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誰是文仙 > 第268章 送君千裡,終有一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誰是文仙 第268章 送君千裡,終有一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洛陽城外,來來往往的人很多。

起初,沒幾個人關注這邊,隻當是某個達官貴人要出城。

然而,聽到了李講的名字後,全都坐不住了,齊刷刷的轉頭,目光如炬。

“文王?真的是文王?”

人們震驚一片,當即就有不少人圍過來,送行的隊伍一下就變得壯觀了,

“沒想到,臨行之際,還能有機會見文王一麵。”

靖王臉上帶著笑,白發飄飄,豐神如玉。

作為先帝最年幼的皇子,靖王的年紀其實不比李講大多少,現如今好像也隻是三十出頭。

很多人說,他成與不成,都毀在了年幼這件事上。

因為,他很聰明,若年紀足夠大,未必就沒有機會參與九子奪嫡,成為當今的陛下。

但同時,也有人說他幸好年紀足夠小,在九子奪嫡中還未怎麼發揮光熱,先帝就已經駕崩,宣告結束。

否則的話,仇怨一旦積累起來,就算唐帝有心想要留手,手中的刀刃也不會同意停下。

“文王百忙之中抽出空來,應該不是為了奚落我的吧?”靖王半開玩笑道。

周圍的眾人聞言,一個個大氣都不敢喘,如同鵪鶉般低下頭來。

“自然不是。”

李講挑眉道,“我有這麼小肚雞腸嗎?”

“嗯……如果我記得沒錯,太子殿下最後一位訪客,似乎就是文王。”

李講笑容一僵。

好吧,他好像確實有那麼一點點記仇。

“開玩笑的。”

靖王伸手示意,“我就要走了,文王能賞個臉,與我散一會步嗎?”

“當然。”

李講答應了下來,於是送行隊伍便出現了接下來的一幕。

漫長的送行隊伍,此刻就像是跟隨在李講與靖王身後的衛兵。

兩位本該水火不容的人並肩走在前方,偶爾談笑風生,看得眾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滿腹疑竇。

“以前都很忙,沒機會來城外踏青,沒想到咱們洛陽的山水也這般壯麗。”

靖王轉頭看向李講,道,“素問蘭州山水甲天下,不知與洛陽相比,孰勝孰劣?”

“恕在下直言,洛陽的山水與蘭州相比,有雲泥之彆。”李講毫不猶豫的說。

“真是不客氣。”

靖王失笑搖頭,忽而開口問道,

“傳文道,辦教育,開科舉……你每一步拆開來,功德都足以封聖,在我走了之後,你又打算做什麼呢?”

後方的聲音沒了,人們個個豎起耳朵,生怕錯過一丁點的訊息。

因為,李講的想法太過天馬行空。

在沒有確切訊息之前,沒人猜得到他的步子要往哪裡邁。

李講頓了頓,平靜說道,

“我留意到,在我們大唐各地,一樣的文字,最多有超過十種的寫法,太過駁雜,這種現象,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各地經濟與文化的交流。”

“什麼意思?”靖王心臟一跳,眼眸像是有精光射出。

“文字存在的才氣,雖然能讓我們在沒有學習過這種文字的情況下,瞬間明悟文意。”

李講道,“但同時,它也會成為一種限製,限製作品在百姓中的流傳。”

“你難道是想……統一文字?!”

靖王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他聽到第一句話就有如此猜想了,但沒想到李講真的要這樣做。

“這也太難了吧?”

靖王蹙眉,第一時間就開始思考實施的難度。

且不說要在超過十種文字中,哪一種文字最適合作為官方文字。

就光說推廣到全國各地,就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到的。

“這是個漫長的工作,但絕對值得。”李講目光堅定。

“確實。”靖王也點頭表示認可。

一旦確定了官方文字,那許多事情從此往後都將變得簡單起來。

這是個開頭很難,但一旦完成,後世永久受益的工作。

靖王本以為,這已經是李講接下來最大的目標,沒想到李講又開口道。

“書同文隻是一環,除此之外還有言同語,車同軌,度同製,行同倫,地同域。”

李講洋洋灑灑的開口,向靖王解釋了這裡麵每一個名詞的意思。

聽完之後,靖王大受震撼,一臉如同見鬼的表情看著李講。

“文王,你是文仙轉世嗎?”靖王心在顫抖。

雖然還沒落實,但是靖王已經可以肯定。

李講要真的做到這些,恐怕連突破大聖的功德都足夠了,甚至還將超出一大截!

因為,這些一旦完成,那將使得大唐真真正正的化作鐵桶一塊!

“我本以為,文道已經是窮途末路,沒想到,原來隻是我鼠目寸光。”

靖王失魂落魄的呢喃,“看來,我真的是病急亂投醫了。”

他本以為,科舉已經是文道的巔峰。

沒想到,這僅僅隻是一段輝煌的開始。

看到靖王的表現,李講笑了,道,“靖王這是心灰意冷了嗎?”

靖王一臉麻木,生無可戀。

李講轉過頭,看向前方的太陽,道:“其實文相私下裡不止一次與我說過,他很欽佩殿下。”

“噢?”

靖王麵無表情的說,“欽佩一個輸家嗎?”

“殿下可不是輸家。”

李講搖頭,道,“文相說,大唐需要您這樣的人,畢竟文道的天已經黑了,誰也不知道走下去的結果是怎樣。”

靖王臉色微微有所觸動,緩和了一些。

“文相還說,如果大唐沒有像您一樣,另尋他路,試圖挽大廈之將傾之人,恐怕大唐能不能堅持到我出現,還是兩說。”

靖王沒好氣的笑了,“文王,您多誇我兩句,再把話題引到自己身上會死嗎?”

李講忍俊不禁。

“我走了,武院那些你打算怎麼辦?”靖王道。

當初,為了讓武道進入大唐,他沒少花心思,甚至還對應各種文院,設立了武院。

“減少規模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會趕儘殺絕。”

李講沉吟道,“文道是最適合人族的修行體係,但不可否認的是,總有一些人學不進去,又或者是練武奇才。”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因材施教,我不希望埋沒那些本應該崛起的天才。”

聽到李講的承諾,後方不少官員的眼睛都亮了。

這是一道重要的訊號。

因為,許多人其實都很擔心,如此重視文道的李講,今後武道的路會不會寸步難行。

現在他們顯然可以鬆一口氣了。

武道不會在大唐銷聲匿跡!

兩人越走越遠,當看到一排柳樹出現在不遠處,李講駐足。

“送君千裡,終有一彆。”

李講道,“殿下離京,在下空手而來,實在不合禮數,便賦詩一首,以作送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