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文仙 第130章 金聲玉振
“珠玉在前,瓦石難當。”李恩淡淡說道。
他自然是無條件支援李講的,更何況還是《長恨歌》這樣無可挑剔的作品。
事實上何止是他?
許多人看向扶瑤的眼神中,都流露出憐憫的意味。
原因很簡單,正如李恩說的那般,李講這麼好的作品擺在麵前,扶瑤卻與他思路相撞。
這簡直就是倒黴透頂了,完全就是以卵擊石。
人們輕輕搖頭,彷彿已經看到了扶瑤的結局。
赤千古立在人群中,冰冷的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尋著聲音輕聲詢問彈琵琶的是誰?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不語。
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用懷裡抱著的琵琶半遮著臉麵。
她轉緊琴軸撥動琴絃試彈了幾聲,還沒彈成曲調就先有了感情。
————
聽到這裡,許多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的點頭。
即便是林晏、沈妍這些與李講親近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扶瑤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
哪怕隻是寥寥幾句,也將當時的場景,還有樂姬那羞澀的神態刻畫得栩栩如生。
叫眾人彷彿成為了當時賓客中的一員般,置身其中。
但李恩還是不願承認扶瑤,於是哼哼鼻子道,“也算不錯,有可取之處,不過立意太低,與《長恨歌》相差甚遠。”
眾人默然,無法反駁。
因為從目前來看,扶瑤所敘述的,僅僅隻是自己過往的一段經曆。
這樣的故事,怎麼能與楊玉環與漢皇那樣蕩氣回腸,跌宕起伏的淒美愛情相提並論呢?
一些人認為,《琵琶行》雖好,恐怕最多也就鎮國了。
赤千古兩隻眼睛像是含著火焰,惡狠狠地瞪了李恩一眼,帶著強烈的警告。
李講隻好微微側頭,李恩頓時縮了縮脖子,不再言語。
赤千古繼續朗誦。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儘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在此之前,人們多多少少,還是瞧不上扶瑤這篇作品的,畢竟立意太低,隻是覺得語句清新,所以纔有興致聽下去。
可從這裡開始,一切都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金黃色的慶雲,從赤千古手中的畫卷蒸騰而起,一段樂聲,時而急促沉重,如霹靂弦驚,暴風驟雨。
時而細促輕幽,如夜深人靜,竊竊私語。
嘈嘈聲,切切聲交錯更替,此起彼伏,就像是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顆顆的掉落在玉盤之上。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彆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這一段就是描寫樂姬技藝之高超了。
原本眾人是絕沒有機會欣賞的,但是萬萬沒想到,扶瑤的文筆竟然精練到一種高深莫測的地步,幾近道境。
無形的力量擴散出去,所有人都聽到了那樂聲,聽得如癡如醉,物我兩忘。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一曲奏斷,正如此時此刻的眾人一般,東船西舫,寂靜無聲。
所有人皆沉浸於琵琶女精湛的技藝之中,久久難以自拔。
琵琶女向眾人介紹自己的身世。
曾經的她,是多麼的風光無限,京城中的富家子弟,爭著給她賞賜。
一曲奏罷,不知道要多出多少的彩綢。
可惜美好的時光是那麼的短暫,教坊的兄弟前去參軍,當家的阿姨接著離世。
年歲漸長的她,不得不嫁為人妻。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聽了琵琶聲早已搖頭歎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加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同樣都是天涯淪落的可憐人,今日相逢,又何必問曾經是否相識!
————
此句一出,天雷滾滾,所有人皆是凜然,抬頭看天,發現有一道三色雷霆一閃而過。
聖道之音!
人們忍不住咀嚼這兩句話,結果越是複頌,口中就越是清香,彷彿有一朵花兒綻放。
“這是……唇齒生香!”
許多人心思開始活躍起來了,體內的血液流速加快。
“不愧是扶搖仙子,筆力之渾厚,叫在下敬佩不已,自愧不如。”
石黛雨搖頭,忽然起身,對著扶瑤的方向躬身一拜,“此詩一出,舉世皆寂,仙子可受在下一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晏、李恩等人見狀,又是覺得生氣,又是覺得可笑。
雖然這首《琵琶行》確實很好,這一句話,更是絕句,足以流傳千古。
但是,難道《長恨歌》就差了嗎?
當時石黛雨怎麼不起身對李講行禮了?
這擺明瞭就是在捧一踩一,抬高扶瑤作品的同時,借勢打擊李講!
讀到這裡,眾人也終於明白了。
這篇長詩,雖然寫的是琵琶女的經曆,但同時也在抒發扶瑤當時的不滿。
赤千古一頓,隨後如行雲流水般,讀完整首詩篇。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
最後的這一段,紫微城中,凡是金玉之器,皆是產生共鳴。
“金聲玉振!”
李翀低聲道,目光死死地盯著前方,影響範圍如此之廣,明顯已經形成了天下知的異象。
李恩說不出輕視的話了,喉嚨像是被捏住了一般,感受到無邊的壓力,生出一種不祥的預感。
果然,話音落下的瞬間,赤千古手中的畫卷,同樣升起了一二三四……一共八道霞光!
詩成天下知,半步合道!
喜歡誰是文仙請大家收藏:()誰是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