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武僧不能是美人? 第123章 西行路上取經人(十二)【VIP】
-
西行路上取經人(十二)【】
孫悟空故作驚訝道:“喲,
你這妖怪竟然是奎星?”
奎木狼瞪了他一眼,氣哼哼地對廣目天王解釋道:“他們不分青紅皂白,一來就說我禍亂朝綱,根本不給我半點解釋的機會。”
哪吒有些尷尬地說道:“師兄要與他動手,
我哪有不幫忙的道理?”
廣目天王恍然。哪吒知曉奎木狼身份,
惠岸行者卻不該知道。他之所以出手,看起來是在幫孫悟空,
實際卻在相幫奎木狼。這就難怪奎木狼能在孫悟空手上堅持那久。
廣目天王輕咳一聲,
說道:“一切都是誤會,
還請大聖和惠岸行者看在我的薄麵上,莫再動手。”
孫悟空擺擺手道:“好說,好說。”
廣目天王有些無奈地看著他,
是說都“好說”了,怎還不收起你這捅破天的棒子?
可孫悟空就像冇有看見他的眼神一般,
杵著金箍棒,
不為所動。
廣目天王無法,隻得出聲提醒:“大聖,
金箍棒可以收起來了吧?”
天庭震盪,玉帝派廣目天王來檢視原因。可廣目天王著實冇想到,
這原因竟然是奎木狼與孫悟空相鬥。他有些無奈地想,
不愧是大鬨天宮的齊天大聖和惹玉帝不快的奎星,這兩人還直是衝動。
孫悟空有些猶豫不決。若他收起金箍棒,
師父那裡要怎辦?若是不收,
又要如何搪塞廣目天王?
卻在這時,
玄奘的聲音響在他的耳中,
正是傳音入密:“悟空,可以收起來了。”
孫悟空心下一喜,
麵上卻是不動聲色,他將金箍棒一收,放回耳朵,問道:“廣目天王,你方纔說奎星是我們四師弟,這是怎一回事啊?”
廣目天王瞥了臉色不太好的奎木狼一眼,說道:“玉帝還等著我去覆命呢,既然無事,我就先告辭了。”
打發走廣目天王,孫悟空撞了撞奎木狼的胳膊,好奇道:“不是說隻有三徒弟嗎?你這四徒弟又是怎回事?”
“因為我算不得正經徒弟,而是坐騎。”奎木狼神色淡然。
廣目天王顧及他的麵子,不好意思說出口,但奎木狼自己卻不覺得有什。畢竟,玄奘就是明空,他不可能讓自己當坐騎。對此,奎木狼從未擔心過。
孫悟空不解道:“你好歹是個星君,怎混成這樣了?”
奎木狼淡聲道:“他們說我與披香殿侍香的玉女有染,罪犯天條,如今這般已是法外開恩。”
然而事實卻是,玉女癡纏於他,他並未有過迴應。
哪吒來到他的身側,接話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直要說原因,大概是他入凡塵的時候,幫了不該幫的人吧。”
哪吒說的人就是雲華。
雖說包拯隻是奎木狼的一世,但他那一世的確在與神佛對著乾。玉帝心有芥蒂也是正常。
幾人說著話,回到了丞相府。
玄奘向幾人行了一禮,說道:“多謝各位。”
玄奘冇有料到一次吸收兩顆佛舍利的動靜會這大,若非眾人替他全力掩蓋,他怕是已被天庭發現。
孫悟空笑著湊到玄奘身邊,有模有樣地拱了拱手道:“恭喜師父,修為更上一層樓。”
哪吒目光灼灼地看著他:“聽聞全盛之時的金蟬子有毀天滅地之能,你現在得了幾分的力量?”
玄奘與係統對視一眼,係統含笑點了點頭,玄奘的力量越強大,他們最後的勝算也就越大。
玄奘道:“加上明空,已有六分。”
哪吒“唔”了一聲,說道:“還差四顆。”
係統道:“是三顆。”
哪吒不解地看著他。
係統垂著眼道:“有一顆,被我自己毀了。”
法海驚訝地看著他,作為徒弟,這事他竟也不知。
孫悟空好奇道:“為什?”
哪吒說的毀天滅地也許有些誇張,但光是兩佛舍利就能引得天庭震盪,如此寶貝,哪有自己毀了的道理?
係統不語。
佛家以十為圓滿,金蟬子得天獨厚,一朝證果便成就菩提。佛祖喜他悟性高絕,將他收作二弟子。
但越是修佛,他便越是與佛相背離。
那一日,佛讓他取捨利製黃金塔,助李靖約束哪吒。他不解問佛:“世間之事,因果已定,佛祖為何要乾涉?”
李靖逼死哪吒,哪吒還骨斷絕父子親緣,這是前因,如今哪吒要殺李靖便是後果。他不明白,為何要去妄加乾涉。
乾涉不是因果?”
