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文仙 第212章 藥王閣到來
第一場萬人同醫結束了。
雖說是以成功收尾,但付出的代價卻相當的慘烈。
隻是一萬個人而已,便叫這場儀式的主持者陸運身受重傷。
要知道,以陸運的醫家修為,放眼整個大唐,幾乎是找不出並駕齊驅的人了。
這樣的醫聖進行儀式都受到了重傷,更彆說章謙了。
無論是修為還是醫術都不如陸運的他,不可能完成這一場萬人同醫。
正因如此,萬人同醫的計劃不得不擱置,絕不可能再進行了。
連遠在洛陽的唐帝得知了訊息,也勸慰陸運要以身體為重,建議另尋他法,不要再嘗試萬人同醫。
這些訊息流傳出去,引發不小的風波。
至今尚未痊癒的病人及其家屬聽說之後,無一不感到天塌了。
因為,萬人同醫的效果有目共睹。
之前許多一隻腳都踩進鬼門關的老人孩子,真的就這麼痊癒了。
雖說短時間內,還做不到生龍活虎吧,但至少身上的黑斑褪去了,恢複了正常人的模樣。
這是多麼珍貴的機會啊,他們卻沒有入選。
本來還以為下一次,或者下下次就能輪到自己。
結果,卻突聞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這叫他們如何接受?
“醫術最高深的聖人重傷了,不能下床,短時間內註定不能行醫,那我們怎麼辦?”
“我們還能活著嗎?還能等到生的希望嗎?”
“雖然我的身體還沒有長白毛,可是,可是已經有皮疹了啊!我好癢,我連覺都睡不好!”
“我不想死啊,陸聖,您能不能大發慈悲,再進行一次萬人同醫啊……”
病營騷動,人心惶惶。
短短一天的時間內,便出現了多起病患與兵士之間的矛盾衝突。
其中,修士那邊占據多數,破壞力與影響也最大。
“我就說第一次萬人同醫就該帶我們去,那些凡人活著作用有我們大嗎?”
不止一位患病的修士怒發衝冠,義憤填膺的咆哮。
但是,這些情緒還未衝到,便被迎麵一盆冷水澆滅了一半。
青州官府發布公告,經確定,陸運聖人在第一次萬人同醫中使用的醫方,對治癒這場瘟疫真實有效,已經有病人服用後,情況出現好轉。
這道訊息,絕對是一場及時雨。
許多病人的情緒都得到了短暫的安撫。
這段時間,李講的疫情布控吩咐了下去,迅速落實。
前期的工作進展非常不順利,人們非常不理解為什麼隻能在家裡活動,認為這跟坐牢沒什麼區彆,被剝奪了人身自由。
管控凡人都如此艱難,有太多自作聰明的人不服管教。
更彆說,這疾病連修士都能傳染了。
他們這類人,更加放蕩不羈。
除非用剛硬的手段鐵血鎮壓,否則真的是天地之大,想去哪就去哪。
現在,外麵甚至出現了第一位太初境的患者。
明明已經采取了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外麵的患者增速卻並沒有降下太多。
這裡麵說是沒有貓膩,李講是萬分不信的。
思來想去,隻能有一個原因。
除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之外,應該還存在一個傳染源!
得出這個結論後,李講迅速找來青州太守,並將這個訊息告訴了對方。
“傳染源?”
賀雁書與常慶遠聽聞,全都一怔,還是第一次聽說這麼一個說法。
常慶遠小心翼翼的詢問,“殿下,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接下來追根溯源的方向,重點放在老百姓日日夜夜都能接觸到的東西上麵!”
李講沉吟片刻,一隻手輕叩桌麵,道,“衣食住行,不外如是。”
賀雁書神情凜然,由衷佩服。
要知道,在陸運養傷的這段時間,凡是這些與管理相關的事情,幾乎都壓在了李講的身上。
然而,他非但沒有捉襟見肘,而且還處理的井井有條。
哪怕相處的時間不長,賀雁書也明白,自己從李講的身上學習到了許多新穎的知識。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聞所未聞,連書本上都找不到的。
這份才智與專業,讓賀雁書幾次恍惚,彷彿自己在追隨一位醫聖。
“還有七日的時間,你們要加快了。”李講冷冷說道。
“是!”
常慶遠汗流浹背,急忙告退離開。
李講坐在書桌的背後,整理思緒,又聽見了外麵傳來的動靜。
“大人,你們就不能多給我們一點藥嗎?這點,隻能堅持到前半夜啊,後半夜該癢還是很癢。”
一位婦人苦苦哀求。
但是,分藥的將士卻鐵麵無情,“不好意思夫人,每日的藥湯都是固定的,請您回去吧,藥最好趁熱喝下。”
婦人明顯還想爭取,但隊伍的後麵已經響起他人不耐的催促聲。
“殿下,雖然我們已經從隔壁幾個州緊急調取藥材,可是,其中幾樣,終究太過稀少,很難滿足我們眼下的需求。”
賀雁書翻看著手中的清單,歎息道。
雖然他們按照李講給出的方法,公佈藥方的訊息,短暫的撫平了民眾的情緒。
但是,這終究隻是權宜之計。
因為,就算有金家、邱家、韓家以及官府的強力管控,現在外麵市場上的藥價,漲幅也已經超過了五成。
若還不快點趁著機會,將病患的增速壓下去。
很快,病人們便會意識到,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問題。
——就算有醫方又如何?
麵對如此龐大的病人數量,沒有足夠的藥材支撐,一樣救不了人,一樣還是會死!
“隻能寄希望於太守那邊有所進展了。”李講麵色平靜道。
隻要能夠成功找到這場瘟疫的源頭,並將其成功拔除。
再配合自己的防控措施,想必很快這場瘟疫的擴散速度便能得到控製。
屆時,手中的藥材不再緊巴巴,這場瘟疫自然能夠迎刃而解。
一天,兩天,三天。
足足三天過去了,期間李講不止一次過問進展如何。
但每一次得到的,都是一個令人失望的答案。
不得不說,順藤摸瓜,追根溯源,是一個瑣碎且巨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李講並沒有怪罪他們的意思,隻是伴隨著藥湯一天一天的變少,民心終於還是出現了渙散。
又有人開始死去了,他們似乎又回到了起點。
而就在這一天,賀雁書突然闖入李講的營帳,清美的俏臉滿是擔憂。
“殿下,不好了,藥王閣的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