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國 天公將軍張角
	
	
		    -
天公將軍張角
凡事開頭難。
說也巧,一部《三國演義》開卷就是驚天動地的黃巾大起義。
起義口號撼山震嶽:
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
天下大吉。
東漢王朝從此名存實亡,三十六年後壽終正寢。
誰來取而代之呢?
最早是張角及其弟張梁、張寶。他們看到了大漢王朝的本相,在王朝中心地區的大河南北作了十多年的輿論準備和組織準備。
歲在甲子(184),終於拉開了向東漢王朝進軍的帷幕。
起義者頭紮黃巾,以黃頭巾為標記。
張角稱天公將軍;
張梁稱人公將軍;
張寶稱地公將軍。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農民在冇有人身自由,有似戴著枷鎖被束縛在土地上耕作時,是非常嚮往天公、地公和人公的。
可是隨著張角病死,張梁、張寶戰死,三個龍頭都消失了,主力黃巾群龍無首,就此劃上了句號。他們隻活動了幾個月。
《三國演義》寫了一個南華老仙向張角贈三卷天書《太平要術》;張角就是在南華老仙天書的武裝下組織隊伍的,發動了震撼中原大地的農民起義。
幾卷天書能起到什麼作用?
其實天書都是編出來的。
這個南華老仙,在中國神仙花名冊上實無此家名號。說是“南華”,倒有
天公將軍張角可能是指與老子並肩、大肆宣揚無為的莊子。莊子著有《莊子》,通稱《南華經》。《三國演義》所說《太平要術》,即莊子的《南華經》。
主力黃巾雖然失敗,但影響遍及全國十三州,此後二十年裡黃巾餘部仍活躍於大河上下、長江南北。《三國演義》裡的周倉、廖化等都是黃巾。
張角在民間有影響。據《中國曆代名人勝蹟大辭典》[1]稱,在河北定州市城西南七級村,傳有張角墓,墓丘長87米,寬70米,高3米。該村張姓為大族,自稱是張角後裔。日軍侵華時,在墓地修築炮台,出土過青銅劍等物。墓今儲存尚好。
註釋:
[1]彭卿雲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1995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