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四合院之廚道宗師修行記 > 第141章 川菜聖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四合院之廚道宗師修行記 第141章 川菜聖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任青峰點點頭說:“嗯,原來不止我有這樣的感覺。人的心性可以冷漠一點兒,但不能冇有良心,做事也不能冇有底線。這方麵,我會多注意的。”

譚妙盈說:“你們說的,我倒不怎麼認可。我認為柱子的冷漠是他的保護色,你們想想,他一個半大小子帶著一個還不到十歲的妹妹,相依為命在京城生活,能不被人惦記?我看這孩子是個明白人,是不想被他們院裡的人算計。”

她是一個母親,對何雨柱兄妹有憐憫之心。

任青山也點點頭說:“這倒也真有可能。”

如果何雨柱知道他們的談話,肯定會在心裡笑著說:謝謝你們看得起我,但我骨子裡就是冷漠的人。你們根本想象不到,在末世時,以前認識的人變成了喪屍,我能絲毫不皺眉頭的將他們的頭砍下,不是親近的人,雖然我不會動殺心,但他們的死活我也根本不放在心上。幸運的穿越到了這裡,為了更好的生活,我才把那種發自內心的冷漠給掩藏起來,努力的融入這個社會。

任曉旭看了看他們,冇有發表意見,她對何雨柱的第一印象就不錯,心裡對他能拜入叔叔門下還有所期待,要知道,她也跟著叔叔練武呢。

時光飛逝,日子就在何雨柱每天早上練功、白天工作中到了四月份。

這期間,不僅任東明經常來前海西沿練武,就是任曉旭也來過幾次,關係很快熟絡起來。

何雨柱才知道,這位嬌滴滴的姑娘竟然也是位明勁初期的高手,難怪臉上有股子英氣。

這段時間,因為上次與易中海的暗中衝突,易中海也冇有了繼續和何雨柱糾纏的想法,兩人見麵也隻是打下招呼,再也冇有任何溝通,何雨柱兄妹幾乎成了院裡的小透明。

清明節前,何雨柱湊著休息的日子,帶著妹妹去給母親上了墳,節後第三天,他剛到飯莊,孟濤就走進後廚說:“何大廚,前麵有人找你,姚經理請你到他辦公室去。”

“好的。”

何雨柱心下奇怪,誰這麼早找自己?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發生。

來到前堂姚明山的辦公室,裡麵坐著的一名中年人立刻站了起來,看他的年紀,應該和師父鄭鳳章差不多,隻見他微笑著問道:“請問,你可是何雨柱何大廚?”

“我是何雨柱,您是?”

“哈哈,冒昧打擾了。我是羅國榮,川省人。”

何雨柱恍然大悟,這個名字,他可是如雷貫耳,並不是因為聽石泉說過,而是因為,這人可是川菜泰鬥,被尊稱為“川菜聖手”,可以說是川菜第一人也不為過。

再過兩年,他就會被領導人專門點名,從蓉城調入京城飯店工作,是華夏建國時“四大名廚”之一。

於是就笑著說:“原來是羅前輩,我聽說過您,您好。不知您找我是?”

姚明山說:“柱子,我去安排點事情,你和羅老闆坐下談吧。”

說完,告罪一聲,他走了出去。

兩人坐下後,羅國榮再次抱歉道:“這次打擾,實在是有些不得已。年前有位叫石泉的客人,曾在豐澤園用過餐,從他口中得知,您曾經得到過一本《學廚筆記》,扉頁上寫著黃敬林的名字,對吧?”

“是的。我也曾聽這位客人說,您就是黃大廚的徒弟。”

“冇錯,我是他的徒弟。”

“那不知羅前輩這次來,是想要收回筆記嗎?”

“不,何大廚誤會了。這次我專程來京城,有兩個目的,一是想借閱一次這份《學廚筆記》,當然,我也帶來了我的學廚筆記,如果何大廚不嫌棄我的廚藝淺薄,我想將筆記贈給你,以此作為交換,如果何大廚還不滿意,你還可以提條件,隻要我能做到,我無不應允。”

說完,他眼神誠懇的看著何雨柱,眼中透出期待之意。

何雨柱哈哈一笑說:“羅前輩太客氣了。借閱筆記,不過小事一樁而已,哪裡還敢提條件。不知您第二個目的是什麼?和我有關係嗎?”

“其實是我見獵心喜,想要和何大廚交流學習,我可是聽石廳長講了,你發明瞭一道酸菜魚,他說能成為川菜的經典菜。我呢,比你癡長些歲數,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在開水白菜的基礎上,也發明瞭一道湯,叫做竹蓀肝膏湯,也想請你點評指導一下。”

何雨柱不由也是大喜道:“能和羅前輩學習,是我的榮幸,點評指導是真不敢,我會認真學習。請您稍等,筆記就在後廚,我給您拿過來。”

同時,從他這段話裡,也知道了石泉的職務,竟然是廳級乾部,了不得。

“有勞了。”

筆記就在空間中放著,何雨柱走進後廚,來到自己的休息室,從空間中將筆記拿出來又回到前堂。

“何大廚,這是我的學廚筆記,請務必收下。”

看他的表情非常真誠,何雨柱伸出雙手接過說:“能夠得到您的學廚筆記,相信對我的廚藝有很大的促進和提高,謝謝您。”這本學廚筆記,比黃敬林的筆記還要厚,能得到羅國榮的學廚筆記,就等於是他的半個弟子,這也是一份機緣。

羅國榮哈哈一笑說:“也許你有些好奇,我為什麼這麼想看這份筆記吧?”

“確實有些好奇。”何雨柱並冇有矯情,直接承認道。

“我師父並不是科班廚師出身,他可是晚清科舉的上榜人物,在京城參加殿試後,想外放粵省卻未能成行,被留在禦膳房管理膳食,所以纔有了‘禦廚’之稱,後來又到幾個縣擔任過知事。清末民初時,他辭官回了蓉城,開設餐館姑姑筵。退休回川省時,年紀已經很大了,他一直有個遺憾,就是當時局勢混亂,他走得匆忙,有很多東西冇有帶回去,其中就有這半本學廚筆記。他曾經無意中和我說過,因為是半路學廚,所以前期很是受了些苦,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記在筆記中,連他自己後來都忘了,他說如果我看了筆記,對我廚藝的提高會有所幫助。”

“明白了。”

到了他們現在這種層次,想要再次提高廚藝,並不容易,現在有了機會,他確實不能錯過。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