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第202章 困龍淺灘,金蟬南奔
於是,劉駿大軍轉變方向,直撲舒縣。
這一舉動,大大出乎孫策和周瑜的預料。
「劉駿不去奪皖城,追殺我等,打舒縣作甚?」孫策皺眉。
周瑜略一思索,麵色微變:「不好。他是想釜底抽薪,先奪根基後圖我軍。舒縣若失,其位置恰好威脅我軍側翼。」
「我軍在廬江如無根之萍,久戰,萬一被甘寧尋到機會斷糧道,必危。」
「那該如何?」孫策急問。
「必須阻止劉駿奪取舒縣。」
周瑜斷然道:「伯符,你即刻率軍攔截劉駿,我率水軍策應,絕不能讓舒縣落入其手。」
孫策軍的誘敵計劃被打亂,被迫提前與劉駿進行主力決戰。
兩軍於舒縣以北的荒野相遇,再次展開激戰。
這一次,孫策全力以赴,江東猛將儘出。
劉駿也毫不示弱,親自衝陣,趙雲、黃忠左右護衛,如同三把尖刀,撕開江東軍的陣線。
戰鬥異常慘烈,從清晨殺到午後,雙方傷亡都不小,卻誰也無法徹底擊敗對方。
就在戰事膠著之時,一騎快馬從北方狂奔而至,直入劉駿中軍。
「報——主公,廣陵急報。」
劉駿心中一凜,接過軍報,迅速瀏覽。
軍報是賈詡發來的,隻有簡短一句:「魚已入網,網將收,安好,勿念。」
劉駿心中大定,廣陵的計劃,成了。
他精神大振,揮戟高呼:「兒郎們,廣陵無恙,後方已定。隨我殺敗江東鼠輩。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雖然劉駿在亂扯,但所有人都信以為真。
隨著親衛將他的話重複高喊。
廣陵軍將士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主公如此興奮,想來應該是好事。於是,廣陵軍全軍士氣暴漲。
反之,孫策軍久戰不下,銳氣已失,又見對方士氣如虹,漸漸露出敗象。
孫策、周瑜還以為他們的算計被破,見勢不妙,恐有全軍覆沒之險,急令鳴金收兵,向皖口水寨退去。
劉駿趁勢掩殺,斬獲無數,一直追擊到長江邊,方纔收兵。
此戰,劉駿再次擊退孫策,成功進駐舒縣,在廬江獲得了重要立足點。
劉駿當即令人去拿周氏族人,卻發現他們已然人去樓空。原來,周瑜過境時早已儘數將其族人帶走。
對此,劉駿也不在意,要是周瑜連這點都沒想到,他也就不是周瑜了。
而就在劉駿與孫策在廬江激戰的同時,廣陵城的陰謀終於全麵爆發。
正如劉駿和賈詡所料,看到廣陵主力儘出,城內防禦「空虛」,那些士族終於按捺不住了。
一場精心策劃的「叛亂」,悄然上演。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一張無形的大網,早已由那個看似不起眼的毒士賈詡,悄無聲息地撒下。
廣陵即將被火光與鮮血染紅。
而這場內亂的結果,將決定無數人的命運,乃至整個徐揚地區的格局
小沛城頭,寒風凜冽。
劉備望著城外夏侯惇的軍營,營寨連綿,旌旗招展,將小小的沛城圍得像鐵桶一般。
那五千「護衛」精兵,更像是五千把抵在他咽喉上的利刃。
關羽按刀立於他身側:「大哥,曹操其心歹毒,此舉名為任用,實為利用,欲令我等與劉駿兩敗俱傷。」
身後的張飛早已按捺不住,壓著嗓門嚷嚷:
「呸。真真憋屈死了。大哥,這鳥氣俺受夠了。不如讓俺點齊兵馬,趁夜衝殺出去,砍了那夏侯惇的狗頭。」
劉備沒有回頭,聲音低沉道:「三弟,噤聲,隔牆有耳。」
張飛正想說話,這時,一名親兵隊長快步登上城樓,來到劉備身邊,低語幾句。
劉備目光一閃,微微點頭。
是夜,月黑風高。
府衙後院一間偏僻的雜物房內,幾個穿著鬥篷,將麵目深深隱藏起來的人,在親兵隊長帶領下,悄無聲息地潛入。
房門關上,隔絕了外麵的寒風。
為首一人緩緩摘下兜帽,露出一張焦慮又憤懣的中年人的臉,是本地崔姓大族的代表,崔琰的一位遠房族弟。
「劉皇叔,您可算回來了。」崔先生聲音發顫,「您再不來,我等士林衣冠,就要被那廣陵屠夫逼得沒有活路了。」
劉備麵色悲憫,伸手虛扶:「崔先生何出此言?慢慢說。」
「那劉駿小兒,完全是瘋了。」
另一人摘下兜帽,是沛縣另一家大姓王家的家主,他激動地揮舞著手臂,
「此人清丈土地,把我們幾代人辛苦經營的田畝全挖了去。攤丁入畝,又讓那些隻會賣力氣的泥腿子和我等詩書傳家的士族同稅。天理何在啊?」
「還有更甚的。」崔先生咬牙切齒介麵,「他廣設所謂『學堂』,讓賤民之子也來讀書識字,混淆貴賤。更是重用商賈,提拔寒門豎子,視我等累世清譽的士族如無物。」
王家主用大袖抹起了眼淚,哭訴著:「劉駿此獠心狠心辣,巧立名目,盤剝搜刮。我等家業,眼看就要被奪儘吞光。」
說著,他一把抓住劉備的手臂,情真意切道:「皇叔仁德布於四海,乃漢室宗親,正當挺身而出,挽狂瀾於既倒啊。」
劉備沉默地聽著,他心中明鏡一般。
這些士族哪裡是真的在乎漢室,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特權和利益被劉駿的新政觸動、剝奪。
他們的力量盤根錯節,在地方上擁有極大的影響力,私兵、糧草、人脈,皆不容小覷。
他們對劉駿的怨恨,簡直是天賜的良機。有了根基,才能反曹匡扶漢室。為此,重奪徐州勢在必行!
隻是……城外的夏侯惇……
那崔先生似乎是看穿了他的顧慮,身體前傾,聲音壓得更低:「皇叔無需過分擔憂夏侯惇。北方袁、曹大戰在即,夏侯惇必返。
他麾下車胄雖是曹操心腹,卻實力一般。
我等各家在沛國乃至下邳、彭城等地,皆有餘蔭,可暗中聯絡,集結私兵部曲。
待時機成熟,裡應外合,先破車胄這支孤軍,奪得糧草軍械,再南下直取下邳。
屆時,皇叔手握徐州,高舉義旗,天下響應,曹操又能奈我何?這徐州牧之位,非皇叔這等仁德之主莫屬!」
崔先生的話在劉備耳邊回蕩。
誘人卻風險極大,一步踏錯便是萬丈深淵。但繼續困在這小沛,做曹操的傀儡,眼睜睜看著機會流逝,與慢性死亡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