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文仙 第33章 聖人買報
李講寫了一部鎮國級彆的孩童讀物。
此訊息一出,頃刻間便引爆了整個大唐,宛若親手掀起了一場地震,人聲鼎沸。
“真的假的,世安侯又寫出了一部鎮國嗎?”
正在排隊的讀書人全都大吃一驚。
算算時間,李講這個月,已經寫出兩首鎮國,一首天下知了吧?
這般成績,就算是聖人也該滿足了,因為自大唐建國以來,從古至今,也就隻有李講做到,絕無僅有。
而即便是這樣,李講似乎還覺得不夠胃口,又寫了一篇鎮國。
這叫眾人如何說?
想來若是詩狂還活著,定然要再度氣得跳腳,這又是他一輩子都做不到的成就!
“是真的,而且另外的《千字文》和《百家姓》也非常了不起,文成貫州,同樣是對孩童而言,不多見的精品讀物。”
這人連忙點頭,說道:“諸位家裡若是有蒙童,用這三部作品來開智再好不過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一對夫妻若是兩情相悅,舉案齊眉,自然會將彼此的孩子當做寶貝般寵愛。
平日裡,許多家長為了孩子,那是恨不得將天上的月亮都摘下來。
更彆說此刻隻是一份幾十文錢的報紙了。
此言宛若一團火星,直接將隊伍裡的一些家長給點燃了。
一群人購買《長安報》的情緒熱情得可怕,不知道的還以為要將長安保亭給夷平了一般。
但還是有人提出疑問。
“《三字經》通篇簡潔簡單,感覺並沒有驚為天人的句子,為何能鎮國?”有人疑問道。
這位少年方纔金丹境,剛剛推開文道的大門,看不出《三字經》裡麵的玄妙之處,所以現場向修為高的儒生請教。
“這你就不懂了,《三字經》是簡潔不假,但卻絕對不簡單!”
一位年長的讀書人滿臉的推崇,說道:
“短短的兩千多字,不僅涵蓋了文學、曆史、人倫義理、忠孝節義,而且最關鍵的是,”
“世安侯為了增添趣味性,讓孩童願意學習,還在各地民間取材了諸多故事,融入其中。”
“孟母三遷,孔融讓梨……天啊,雖然是第一次聽說,但卻讓老夫倍感驚奇,這就是孝道的力量啊!”
“蒙童完全可以通過《三字經》,對世界建立起初步的認知,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
此人未開口之前,眾人還當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先生。
而當他說完之後,一群人如同醍醐灌頂,大徹大悟。
“這《三字經》竟然這麼厲害?”有人震驚道。
“果然沒有無緣無故的鎮國啊……天道不會判錯,鎮國自有道理,隻是先前我等未經點撥,看不清!”有人道。
“先生,多謝您的教導,敢問先生尊姓大名?”先前開口請教的少年恭敬道。
“哈哈哈,老夫鄔還墨,一個鄉野村夫,不值掛齒,走也!”男人哈哈大笑,轉身離開。
“鄔還墨……鄔還墨……”
有人皺著眉頭,一遍又一遍的重複這個名字,感覺很熟悉,像是在哪裡聽過一般。
直到後麵的人不耐煩的戳他的背,“喂,你發什麼呆?隊伍往前了,快動啊。”
此人才如同觸電般渾身一顫,猛然想起,驚聲道。
“鄔還墨?那不就是鄔家那位活著的聖人嗎?他居然親自來買《長安報》?!”
這句話一出,現場宛若雷動。
彆說是排隊買報的人了,就連長安保亭裡的夥計都呆住了,全都如遭重擊。
對啊……鄔還墨這名字,可不就是鄔家那位活著的聖人嗎!
一位活著的聖人,剛剛就出現在他們的麵前,與他們一起排隊,一起買報。
而且,還當著這麼多人的麵,簡析了李講的作品,毫不掩飾的大加稱讚。
還有什麼行動,能比這個宣傳效果還好的?
鄔還墨的出現,成為了《長安報》大賣特賣的一大爆點。
讓許多原本還在觀望,認為孩童讀物不值得花錢,花時間的人行動起來,跟風買書。
僅第一天的功夫,光是洛陽城內,李講這一期發行的《長安報》,便賣出去了超過百萬的銷量。
這比上一期賣了七天的銷量還高,讓無數人驚歎,李講就是李講,文名太可怕了,簡直如同猛龍過江。
如此驚人的聲勢,在以往,也就隻有某位大儒封聖之後,推出自己的聖道之作,才會引發這般的轟動。
而李講,隻是出了一期報紙而已!
世安侯府。
同文堂。
周雪真、李言量以及韓修業等人齊聚在此。
幾乎人人的手上都捧著最新一期的《長安報》,看得兩眼放光,驚歎連連。
“世安侯之才,真是令我汗顏。”
周雪真看得最快,反複閱讀了好幾遍了,眼中的驚豔之色仍舊沒有消退。
身為聖人,他的目光非常深遠,一遍便洞悉了《三字經》、《千字文》以及《百家姓》的潛力。
他心知肚明,這三部作品推廣出去。
不出三年,整個大唐,各個地區的蒙童質量都將明顯提高。
彆看見效好似很慢,但隻要稍微將目光放長遠一些。
十年,二十年以後,等這些蒙童全部成長起來,大唐的國力該多麼強盛?
光是聖人的數量,都將間接多出幾位!
而這一切的功勞,幾乎都可以算在李講一個人的身上。
可想而知,如今的李講有多麼可怕……
四極境的他,已經擁有了聖人才獨有的,筆動國運的能力!
“周聖人抬舉了。”李講謙虛道。
聖人與李講對話,一般人自然不敢隨意開口,安靜旁聽。
“李講,你是有心填補孩童讀物這塊空缺的吧?”李言量若有所思道。
文相發生意外,李講岌岌可危。
現在形勢很危急。
這位聖人為了保護李講,不再隱居,直接住進了世安侯府,震懾世人。
“有這個想法,老祖,我打算將這三部作品,列為義務教育的必學教材。”李講道。
在這個世界,無論在陰間還是人間,關於兒童的讀物其實都少之又少。
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隻要有條件的,起步就是聖人經典,完全沒有考慮能不能學會,吃不吃力。
因為很多人都認為,看不看得懂,學不學的會是一說。
至少作品本身不能存在問題。
而聖人經典,作為一位聖人的代表之作,用來給兒童學習,可謂是殺雞用上了牛刀,無論如何也出不了差錯。
這種做法從古代一直延續到今日,未曾變化。
但李講卻知道,這對於字都沒認全的孩子而言,非常不好。
如同揠苗助長,過度太快,少了由簡入繁,循序漸進的過程。
許多孩童因此學得相當吃力,其實都不叫“學”,是在死記硬背。
直到慢慢長大,才逐漸理解。
而這個長大的時間,則白白的浪費在了死記硬背之上。
死讀書,讀詩書,成什麼樣子了?
正因如此,思來想去,李講才特意將這三部經典搬了出來,供天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