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第241章 淮安波瀾
送走甄家兄弟,劉駿並未立刻喚人,而是獨自在書房中沉思了片刻。
甄家的提議,確實撓到了他的癢處。
工幣的推廣,光靠行政命令和轄區內的流通還遠遠不夠。
若能藉助甄家遍佈北地的商業網路,其滲透速度和範圍將不可同日而語。
這不僅僅是商業合作,更是一場不見硝煙的金融戰爭——目標直指搖搖欲墜的漢室五銖錢體係,以及未來北方的經濟命脈。
然而,與甄家合作,風險與機遇並存。
甄家是河北望族,與袁紹關係密切。曆史上,兩家是姻親,後來,曹操擊敗袁紹,同樣與甄家聯姻。由此可見,甄家對鞏固統治有多重要。
此刻他們主動找上門來,除了看好自己的潛力和工幣的前景。
必然也存了在袁紹與曹操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中分散投資、預留後路的心思。
如何將計就計,不僅利用甄家的渠道。更要將甄家乃至其背後的部分河北勢力,更深地捆綁到自己的戰車上,為未來插手北方事務埋下伏筆,這纔是關鍵。
思慮及此,劉駿不再猶豫,沉聲道:「來人,請元直與文和先生前來議事。」
不多時,徐庶與賈詡聯袂而至。
二人見劉駿神色凝重,心知必有要事。
「主公急召,不知有何要事?」徐庶率先開口。
劉駿將甄家兄弟來訪以及合作推行工幣、獲取專營權的意圖詳細說了一遍,然後道:「此事利弊皆顯,二位先生如何看待?」
徐庶略一沉吟,說道:「主公,此乃天賜良機!甄家商路遍佈河北乃至中原。
借其力推行工幣,不啻於為我廣陵經濟開辟了一條北上的坦途。
屆時,我工幣可借商貨流通,無聲無息滲入各州郡。即便袁紹、曹操察覺尾大不掉,也難以禁絕。如此,可於無形中增強我方影響力,削弱對手。
至於專營之權,可予,但需限定品類、數量。並收納高額保證金,使其利潤大半歸於已手,且受我方節製。」
賈詡則撚著胡須,緩緩道:
「元直所言,乃陽謀之利。然,詡以為,甄家此舉,亦是『養寇自重』,或曰『狡兔三窟』。
袁曹勝負未分,他們此舉乃是提前下注,分散風險。主公可利用此點,反其道而行之,將其牢牢綁住。」
劉駿聞言,身體微微前傾。
「哦?文和請細言之。」
賈詡道:「合作可不止於商業。
主公可提出,為保障工幣在北地兌換信譽及大量資金安全。
要求甄家部分核心子弟及資產,南遷至淮安、廣陵。美其名曰'便於合作,重點保護'。實則可為人質,亦可藉此將甄家利益更深地紮根於我處。此為一。」
「其二,合作範圍可擴大。除商貨外,我廣陵所產之軍械,可列為專營供給甄家轉售。袁紹與曹操大戰在即,此類物資必然緊俏。
我方可控製輸出數量與流向,既能賺取巨額利潤,又能藉此影響北方戰局,甚至
未來若有機會,可通過甄家渠道,與北方某些勢力建立更直接的聯係。」
「軍械?」劉駿皺眉。
「主公,此軍械非彼軍械。長年以來,淮安工部有大量不良品產出,如今堆積如山,重鑄不如新造。」
劉駿猶豫道:「他們的質量如何?」
「大多硬脆,比一般鐵器還差上幾分,不可久用。勉強算得上一次性用品。」
「嗯……」劉駿沒立即下決定,「此事再議,我需先看看質量,再評估風險。文和,繼續……」
「喏……」賈詡頓了頓,聲音壓低了些。
「其三,情報。甄家商隊行走四方,耳目靈通。
合作深化後,可要求其定期提供北地,特彆是袁曹兩軍動向、糧草囤積、民情輿論等訊息。此乃無價之寶。」
徐庶在一旁點頭補充:
「文和深謀遠慮,除此之外,主公或可藉此次合作。
以'聯合組建商隊護衛'或'保障工幣運輸安全'為名。派遣少量精銳人員,隨甄家商隊進入北方要衝之地,熟悉地理人情,建立據點,以為將來之用。」
劉駿聽著兩位謀士的剖析,思路愈發清晰,臉上不由露出滿意的笑容。
二位所言,正合他意。
與甄家的合作,絕不能停留在簡單的商業互利層麵。
這應該是一個綜合性的戰略捆綁計劃。涵蓋經濟、政治、軍事、情報等多個維度。
「好!二位先生之策,可謂老成謀國!」劉駿撫掌讚道,「既如此,我們便定下此計。與甄家合作,但合作層級要提升,捆綁要加深。」
他站起身,「元直,你與子仲負責與甄傢俱體談判。
基調是:工幣兌換、部分貨物專營權均可談。但我方有條件:一,甄家需有足夠分量的核心成員及部分資產南遷。以示誠意與共擔風險;
二,合作範圍需包括情報共享,我方有權派員隨行商隊;
三,所有交易,尤其是敏感物資,需嚴格遵循我方規定。
具體條款,你們去擬定,務必爭取最大主動。」
「遵命!」徐庶肅然應道。
「文和,」劉駿又看向賈詡,「北方袁曹局勢,以及甄家在河北的人脈網路。煩請你多費心梳理。我要知道,通過甄家,我們最多能影響到河北的哪些層麵,以便於未來相機行事。」
賈詡微微躬身:「詡明白。」
計議已定,徐庶和賈詡便告退離去,分頭準備。
劉駿走到窗前,望向北方。
天空湛藍,但他的目光彷彿已經穿越千山萬水。
落在了那片即將被戰火席捲的中原大地上。
甄家的主動靠攏,像是一陣及時雨,又像是一把鑰匙,為他開啟了一扇通往北方棋局的大門。
如今,鑰匙已經在手,下一步,就是如何巧妙地插入鎖孔,在袁曹這兩頭巨獸搏殺之時,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甚至是占據那片廣袤的土地。
「北方……不會太遠了。」劉駿低聲自語,眼中閃爍著野望與冷靜交織的光芒。
他轉身回到案前,繼續處理那似乎永遠也批閱不完的公文,但心中的戰略藍圖,卻越發清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