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首富:專治各種禽獸 第16章 學習班與意外收穫
-
市工業局灰撲撲的大樓裡,瀰漫著油墨、紙張和一絲若有若無的機油混合氣味。走廊儘頭掛著“青年技術骨乾學習班”牌子的會議室。
此刻坐滿了來自全市各大廠礦的年輕麵孔,大多穿著洗得發白的工裝,眼神裡帶著對知識的渴望和一絲被選拔上的自豪。
張建軍坐在靠窗的位置,麵前攤開嶄新的筆記本和鋼筆。他刻意收斂了鋒芒,表現得像一個勤勉好學的普通青年工人。
講台上,一位戴著厚厚眼鏡、頭髮花白的老工程師正在講授《機械製圖新國標與公差配合的深化應用》。內容對張建軍而言不算新鮮(四級機修知識早已涵蓋),但他聽得格外認真,不時低頭記錄,姿態無可挑剔。
這是他的保護色。低調,蟄伏,汲取養分。
學習班為期半個月,課程安排緊湊:上午理論:機械原理、材料力學、製圖規範,下午實踐;參觀市裡幾家先進工廠的車間,現場分析設備。
學習期內,張建軍憑藉係統灌輸紮實的理論功底和敏銳的現場觀察力,很快在一眾學員中脫穎而出。解答問題精準,實操建議一針見血,連授課的老工程師都對他頻頻點頭。
“建軍同誌,你對齒輪箱噪音源的分析很到位,考慮到了熱變形對齧合的影響,這點很多老工人都容易忽略。”課間休息,老工程師特意走到張建軍桌旁,眼中滿是讚賞,“是哪個廠的?師傅是誰?”
“紅星軋鋼廠,鉗工車間。跟著陳衛國師傅和李愛國主任學的。”張建軍謙遜回答,不忘給老陳和李主任臉上貼金。
“紅星軋鋼?老李手下出人才啊!”老工程師感慨,拍了拍張建軍肩膀,“好好學!結業時有個小考覈,成績優秀的,局裡會重點關注!”
“重點關注”四個字,讓張建軍心頭微動。這或許是他跳出軋鋼廠、接觸更高層麪人脈的跳板。
利用學習班的間隙,張建軍並未放鬆對四合院和軋鋼廠的“監控”。他深知易中海絕不會安分。係統餘額隻剩【366元】,他精打細算,花費【1元】購買了【紅星軋鋼廠鉗工二車間近期異常動態(模糊)】的資訊。
反饋回來的資訊流帶著警示的意味:易中海與郭副廠長接觸頻繁;車間幾台關鍵老舊設備近期“保養”異常;劉明、孫大壯等人私下活動增多,似乎在密謀什麼;老陳壓力很大,但仍在竭力維持攻關小組運轉…
“果然動手了…”張建軍眼神冰冷。易中海想趁他不在,釜底抽薪!目標直指他留下的技術攻關小組和李愛國!
反擊必須精準且致命。他需要更有力的武器!目光落在係統介麵【機修(五級)技能包(100元)】上,遙不可及。那麼…資訊差!他需要抓住學習班這個平台,挖掘更有價值的東西!
機會很快來了。學習班組織參觀市第一機床廠,重點看他們新引進的一台捷克產半自動精密銑床。
講解員自豪地介紹著設備效能,周圍學員嘖嘖稱奇。張建軍卻微微皺眉。以他超越時代的眼光看,這台設備的液壓進給係統存在設計冗餘,傳動效率偏低,維護也相對複雜。
一個念頭閃電般劃過腦海!軋鋼廠也有幾台類似原理但更老舊、故障頻發的蘇式銑床!如果能優化…
參觀結束,自由交流時間。張建軍冇有去圍著一塵不染的新設備轉,反而走向角落裡一個頭髮亂糟糟、穿著油汙工裝、正對著圖紙唉聲歎氣的中年技術員。
“師傅,打擾了。我看您對著這圖紙發愁,是設備有問題?”張建軍態度誠懇。
技術員抬頭,見是個年輕學員,冇好氣地擺擺手:“去去去,看你的新機器去!這老掉牙的蘇式‘瘸腿馬”,指一台型號老舊的蘇製銑床:“液壓係統又漏又卡,圖紙還殘缺不全,修起來費老鼻子勁了!跟你們說不明白!”
“蘇式銑床?液壓係統?”張建軍眼睛一亮,這正是他需要的切入點!“師傅,能讓我看看圖紙嗎?說不定…我能幫上點忙?”
技術員狐疑地看著他,但見張建軍眼神清澈,態度認真,不像開玩笑,便把手裡幾張沾著油汙、邊角磨損的圖紙遞過去:“喏,就這幾張,關鍵的總裝圖和液壓原理圖早冇了!廠裡老師傅退休的退休,調走的調走,現在連個明白人都難找!”
張建軍接過圖紙,快速瀏覽。圖紙確實殘缺,標註還是老舊的俄文。但這難不倒他!四級機修的知識儲備加上超越時代的見識,讓他腦海中迅速構建出完整的液壓係統模型,並鎖定了幾個最容易出故障的關鍵節點和設計缺陷。
他冇有立刻指出,而是指著圖紙上一個模糊的液壓閥組符號,用流利的俄語(係統灌輸機修技能時的基礎語言包附帶)念出了上麵的標註:“這個溢流閥的壓力設定值偏高,長期工作容易導緻密封過早老化泄露。還有這裡,”他又指向一處油路,“這個單向閥的回油路徑設計不合理,背壓太大,是造成係統發熱和動作卡滯的主因。”
技術員眼珠子差點瞪出來!這小子不僅懂行,連俄文都認識?!“你…你怎麼知道?”
“以前在資料上看過類似設計。”張建軍含糊帶過,隨即壓低聲音,“師傅,我有個不成熟的優化想法。您看,能不能把這裡改成…”他拿起鉛筆,在圖紙空白處快速勾勒了幾筆,畫出一個結構更簡單、效率更高的並聯油路方案,並標註了幾個關鍵修改參數。“這樣改,雖然捨棄了一點理論上的最高壓力,但係統穩定性會大幅提升,泄露點減少,維護也簡單得多。材料用廠裡現成的就能改!”
技術員看著那簡潔清晰的草圖,聽著張建軍條理分明的解釋,嘴巴越張越大!困擾他們幾個月的難題,在這個年輕人筆下,竟如此輕描淡寫地找到瞭解決方向!而且方案務實,成本低廉!
“神了!真是神了!”技術員激動得一把抓住張建軍的胳膊,“小同誌!不,小師傅!你這腦子怎麼長的?!太厲害了!我…我這就去找主任彙報!”他如獲至寶般捧著那張草圖,風風火火地跑了。
張建軍看著他的背影,嘴角微揚。他幫人,也是在幫自己。
這份人情,還有他展現出的“技術天賦”,相信很快會通過這位技術員的嘴,傳到市一機床廠領導,甚至可能傳到市工業局某些人的耳朵裡。這對他即將到來的學習班考覈,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是一筆無形的資產。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小試牛刀”,他對解決軋鋼廠那幾台“老爺車”的問題,思路更加清晰了。
易中海想用設備故障搞垮他的小組?那就看看,誰的手段更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