆,淮安城人流如織。
這一日,淮安碼頭來了一行風塵仆仆的人。為首的是一位麵色蒼白、不時掩嘴咳嗽的年輕文士。
文士衣著儘顯華貴,卻難掩旅途勞頓與病容。
他身旁跟著一個戴著帷帽的少女,身量未足,舉止間已透出大家閨秀的儀態。
而兩人邊上則是另一名青年,與其身後的十數名忠心耿耿護衛仆從。
「兄長,到廣陵了。」少女清脆的聲音隔著輕紗傳出。
這行人,正是從河北中山無極南下而來的甄儼、甄堯與其妹甄宓。
進入淮安地界,兄妹三人已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寬闊平整的水泥路,高聳入雲的城牆,繁華忙碌的碼頭,往來如織的商船,還有那些麵色紅潤、衣著體麵的百姓……
這與他們沿途所見的破敗景象截然不同。
「淮安侯竟將此地治理得如此不同尋常。」甄儼喃喃道。
見此城頗多異物,他心中對此次求醫之旅,莫名多了幾分信心。
一行人上岸,匆匆趕往城內醫學院。
華佗親自為甄儼診脈,一開始給他用了改良版止咳藥(部分配方來自劉駿看過的藥品說明書)。
幾天後,華佗麵色漸漸凝重。
新版止咳藥作用有限,這說明甄公子的病正好來自病菌感染所致。
「公子此疾,乃沉屙痼疾,邪毒深侵肺腑……尋常藥石,確已難及。」華佗緩緩道。
甄宓在一旁,小手攥緊,帷帽下的臉色煞白。
甄儼眼中剛燃起的希望之火,也瞬間黯淡下去。
甄堯急得團團轉,竟噗通跪地:「求神醫救我兄長。」
「不可,請起……」華佗將人拉起,沉吟片刻,話鋒一轉,「或可一試青黴素。此藥於退熱消炎有奇效,或能克製公子體內邪毒。然……」
華佗沉聲道:「公子體質虛弱,此藥又霸道,用藥風險極大。若引發『不良反應』,恐頃刻間危及性命!」
現場一片死寂。青黴素的效用,早已在報紙上寫得明明白白。
此物是神藥也是毒藥。不到萬不得已,誰想以毒攻毒?
甄儼劇烈地咳嗽起來,臉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紅。
他看向年幼的妹妹與躊躇的弟弟,眼中閃過掙紮,終是一咬牙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還請先生用藥。」
兩兄妹也同意搏上一把,華佗隻好答應。
一切準備就緒,華佗正要用藥,門傳使來急促的腳步聲。
聽聞中山大族公子親來廣陵的劉駿匆匆而來。
「先生,且慢。不可莽撞!」
「侯爺。」華佗停下手來。
「見過廣陵侯。」三人行禮,互通姓名。
劉駿看向這三兄妹,又看看華佗。
他知道曆史上甄宓的哥哥好像死得挺早,甄儼恐怕就是其中之一。
救,風險極大;不救,恐怕難熬多久。
他內心權衡:甄家乃河北大族,能結個善緣,倒也不錯。隻不過,要是醫死了……
「甄兄,此藥功效尚不穩定,用之危險。」劉駿斟酌著語句:「不如,改用大蒜素?或同樣有用。」
甄儼苦笑:「使君,已有醫者按報上所述,為儼用過大蒜素。效用有幾分,卻依舊無法去根。」
甄堯介麵道:「正是,若不是有大蒜素,兄長隻怕來不到廣陵。隻是,確實無用了。」
劉駿皺眉:「若用青黴素,反害了儼兄性命。可如何是好?」
甄堯低頭不語。甄儼想說話,卻咳嗽不止。
「兄長,拖不得了。」一旁的甄宓突然跪下,聲音帶著哭腔,卻異常堅定道,「華神醫,侯爺,請用藥。無論如何,治了總有一線生機。若……若有不測,亦是兄長命數,甄家絕無怨言。」
甄儼緩過勁來,深吸一口氣,決然道:「小妹所言極是。吾已是強弩之末,生死有命。有勞華神醫,放手一試!儼,願承擔一切後果。」
華佗看向劉駿。
劉駿話已說得明白,也就隻能重重一點頭:「既如此,先生儘力施為。」
治療過程驚心動魄。
青黴素注入後,甄儼先是高熱暫退,病情似有好轉。但旋即,他身上開始出現反複,呼吸也變得急促困難。萬幸的是過敏反應沒有出現。
華佗額頭冒汗,立刻按照之前摸索的經驗,采用針灸和備用的草藥湯劑進行緩解。
劉駿在府中不時收到治療彙報,也是手心捏汗,內心狂呼:臥槽彆真給治死了。
甄家可是這時代的頂級名門。
其族中先祖:甄邯官拜大司馬,爵受承陽侯、承新公,後出任大漢太保,執掌天下兵權;甄邯嶽父是孔子第十四世孫孔光,孔光官至大將軍、丞相、太傅、太師,為四朝輔政大臣。
其族弟甄豐,官至大司空,爵授廣陽侯、廣新公;甄豐的兒子甄尋任侍中、京兆尹;甄心為光祿勳。
此四人因此有「四甄」之稱,無極甄氏也由此成為中山國內的豪強望族,世代襲二千石俸祿的郡守級官職。
劉駿暗討:日後若想北顧,有甄家相助,必如虎添翼。
老天爺讓天大的好事砸頭上,總不能反倒讓它成了壞事吧?
用藥後的這一夜,甄宓守在門外,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卻死死咬著嘴唇不讓自己哭出聲。甄堯像頭困獸,來回踱步,憂心忡忡。
整整一夜煎熬。
在天亮時分,甄儼的呼吸終於逐漸平穩,高熱也開始消退。最危險的高峰,過去了。
華佗長舒一口氣:「險……太險了……萬幸,邪毒已被壓製下去。」
數日後,甄儼的病情明顯好轉。雖然他依舊虛弱,但那致命的咳嗽減輕了大半,臉上也開始有了血色。
甄家兄妹喜極而泣,對華佗和劉駿感激涕零。
劉駿聞訊前來探望。
進入病房時,甄宓正小心翼翼地給兄長喂藥。她已取下帷帽,露出真容。
少女雖年僅十三,眉眼尚未完全長開,但已顯露出驚人的麗質。其肌膚瑩白,五官精緻得如同畫中人,更難得的是那份婉約的氣質,彷彿帶著天生貴氣,讓人見之忘俗。
劉駿一時竟看呆了,一臉怪異。
這就是洛神甄宓?未成年已然如此,長大了還得了?怪不得曹丕曹植兄弟倆搶破頭。
他內心主要是曆史名人的八卦好奇,倒沒什麼禽獸念頭。
畢竟一黃毛丫頭,誰會想入非非。
(ps:甄家這條線是北伐的重要伏筆,主劇情還在後麵。關於甄宓,我現在也在猶豫。之前一個貂蟬,到現在還分兩種意見。讓人頭大。要不搞個留言投票吧。收,與甄家就聯姻,不收就單純利益合作。截止到,我寫到這段劇情為止,我看哪邊意見多,就按那邊寫,少數服從多數,這樣誰也沒話說。長按這段話,可留段評,到時會特意回來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