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第987章 南越以嚴,大乾以寬
當徐寧率領中路軍抵達升龍城下時,看到的卻是一座空城。
將領們紛紛請戰,要求追擊王英,卻被徐寧攔下:“王英退守清化,並非潰逃,而是想依托山地拖延時間。如今咱們剛攻占嘉林、武寧,若貿然追擊,後方未穩,糧草補給可能會出問題,更何況,南方雨季即將來臨,瘴氣疫病隨時可能爆發,咱們得先穩住已佔領的城池,再做打算。”
他站在升龍城頭,望著南方連綿的群山,對副將說出了那句充滿遠見的話:“南越的抵抗才剛剛開始,咱們得步步為營,不能重蹈雲龍的覆轍。”
隨即徐寧下令,中路軍留守升龍、嘉林、武寧等地,負責安撫百姓、登記戶籍、修建防禦工事。
左路水師繼續沿海南下,控製清化附近的港口。
右路則在哀牢山脈東側駐紮,防止王英從西部突圍。
與此同時,徐寧還派人將永州、萬劫津的治理經驗推廣到新佔領的城池,派官吏推行漢字、教授中原農耕技術、設立私塾,甚至從嶺南調運青蒿等藥材,提前應對即將到來的雨季疫病。
這些舉措,看似與軍事無關,卻恰恰是徐寧“穩”字戰略的核心,想要徹底征服南越,不僅要打敗他們的軍隊,更要贏得他們的民心。
不僅要佔領他們的城池,更要將大乾的治理體係紮根於此。
升龍城內的百姓,起初對大乾軍充滿恐懼,卻在看到士兵們不搶不掠、反而分發糧草、成藥,漸漸放下了戒備。
有年長的百姓甚至主動帶著大乾軍熟悉街巷,幫忙維持秩序。
這種民心的轉變,為後續大乾軍進攻清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隻是,情況並非一帆風順,在嘉林城外的山林裡,潮濕的霧氣中夾雜著血腥氣。
兩名大乾士兵押著一名被俘的南越兵走過,那士兵臂膀上“殺賊”二字的刺青在斑駁光影下格外刺眼,即便腳踝被鐵鏈磨出血痕,他仍不斷掙紮嘶吼:“寧死不降!絕對不能投降啊!”
這不是個例,連日來被俘的南越兵中,十有**臂膀都帶著這樣的刺青,他們眼神裡的決絕,不似被迫,更像被某種信念牢牢捆綁。
徐寧派斥候深入探查,才摸清這股抵抗意誌的源頭。
那些南越的貴族老爺們在瞭解了大乾的政策之後,捨不得手中的田園,更怕麵臨接下來的公審,隻能用最殘酷的手段操控人心。
在武寧城郊的莊園裡,貴族們將佃農召集在曬穀場,指著堆積如山的土地契約說:“若大乾軍打來,你們的土地會被沒收,妻兒會被擄去做奴隸!”
說著,便將一名試圖逃跑的佃農當場斬殺,鮮血濺在契約上,成了最恐怖的警告。
更卑劣的是宗教恐嚇。
貴族們請出當地的巫祝,在神壇前點燃香燭,聲稱投降者死後會墜入十八層地獄,魂魄永受烈火焚燒。
還讓巫祝用燒紅的烙鐵在兵丁臂膀上燙出“殺賊”二字,美其名曰地獄符記,能“阻擋惡鬼、堅定心誌”。
那些兵丁多是目不識丁的農民,在土地、親情與宗教的三重裹挾下,即便明知不敵,也隻能抱著“戰死總比死後生生世世受苦強”的念頭衝向大乾軍。
“這些貴族是把百姓當盾牌!”徐寧看著斥候帶回的情報,拳頭重重砸在案上。
他深知,南越的抵抗並非全是家國情懷,更多是貴族為保住自身特權,用恐懼編織的牢籠,他們怕大乾的“均地權”剝奪土地,怕漢化政策削弱官位特權,便不惜將整個南越拖入戰火。
當將領們紛紛請求“大肆屠戮被俘越軍,以儆效尤”時,徐寧在中軍大帳內踱了整整半個時辰。
帳外傳來被俘南越兵的嘶吼聲,帳內將領們的請戰聲此起彼伏,他卻突然停下腳步,語氣堅定:“不可盲目血腥鎮壓!”
他指著輿圖上的南越疆域,向將領們解釋:“咱們要的是平定南越,不是毀掉南越。若全憑殺戮,即便佔領了土地,也得不到民心,日後必生叛亂。咱們之後走了,那些分了田地,在此紮根的民戶怎麼辦?要一勞永逸!”
隨即頒布命令:“為首的貴族與將領,頑固不化者殺;臂膀刺字卻願放下武器者,編入敢死營,戴罪立功;普通士兵與百姓,隻要投降,便可編入民屯,分荒地、免賦稅三年。若有立功者,賞賜一視同仁!”
這道命令看似寬鬆,實則暗藏深意。
編入敢死營的刺字士兵,需在前線衝鋒,若能存活且立下戰功,便可抹去刺青、恢複民籍,這既利用了他們的勇猛,又給了他們生路。
而民屯政策,則直接擊中了南越百姓的痛點,貴族用土地威脅他們抵抗,大乾便用土地吸引他們歸附。
在嘉林的俘虜營裡,徐寧親自現身,給被俘士兵分發米粥。
一名臂膀帶刺青的年輕士兵攥著拳頭,眼神警惕,徐寧卻遞給他一把鋤頭:“你若願意,明日便可去城外開墾荒地,三年後,那地便是你的。若繼續抵抗,不僅自己會死,家人也失去依靠,他們之後怎麼活?你想過沒有!”
年輕士兵看著手中的鋤頭,又想起家中年邁的母親,眼眶漸漸泛紅。
可並非所有人都能被說動。
有幾名被俘的貴族家奴,仍高喊“寧死不降”,徐寧當即下令將他們斬首,頭顱懸掛在營門外。
“南越以嚴,大乾以寬;南越以威,大乾以仁;南越以利,大乾以義。”他對俘虜們說,“寬是給百姓的,嚴是給頑固者的,你們自己選。”
李立的出現,讓這場對抗多了幾分江湖氣。
這位早年是江湖上有名的“催命判官”,靠劫掠開黑店起家,後來投了方臘,威風了時日,隻是時運不濟,兵敗之後浪跡江湖,又被段三娘招攬,成了南越抵抗軍的核心力量。
他不似貴族那般用手段操控人心,卻憑著江湖作風,吸引了大批流民與俠客加入。
大乾軍的糧草營設在武寧城外的山穀中,李立帶著三百精銳,趁著夜色摸進營中,用火種點燃了幾座糧囤。
火光衝天時,他手持彎刀,在營中大喊:“兄弟們,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
若不是徐寧早有防備,派援軍從兩側包抄,糧草營恐怕會被徹底燒毀。
這場突襲讓徐寧意識到,李立是比貴族更難對付的對手,他沒有土地與特權的牽絆,抵抗全憑一股江湖氣。
後來在清化城外的突圍戰中,李立的坐騎被弩箭射中,他摔落在地,仍揮舞著彎刀斬殺了數名大乾士兵,直到被鐵鏈捆住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