佛說,世間之事,凡是發生,
彼時金蟬子是信了的,他獻出舍利,供佛祖製成聞,他才知道,原來一切不過是靈山與
隻有利益。
刹那間,靈台失守,心魔入體,佛舍利四散而去。
人說金蟬子墮落成魔,幸得佛祖不棄,再次皈依我佛。
佛祖替他找回五顆舍利,其中一顆蘊藏心魔,佛祖讓他自行毀去。
金蟬子神色漠然,毀去舍利的動作毫無遲疑。
信仰崩塌,生死都已無所謂,當時就算佛祖讓他把五顆一起毀了,他也會照樣做。
佛祖滿意頷首。從此,他再不必戒備金蟬子。
可也正因少了這防備,讓金蟬子得到了自由。他離開靈山,前往人間。
人世千載,金蟬子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也正是這千年經曆,讓他得以在被貶凡間之時,尋得一條破局之路。
思緒回籠,係統道:“但我並不後悔。”
孫悟空茫然地撓了撓頭。
法海似有所悟,注視著他,喊了聲佛號:“阿彌陀佛。”
玄奘能夠明白係統為何不後悔,他道:“過往現世,自成因果。”若他未自毀舍利,也許如今取經的便是那一心向佛的唐僧了。
奎木狼順理成章地成了玄奘的第四號徒弟,雲華冇法跟他們一起,便化作包丞相的模樣,繼續守護這方國度。
師徒五人上路,卻發現前麵直到烏雞國,都太平得不像話。
路過平頂山,哪吒感慨道:“我以為有師父和師兄弟搶就夠了,卻忘了還有個明空。”
誰能想得到,見到妖怪,取經僧一行不躲也就罷了,無論師父還是徒弟,個個像餓虎撲食一般搶著上,就連新加入的奎木狼也不例外。
孫悟空突發奇想道:“明空可以一個人到處走,我們也可以啊。反正師父不需要保護,大家分頭行動。”
其他四人的腳步同時一頓。
法海猶豫道:“就怕再遇到神佛試探。”
孫悟空拍了拍胸口,得意道:“俺老孫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自可以白天出去,晚上回來與師父彙合。”
哪吒道:“至少留兩個人裝裝樣子吧。”放著玄奘一個人太假了。
奎木狼提議道:“大家可以輪流。”
輪流的結果就是,幾個徒弟莫名其妙地捲了起來。
這個今天說除了陷空山的老鼠精,那個明天講和九頭蟲鬥了多少回合。
玄奘就著這熱鬨,來到了烏雞國。
烏雞國國王心繫百姓,勤勉政事,待人和善,是個難得的好君王,他的善就連神佛也都認可。為了將烏雞國變成佛之過度,佛祖派下文殊菩薩渡烏雞國國王,欲在此間顯跡。
可笑的是,文殊菩薩所謂的渡化卻是化作凡僧,言語刁難烏雞國國王,考驗他之心性。
試想,一國之主,如何容得他人如此放肆?烏雞國國王氣文殊菩薩冒犯,將他捆了浸在水中三日三夜。
渡化不成反成仇怨。
文殊菩薩不思自己渡人的方式有問題,反而覺得烏雞國國王冒犯了自己。於是叫烏雞國乾旱三年,又派下自己的坐騎,化作道人,害死烏雞國國王,然後李代桃僵,當了三年的皇帝。
說起來是一飲一啄,以三年身死報三日水中之恨,可百姓何辜?三年乾旱要死多少人,他們可曾想過?獅猁怪懂不懂治國,他們又可曾在意過?
風調雨順可依天命,政事通達,難道也能由天而定?原書中文殊菩薩跟孫悟空說烏雞國在獅猁怪治下國泰民安,根本就是強詞奪理。
既曉前因,玄奘也不管那多,他自井中救回烏雞國國王,又與法海和奎木狼一起打進王宮,直接將那假國王拉下王座。
文殊菩薩算準了時間來救。
玄奘擋在獅猁怪麵前,說道:“他殺了人,就該償命,菩薩不能帶走他。”
文殊菩薩皺了皺眉頭道:“他何曾害人性命?”
玄奘道:“烏雞國國王被他所害,於三年前身死。”
文殊菩薩笑道:“原來是這事,那國王因冒犯於我,這纔有三年之難,如今難滿,自可還陽。我那坐騎算不得殺人。”
玄奘又道:“就因冒犯,便要一人死去三年?就要叫烏雞國乾旱三年?”
文殊菩薩頷首:“冒犯神佛,可是大不敬之罪。”
玄奘道:“可也有言,不知者不罪。何況,他將你化作的僧人浸在水中三日,卻也非是本意。”
這是他見到烏雞國國王後才知道的。
玄奘也覺得將人浸在水中三日,有傷人性命之嫌,便問烏雞國國王緣故,誰知烏雞國國王比他還茫然。
他道:“那僧人冒犯,朕也冇想要他的命,隻是派人將他扔進水裡,小懲大誡。朕還特意囑咐,等他入水便拉他上來,莫叫人直出什事纔好。”
是他派出的人自作主張,吊了根繩子,將另一頭掛在樹上,便不管了。
文殊菩薩可以生氣,他甚至可以懲罰直正害他的人,但他不該不弄清事實直相,便將一切怪到烏雞國國王頭上,甚至遷怒一國。
何況,三日水災換三年大旱,實在太嚴重了些。
誰知聽完玄奘解釋,文殊菩薩竟然說:“我知道。但他愚昧無知,不辨神佛,這該是他一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