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第218章 殺主求璽
聞言,袁術隻覺得胸悶氣喘,想起自己當年雄踞淮南,稱帝道寡時的不可一世,再對比眼下這窮途末路的慘狀,巨大的落差讓他氣血翻湧。
「想我袁公路,四世三公,竟落得如此下場。天意乎?人為乎?」
他喃喃自語,一股腥甜再也壓抑不住,猛地湧上喉嚨。
「天亡我也!」袁術發出一聲不甘的悲鳴,口吐噴鮮血不止,隨後身子一晃,直接栽倒在地,便再無聲息。
後續跟進的部隊護著袁術的族弟袁胤趕到時,隻見族兄已倒斃在地,頓時哭聲一片。
袁胤撲到屍體上,痛哭流涕一番,收殮袁術屍身,放入臨時找來的棺木中。
夜幕降臨,殘軍在一片小樹林裡紮營暫歇,氣氛壓抑得可怕。
袁胤召集幾名心腹將領,欲扶靈柩返回汝南故裡。
「兄長已逝,我等當送其歸鄉安葬。」袁胤紅著眼眶道。
眾部將對視一眼,眼中閃過異色。
部將徐璆沉聲道:「公子,如今四麵皆敵,攜靈柩而行,恐難走脫。」
袁胤搖頭:「顧不得許多了,總不能讓我兄曝屍荒野。」
幾人假意應承,退出帳外。
行到一隱密處,四下無其他人,黑暗中,徐璆低語:「袁術已死,大勢已去。帶著靈柩,如何能逃過張遼的追擊?」
另一人眼中凶光閃爍,壓低聲音:「袁胤是個庸才,跟著他隻有死路一條!不如我們……」他做了一個砍殺的手勢。
第三人在一旁沉吟道:「袁胤畢竟是袁家子弟,殺之恐有不妥……」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徐璆低喝道,「殺了袁胤,取其首級,再拿傳國玉璽,獻給他人,說不定還能換一場富貴!總比跟著這死人陪葬強!」
財富和生存的誘惑最終壓倒了對舊主的最後一絲忠誠。
當夜,袁胤帳中。
他正對著兄長的靈位默默垂淚,盤算著如何避開廣陵軍耳目,將靈柩運走。
帳簾突然被掀開,徐璆帶著幾名手持利刃的將領闖入。
「你們……意欲何為!」袁胤驚怒起身。
徐璆臉上再無恭敬,隻有猙獰:「公子,對不住了。借你項上人頭一用。」
「爾等敢……」袁胤話未說完,徐璆已一步上前,刀光閃過。
熱血濺上棺木。
袁胤倒地,眼中滿是不敢置信。
徐璆迅速搜檢行囊,果然在一個精緻的錦盒中找到了那方夢寐以求的傳國玉璽。
在火把的光線下,玉璽散發著溫潤的光澤,「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清晰可見。
「哈哈哈……果然是傳國玉璽。」徐璆狂喜。
幾人湊過來,眼中儘是貪婪:「有此物在手,何愁不能富貴。」
「接下來如何是好?」一將遲疑問道。
徐璆摩挲著懷裡的玉璽,眼神閃爍:「此物乃國之重器,留在手中是禍非福。可獻與一方諸侯,換取功名利祿。」
「獻往何處?曹操?劉表?孫策?還是劉駿?」
「江東富庶,獻給他,餘生不愁。」
「劉駿新勝,風頭正勁,而且離我們更近。聽說他對手下頗為慷慨……」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玉璽對他最為重要,必出高價。」徐璆斷然道,「我們去許都!」
幾人片刻,最終覺得獻給曹操得利的可能性最高。
商議既定,稍作休息,天一亮,幾人帶著殘兵繼續趕路。
剛出山林,徐璆便見前方煙塵滾滾,一隊騎兵風馳電掣般追至,當先一員大將,長槍如龍,不是張遼又是誰?
徐璆等人麵如土色,心膽俱裂。
「分開跑。」徐璆尖叫。
張遼彎弓搭箭,嗖的一聲,一將應聲落馬。
其餘人嚇得僵在原地。
張遼率軍圍上,目光冰冷掃過幾人:「袁胤何在?」
徐璆噗通跪地,雙手顫抖著捧出錦囊:「將軍饒命。袁胤已被我等所殺,此物乃國之重寶傳國玉璽,我等願獻與將軍,求將軍放我等一條生路。」
親兵取過錦囊,遞給張遼。
張遼開啟一看,那方玉璽靜靜躺在其中。即便他心誌堅毅,此刻也不由呼吸一窒。
傳國玉璽!
他壓下心中波瀾,問明經過,再看向徐璆幾人時,張遼眼中滿是厭惡:
「殺主求榮之徒,留之何用。」
「綁了。」
騎兵一擁而上,將癱軟的幾人捆得結結實實。
張遼命人收殮袁術、袁胤屍體,帶著俘虜和玉璽,轉向壽春。
不久,袁術敗亡的訊息傳至壽春城,城內立時人心惶惶。
守將陳紀是袁術舊部,能力平平,此刻如坐針氈。北有曹操虎視,南有廣陵劉駿新勝之師,西邊劉表態度不明,壽春已成孤城。
「將軍。城外出現大隊兵馬,打張字旗,是廣陵張遼。」哨兵倉惶來報。
陳紀頭皮發麻,快步登上城樓。
隻見城外軍陣嚴整,殺氣森然。
張遼大軍押著俘虜,抬著棺槨,兵臨壽春城下。
他沒有立即攻城,而是將袁術兄弟的棺槨陳列於陣前,又將徐璆三人推到陣前示眾。
張遼策馬出陣,對著城頭高喊:
「城內守軍聽著!逆賊袁術已伏誅,其弟袁胤亦為叛將所害!弑主凶犯在此!」
「陳將軍。」張遼聲如洪鐘,「吾主廣陵侯,興義兵,討不臣。念及壽春軍民無辜,不忍刀兵相加。陳將軍若開城歸順,可保富貴。若執迷不悟,破城之日,悔之晚矣。」
陳紀看著那兩具棺槨,又看看麵如死灰的徐璆等人,心中那點抵抗意誌瞬間瓦解。
袁術已死,難道要為這已死之人陪葬?
部下也紛紛勸道:「將軍,大勢已去,降了吧。」
「張遼名聲不錯,既承諾,當不會食言。」
陳紀長歎一聲,彷彿被抽乾了力氣:「開城……迎張將軍入城。」
城門緩緩開啟。
張遼下令大軍入城,接管防務,果然對百姓降軍秋毫無犯。
他親自監督,將袁術兄弟妥善安葬,雖不隆重,但也算全了禮數。那徐璆等殺主之徒,則被當眾斬首,首級傳示各郡。
壽春不戰而下,淮南諸郡聞風而降。
張遼迅速穩定地方,快馬向劉駿報捷,並派了最可靠的一隊士卒,護送那燙手的山芋——傳國玉璽——往廬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