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第235章 報紙尋人
劉駿連忙扶起他:「雲長快快請起!你我之間,何須如此!」
他拉著關羽的手,懇切道:「如今世道紛亂,玄德行蹤不定。兄一人尋訪,如同大海撈針。
我已令《淮安旬報》刊發尋人啟示,如此,或可讓玄德知曉雲長下落,主動來尋。」
關羽聞言,更是感動得無以複加。他再次深深一拜:「君侯……關某,不知何以為報!」
「雲長言重了。」劉駿扶住他,心中暗道:
以自己的實力,以及劉備目前的情況。想必日後自己不可能步曹操的後塵。
關羽這份情義,多半沒什麼用處。
如今我這般以誠相待,既全關羽忠義之名,又還了恩情,也算是了了個心結。
他日,隻怕……
罷了,到時再說吧。
劉駿扶起關羽:「雲長何不上馬一試?」
關羽不再多言,隻是重重頷首,一切儘在不言中。
他走到赤焰身旁,伸手撫摸馬頸。
赤焰打了個響鼻,親昵地蹭了蹭他的手。
「好馬!」關羽讚歎一聲,翻身上馬。
赤焰長嘶一聲,在校場上小跑起來。
一人一馬,步伐穩健,迅捷如風。
劉駿看著關羽縱馬馳騁的身影,嘴角微抿。
忍不住心想,要是劉備折在袁紹處,該多好。
可惜之前賈詡獻計害劉備,他沒採納。
或許,這是他心中實在不忍親手毀了這段千古情誼吧。
數日後,新一期的《淮安旬報》頭版刊出兩則重磅訊息。
其一,詳細報道了劉駿誅滅逆賊袁術,獻還傳國玉璽,被朝廷正式冊封為徐州牧、伏南將軍,總攬徐、揚軍政的經過(此處春秋筆法,不仔細細品,會以為徐州、揚州皆歸劉駿管轄)。
此篇文章,辭藻華麗,極儘渲染劉駿的忠勇功績,以及朝廷的「公正」封賞,強調此乃「天命所歸,眾望所期」。
其二,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尋人啟事」,以關羽的口吻,述說對結義兄弟劉備、張飛的思念,言明自己暫居廣陵,受劉駿厚待。
並轉達劉駿之意:昔日徐州之爭,可以虎牢關前搭救之恩相抵,今願摒棄前嫌,邀請劉玄德、張翼德來淮安相會,使爾等兄弟團聚,日後恩怨兩清。
報紙一經發出,迅速通過商隊傳遍四方。
天下為之嘩然。
前一條訊息,坐實了劉駿江淮霸主的地位,也明確了曹劉之間暫時的同盟關係,令各方勢力不得不重新評估天下格局。
後一條訊息,則更引人津津樂道。
劉駿以德報怨、知恩圖報,成全關雲長忠義之名的舉動,贏得了許多人的好感。
尤其是在士林和百姓當中,廣陵侯的「恩怨分明」名聲愈發有響亮。
各地百姓議論紛紜:
有人說:「這劉仲遠,倒是有些氣度。」
有人言:「聽聞關羽在廣陵被奉為上賓,如今看來不假。」
又有人猜測:「劉玄德見報,不知會如何抉擇?」
還有小部分人這麼說:「那張翼德性子火爆,怕是沒那麼容易化解仇怨。」
主流觀點上,對徐州、揚州歸屬的熱度,遠沒有劉關張三人如何選擇的熱度高。大概,古往今來,八卦是人的天性吧。
訊息很快傳到許昌。
司空府內,曹操看著手中快馬送來的《淮安旬報》,冷哼一聲,將報紙掩於案上:「劉駿小兒,慣會收買人心!誅滅袁術,他倒成了首功!還拿我等做橋。哼!還有這尋人啟事,更是惺惺作態!」
郭嘉笑道:「明公何必動怒。他越是如此,越顯其野心不小,欲攬天下英雄心。
關張雖有勇力,如今無兵無權,劉備又不甘人下。劉駿此舉,有何益處?空得些許名聲罷了。
與其關注此事,不如好好想想,那工幣之事,該當如何?」
荀攸點頭道:「奉孝所言極是。錢帛之事,劉駿已發現不妥。報上造勢,說是嚴控,依我看來,其中另有乾坤。」
曹操皺眉,拿起報紙細看。
報紙的另一版麵上,果然刊登了州牧府的嚴正宣告。
上麵強烈譴責不法商賈利用工幣差價牟取暴利,擾亂淮安金融秩序,宣佈將嚴厲打擊工幣走私行為,並重申工幣與銅錢官方兌換比例維持一比一不變,要求百姓勿貪小利,共同維護工幣信用。
「似有古怪。」曹操撫須沉吟:「奉孝,劉仲遠這是何意?真禁,還是假禁?」
「自然是假。」郭嘉不假思索道:「想必是劉駿見此厚利,意欲分一杯羹,故而行欲擒故縱之計。」
「公達,你也是這般想法?」
荀攸頷首:「正是。」
曹操再看其他人,人人點頭示意,表示同意郭嘉的說法。
「主公,紙幣兌錢,利厚,卻不可長久,當趁機斂財纔是。」程昱建議道。
曹操猶豫不決:「仲德,如此一來,豈不是讓劉駿得了鑄幣權?這如何能行?」
「工幣發行,商賈大族皆認同,不能禁,則必通行天下。」程昱苦笑道:「主公,此錢我等不賺,有的是人賺。如之奈何?」
曹操抿嘴不語。
此前,偷偷兌換紙幣,再從中大賺差價。曹操還挺高興,有種竊取劉駿錢財的喜悅感。
如今,劉駿反應過來。也就是說,之後他會比自己賺更多。而且自己也會變成他賺錢的工具之一。
雖然這個過程自己也大賺,可想想後果,曹操還是頭大無比。
兌紙幣就是劑毒藥,喝了能解渴,但可能會死。不喝又渴得難受。
做為諸侯,手下兵馬幾十上百萬,每天耗費的錢糧,難以計算。
錢永遠是不夠的。
為了錢,有時候,曹操也不得不與世家大族妥協。
自古以來,為什麼許多官職被世家大族占據,錢是一個重要原因。
「罷了,錢糧為要,先忍他一時。」曹操最終在錢的麵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主動加入了套取現金的「洪流」之中。
果不出郭嘉等人預料,此文一出,不久之後,外界對淮安工幣的稀缺預期達到了頂峰,銅幣與紙幣的兌換價格再次飆升。
報紙很快傳到河北鄴城。
劉備依附袁紹以來,雖被奉為上賓,但手中無將無地,終日鬱鬱。
這日,他偶然看到部下尋來的《淮安旬報》,尤其是那則尋人啟事,頓時淚如雨下。
「二弟!我的二弟還在!」他欣喜若狂,雙手顫抖,捧著報紙,泣不成聲。
他立刻求見袁紹,哭拜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