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第989章 雨季預防,勝負已定
啟元四年二月,南方的雨季如期而至。
連綿的陰雨讓營地變得泥濘不堪,空氣中彌漫著腐葉與潮濕的氣息,瘴氣在清晨的山林間繚繞,彷彿一張無形的網,籠罩著雙方的軍營。
大乾軍中有士兵率先出現症狀:發熱、寒顫、上吐下瀉,有的甚至昏迷不醒。
赤腳醫生迅速趕到,診斷為瘧疾後,立刻煮製青蒿水讓患者服用,同時將患者隔離在通風的營帳中,用艾草陳醋烈酒燻蒸消毒。
大乾軍的營地卻未因陰雨陷入混亂,反而透著一種井然有序的忙碌,士兵們正按照徐寧的命令,在營地四周的柵欄旁種植艾草。
“這艾草不僅能驅蚊蟲,曬乾後煮水喝,還能祛暑濕。瘧疾多由蚊蟲傳播,這是《赤腳醫生手冊》中明確記載的瘟要點。”
負責指導種植的赤腳醫生,一邊教士兵如何培土,一邊講解艾草的用處。
他手中拿著一本泛黃的《赤腳醫生手冊》,裡麵詳細畫著艾草的形態與用法。
“咱們北方人不懂南方的蚊蟲厲害,這小東西可是保命的寶貝。”
營地內部的預防措施更是細致入微。
每個營帳外都挖有淺溝,用來引流雨水,防止積水滋生蚊蟲。
中軍帳旁專門搭建了“燒水棚”,十口大鐵鍋日夜不熄,士兵與百姓需憑“水牌”領取熱水,若發現有人飲用生水,當即沒收水牌,並處以警告。
負責衛生的戰俘穿著青色麻布製成的“防護服”,每天清晨都會推著特製的木車,清理各營的糞便,倒入遠處的深坑中,再用石灰掩埋、柴火焚燒,徹底斷絕病菌傳播的途徑。
更貼心的是,徐寧還讓軍需官趕製了大量簡易蚊帳。
士兵們用粗麻布縫製成方形帳幔,四角係上繩子,懸掛在營帳的木梁上,夜間睡覺時將身體罩在帳內,有效減少了蚊蟲叮咬。
“以前在北方,哪見過這麼多蚊子,現在有了這蚊帳,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
一名來自山東的士兵,摸著帳幔上粗糙的針腳,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瘟閉環,種植艾草從源頭減少蚊蟲,飲用熱水與清理糞便切斷病菌傳播,蚊帳則直接保護士兵免受叮咬。
進入雨季之後,大乾軍的瘟病發病率便從最初的每日十幾人,降至每日兩三例,且多為輕症,服用青蒿水後很快便能痊癒。
士兵們的士氣也隨之回升,訓練時的呐喊聲,甚至蓋過了雨聲。
“將軍,今日新增瘧疾患者十二人,均已隔離治療,暫無生命危險。”
軍醫官向徐寧彙報時,語氣中帶著輕鬆。
徐寧點了點頭,走到營地邊緣檢視,士兵們正有序地排隊領取熱水,負責燒水的營帳炊煙嫋嫋。
這套流程下來,瘴氣瘟病雖有發生,卻始終處於可控範圍,未出現大規模蔓延的跡象。
與大乾軍的有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越軍營地的慘狀。
雨季來臨後,王英所帶來的軍中兵卒很多也是北人,自然也是水土不服,出現瘟病,士兵們發熱腹瀉,卻無藥可治。
王英雖燒毀了大乾軍可能獲取的草藥,雖是給自己的軍隊儲備藥材,可是這時候僧多粥少,病人多,藥少醫生少。
清化城內的南越軍大營,早已被雨水泡得泥濘不堪,營帳漏水嚴重,士兵們隻能蜷縮在潮濕的草蓆上,裹著發黴的被褥瑟瑟發抖。
營地內隨處可見積水坑,裡麵漂浮著腐爛的食物殘渣與生活垃圾,散發著刺鼻的惡臭,卻無人清理,負責後勤的士兵要麼感染瘟病倒下,被丟在病帳內自生自滅,要麼早已逃得無影無蹤。
病帳內的景象更是觸目驚心。
十幾名患病士兵擠在一個狹小的營帳裡,缺少藥材,缺少醫生,隻有幾名同樣虛弱的士兵,用布巾蘸著渾濁的雨水,為病人擦拭身體。
“將軍,再這樣下去,咱們的人都要病死了!”段三娘跪在王英麵前,聲音哽咽,“昨天又有二十多個兄弟沒挺過來,屍體都來不及埋,隻能扔在後麵的山溝裡。”
更糟糕的是,營地的水源早已被汙染。
士兵們為了活命,隻能飲用雨水,有的甚至直接喝營地內的積水。
很快,腹瀉、霍亂等病症開始蔓延,不少士兵上廁所的次數比吃飯還多,身體迅速垮掉。
“我寧願戰死,也不想這樣活活病死!”一名年輕的南越士兵,看著自己浮腫的雙腿,眼中滿是絕望。
逃亡開始變得頻繁。
每天夜裡,都有士兵趁著夜色逃出營地,朝著大乾軍的方向跑去。
他們中有的是為了尋找食物和乾淨的水,有的則是實在忍受不了營地的慘狀。
“我聽說大乾軍那邊有熱水喝,還有藥治病,就算投降,也比在這裡等死強。”一名逃亡的士兵,在被大乾軍俘虜後,如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當一名南越逃兵被帶到徐寧麵前時,他身上的狼狽與大乾士兵的整潔形成了強烈反差。
逃兵的衣服沾滿泥汙,散發著異味,手臂上還留著未愈的瘡疤,而旁邊的大乾士兵,雖也因雨水顯得疲憊,卻衣著整齊,精神飽滿。
“你們那邊,就沒有想過清理營地、燒開熱水嗎?”徐寧看著逃兵,語氣中帶著疑惑。
逃兵苦笑搖頭:“國主哪管這些?以前還有高官大族送來糧食,現在連他們自己都自顧不暇,誰還管我們的死活?”
這番話,道破了雙方的核心差距,大乾的預防措施,本質上是“以民為本”治理理唸的延伸,他不僅關注軍隊的戰鬥力,更重視士兵與百姓的生存需求。
而王英的抵抗,卻隻停留在“保城守地”的層麵,忽視了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最終導致軍心渙散、士兵逃亡。
雨季過半時,大乾軍的營地已儼然成為一座“安全島”。
徐寧甚至組織士兵開墾了營地附近的荒地,種植了速生的蔬菜,既補充了糧草,又讓士兵們在勞作中保持了活力。
而南越軍的營地,則成了地獄,士兵數量每天都在減少,剩下的人也早已沒了抵抗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