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第206章 塵埃落定,約法三章
「大哥身係漢室希望,不可輕擲。」關羽搖頭:「吾縱橫天下,何懼險阻?大哥放心先行,勿以弟為念。爾等速將我大哥帶走!」
他對親衛吩咐完最後一句,不待劉備再言,猛調轉馬頭,往追兵狂奔而去。
幾名親衛得令,死死拽著劉備往北奔逃。
關羽單騎匹馬,逆著潰散的人流,直直衝向來路,衝向那漫山遍野的追兵。
「二弟——」劉備的哭喊聲被風吹散。
關羽舞動青龍偃月刀,如同天神下凡,又如同撲火的飛蛾,竟以一人一騎之力,生生擋住了追兵的去路。
刀光如雪,人馬俱驚。
廣陵民兵竟被關公神勇所懾,一時不敢過分逼近。
「關雲長在此!不怕死的,過來!」他的怒吼聲震撼戰場。
眾民兵畏懼,躊躇不前,僅以長兵相搏,皆被關公擊退。然,其也被眾兵所困。
四周兵慌馬亂,劉備有心回返尋人,亦被其他追兵衝散。
好不容易衝出重圍,眾人已不知方向在何方。劉備不願離去,左等右等,不見張飛、關羽追來。
不久後,又有追兵將至。
眾親衛跪地苦勸:「主公,萬不可再等!張將軍,關將軍吉人自有天相,活著,方有再見之日啊。」
事已至此,劉備心知不可辜負雲長等人捨命換來的時機,隻能長歎一聲,痛哭流涕,最終在殘部護衛下,狼狽不堪地繼續北竄。
此時,關羽緊守要道,力戰良久,人馬皆疲,氣喘籲籲。
有兵欲以弓弩射殺,張遼憐其忠勇,不忍殺之,逐堵死其退路,令人取來網、繩。
最終,張遼指揮大軍層層圍上,魚網、套索齊出。
馬被放倒,關羽身纏魚網及數道繩索,終究力竭,被生擒活捉。
戰後,廣陵淮安城。
州牧府內一間清淨的偏廳。
關羽被押至,雖繩索加身,卻依舊昂首而立,渾身散發著寧折不彎的孤傲。
賈詡踱步而來,細細打量了他一番,緩緩開口:
「關將軍,天下皆知你忠義無雙,武勇蓋世。然,劉玄德拋妻棄弟,隻身北逃,可謂仁乎?我家主公,寬厚愛才,素敬你是當世英雄,何不來投?」
關羽睜眼,冷冷瞥了賈詡一眼,聲音鏗鏘如鐵:「既被擒拿,要殺便殺,關某絕不皺眉。休得多言。」
賈詡並不動怒,反而輕輕一笑:「豈敢。將軍乃萬人敵,世間罕有。若願棄暗投明,歸順我家主公,必得重用,權位更勝往昔不是難事,何苦為那拋卻兄弟家小之人效死?」
關羽沉默良久,臉上肌肉緊繃。
他知大哥北逃實乃出於勢弱無奈,心中並無芥蒂。
且桃園結義之情,又豈能輕易背棄?
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忠臣不事二主,關某隻求速死!」
「哦,關將軍一死百了,倒也輕鬆。隻是苦了甘夫人。公若不在,無人照看,甘夫人該當如何?」
「你!」關羽大驚失色:「不可!君子不損人家眷!如此卑劣之事,爾敢!」
「主公不在。」賈詡輕飄飄道:「眼下府中軍務皆由呂布之女,呂夫人操持。昔日劉備白門樓上一言害奉先,夫人深恨之。」
關羽臉色僵硬。
賈詡又道:「婦人行事,隻求快意,如何會與你講道義?關將軍且三思!」
關羽直接頭皮發麻。
自己死也就死了,難道真讓嫂嫂受辱?
