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說好做遊戲,五千年曆史什麼鬼? > 第236章 稷下學宮,你方唱罷我登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說好做遊戲,五千年曆史什麼鬼? 第236章 稷下學宮,你方唱罷我登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我還是那句話,千萬不要在該玩遊戲的年紀去讀書,陽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學得丞相七層皮毛直接攪動風雲,左右天下大勢。】

【丞相助皇叔三造炎漢,陽哥助大秦一掃**,這又何嘗不是閉環呢?】

【什麼曆史閉環,這分明叫一脈師承!】

【講真,我還挺好奇如果陽哥這次也能登臨至高殿堂,那丞相是不是就會說自比管仲朝陽了?】

【二週目丞相:我把你當徒弟,你卻想當我老祖宗??】

人,總是會下意識模仿自己最崇拜的人。

而對於餘朝陽來說,丞相無疑就是那個他最崇拜的男人。

因為丞相身上實在有太多太多優良品質了。

一句願效犬馬之勞直接操勞半生,鞠躬儘瘁死而後已,同時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權在握可依舊對劉禪忠心耿耿。

自離開臥龍崗後,就再也沒有睡過安穩覺。

此情此景,與皇叔何其相似?

他不過是在用最笨拙的方法,緬懷丞相罷了。

楚漢時期的孔雀羽扇如此,如今的鵝毛羽扇同樣如此。

這長達五月的考察以來,使得餘朝陽洞穿了改革變法本質。

所謂改革變法,終其根本,就是一場與貴族、世家間的較量。

強則強,弱則亡,上升通道被一眾蟲豸霸占,有才的平民百姓如何得以出頭?

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誰能擁有更多人才,誰的家國體係更合理,誰就能脫穎而出。

可天下蛋糕就這麼點,平民要想出頭,就一定會分走那塊本屬於世家貴族的蛋糕。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可想而知這群舊貴族的反撲會有多凶猛。

也正因如此,餘朝陽才會故意躲著不見嬴渠梁。

他需要觀察,這位秦公是否是一位具有大毅力、大誌向的君主。

而結局也很明顯,嬴渠梁對天明誓,隻要秦國能夠富強,九死無悔。

有了秦公的鼎力支援,餘朝陽那顆欲欲躍試的內心終是破土而出。

還是那句話,秦國不該如此,硬骨頭的老秦人也不該如此。

不就是世家貴族嘛,殺就完事了。

真當他執掌江東幾十年是個好好君子?

死在他刀下的頑固份子不在少數,這也是除開北伐外,他最熟悉的領域。

三人結伴而行,跟著大部隊浩浩蕩蕩返回國都櫟陽。

連日的奔波以及交談,對於一個人能量的消耗是很大的,所以嬴渠梁在踏上馬車那刻,直接就昏睡了過去。

不過比起之前從未平緩過的眉頭,這次他的眉頭很是舒展,嘴角還掛著一抹若有若無的淺笑,呢喃道:“嘿嘿,公孫鞅,餘朝陽…”

“秦國可興矣。”

這難得一見的溫柔,使得全程陪同的公主瑩玉當即沉默起來。

自坐上這王位以來,她大哥已經很久很久沒笑過了。

‘公孫鞅、餘朝陽…’瑩玉眉頭緊鎖,蔥白如玉的手指緊緊攥住裙角:‘可千萬不要讓大哥失望啊!’

而就在餘朝陽返回櫟陽,即將浩浩蕩蕩開始改革變法之際。

遠在齊國的稷下學宮,同樣對當下社會展開了激烈討論。

伴隨著一聲鐘響,人群開始魚貫而入,他們席地而坐,表情莊嚴而認真。

老學究王德昌同樣在此列,經過五個月的接觸,他發現所謂的諸子百家,並非隻是一群誇誇其談的空想家。

而是一群實踐家。

其中有主張仁和禮的儒家,有主張無為而治的道家,亦有君主集權以法治國的法家,更有讓人肅然起敬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

思想碰撞,百家爭鳴的目地隻有一個,挽救天下蒼生!

每一種不同的思想主張,都代表著一道政治理念,正因如此,這小小的稷下學宮才會聚集如此多的天下百家。

他們迫切的想說服其他人,使自己的思想主張得到認可,從而得到諸國君王看重,登上天下舞台,大展拳腳的同時施展心中抱負。

如今風頭正盛的公孫鞅,也曾是稷下學宮中的一員,以法家身份同群雄辯論。

奈何秦公一簡《求賢令》,釣走了這位法家高材生。

不過公孫鞅的離開,並未對稷下學宮的興衰帶來影響,依舊被天下士子視為聖地,每天都有天各一方的士子前來。

而今天的論題,正是最根本性的問題: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

這場辯論主張人性本善的,正是名揚天下的儒家孟子。

孟子年紀雖輕,卻是儒家集大成者,繼承孔子思想,主張仁政民本。

雙眼如炬,彷彿蘊藏著世間真理,孟子正襟危坐祭酒左手方,語氣睥睨道:“人性本善,人有四瑞,曰:惻隱、羞惡、辭讓、是非。”

“得天下者,理當反對暴政,保民而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話宛若一根引線,瞬間就點燃了整個學堂,還不待有人竊竊私語,就有一名法家門人驟然起身,斬釘截鐵道:

“人性本利!”

“因人性有利,纔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方有財貨土地之爭奪,生而貪欲纔有盜賊暴力與殺戮,生而有奢望,纔有聲色犬馬。”

“得天下者,當以法製防範惡欲,以法製疏導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

“孟夫子空言性本善,將治世之功歸於人性之善,將亂世罪孽歸於法、墨、兵三家,無非是要重申仁政、仁治與複古之論。”

“此乃縱容惡行,矇蔽幼稚,是真正的大偽之言。”

這稷下學宮素以學風奔放言論自由為特點,這人的這番觀點,尤其是關於人性本利之說,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瞬間就引起了現場士子們更為廣泛的爭論。

不過爭著爭著,討論的話題就悄然變了味,從人性本善、本利,變成了對天下諸國大事間的爭論。

“一派胡言!”一名墨家門人拍案而起,怒斥四方:“天下之亂源於人不相愛,若想消除天下紛爭,應建立平等互助關係。”

“要兼愛非攻,天誌明鬼,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

“誤人子弟,矇蔽幼稚,你兵、墨兩家纔是真正的禍亂之源!”

一名道家門人拍桌而起,逮著那名墨家門人就是一頓狂噴,旋即正色道:

“道法自然,萬物需順應自然規律,以自然狀態實現和諧,無為而治,因順民心而安民命。”

好端端一場關於人性本善的辯論,頃刻間就變成了鍵政。

不過倒也不能理解,畢竟男人嘛,一生總共就那麼三個愛好。

尋常男人尚且如此,遑及一群懷著遠大理想的男人?

一時間,學堂頃刻被嘈雜的聲音覆蓋,各類思想主張層出不窮,且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麼驚喜。

正如一句話所言——你方唱罷我登台!

“大世之爭,大世之爭啊!”

王德昌渾身顫抖的看著眼前一幕,內心激動到不能自語,對周遊的崇拜更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其他人都是集百家之長方開宗立派,可週遊倒好,直接硬生生創造出百家來。

而且這諸子百家還不是一群空有軀殼的虛空造物,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張、核心理念,且無比符合當下的社會環境。

每一家都可圈可點,能讓人耳目一新。

道、法、儒、墨、兵五家,隻不過諸子百家中一個小小的縮影。

除此之外還有農家、名家、雜家、小說家、醫家等等……

爭辯愈演愈烈,高坐上方的孟夫子終是忍不住開口出聲: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