「若要關某歸降,除非依我三件事。若應允,關某暫且留下。若不允,唯求一死,以全忠義之名。」
「哦?將軍請講,哪三件事?」賈詡露出感興趣的神色。
「其一,」關羽朗聲道,「吾降乃降漢帝,非降劉駿。若劉使君以漢室之名相召,關某聽令。若其有悖漢室,關某絕不奉命。」
「可。」賈詡點頭。
「其二,」關羽繼續道,「吾嫂嫂處,請以皇叔俸祿贍養,一應供給不可短缺。且需另辟院落,閒雜人等,不得擅入,需保其名節無憂。」
「此乃應有之義,可。」賈詡再次點頭。
「其三,」關羽目光銳利地看向賈詡,「他日但知吾兄劉皇叔下落,不管千裡萬裡,關某必當辭去尋兄。劉使君不得阻攔。」
此言一出,廳內稍顯安靜。
此事竟被主公一語言中,有趣。
賈詡撫掌,臉上笑意更深:「將軍真乃天下第一義士也。此三事光明磊落,吾便代主公允了。」
劉駿定計時早有留言,此戰若擒得關羽、張飛、糜芳等人不可加害,所言不過份皆允,特彆是關羽,務以上賓之禮待之。
於是,關羽暫留廣陵。
廣陵以最高規格厚待甘夫人,一切用度皆按州牧夫人標準,並撥付一處獨立安靜的院落,派可靠仆役伺候,允關羽隨時探望。
關羽之心稍安,雖仍思念劉備,但對劉駿的胸襟氣度也暗自生出一絲敬佩。
同時,賈詡當即修書一封,將關羽之事詳細說明,並遣快馬送往廬江前線。
幾日後,廣陵,菜市口,人山人海。
數十名參與叛亂的士族首惡,跪成一排,個個麵如死灰,瑟瑟發抖。
他們身後是麵無表情、手持鬼頭刀的彪悍劊子手。
賈詡端坐監刑台主位,麵無表情地看著這一切。
時辰到。
令箭擲地。
「斬!」
冰冷的命令響起。
鬼頭刀揚起,落下。
血光衝天,數十顆人頭滾落在地,無頭的屍身頹然倒地。
圍觀的百姓先是寂靜,隨即爆發出複雜的驚呼和議論聲。
參與叛亂的徐州南部士族被連根拔起。
他們的家產、土地、商鋪、糧倉悉數抄沒,充入州府府庫,其中一部分則分予有功的民兵、將士。
附從叛亂者,根據情節輕重,或罰沒大部家財,或發配改造營服苦役修路築城,或全家逃往他鄉。
一場轟轟烈烈、冷酷無情的內部清洗,借著劉備叛亂這股東風,以雷霆萬鈞之勢完成。
血腥味彌漫在徐州南部的空氣中,卻也帶來了新的秩序。
經此一役,劉駿集團內部的隱患被徹底清除,新政的推行再無阻礙。劉駿對徐州南部的統治變成鐵板一塊,堅如磐石。
而廣陵民兵體係在戰爭中所展現出的可怕力量和組織度,其威名也隨著商旅、潰兵的口耳相傳,迅速震動天下,令周邊諸侯側目。
建安四年秋,廬江郡,舒縣。
劉駿大軍駐紮於此,連番激戰後的休整已令大軍恢複銳氣。
中軍大帳內,劉駿正與趙雲、黃忠商議軍務,周猛按刀侍立帳外。
「報——」
一騎快馬旋風般衝至帳前,傳令兵滾鞍下馬,「廣陵急報,賈先生密函。」
周猛取信迅速送入帳中。
劉駿接過書信,仔細看完賈詡的詳細彙報,笑容緩緩爬上臉龐。
「好。」他一拍案幾,放聲大笑,「文和、叔至、元直,果不負我望。」
內部已定,後顧無憂。
接下來,該集中全部精力,好好對付那隻不安分的江東猛虎了。
劉駿隨手將書信遞給一旁的趙雲、示意兩人一起看。
趙雲與黃忠看過書信,對視一眼,皆看到對方眼中的驚喜。
「主公,後方既安,我軍再無後顧之憂矣。」趙雲抱拳,難掩振奮之色。
黃忠撫須介麵道:「如此一來,我等便可全力對付孫策小兒。主公,當速定進軍之策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