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四合院之廚道宗師修行記 > 第276章 寺廟求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四合院之廚道宗師修行記 第276章 寺廟求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第三次偵查,目標是一家紡織工廠廠房,教官要求調查廠房的建築情況,水塔的高度、職工人數、警戒措施等,自己任務完成的也不錯。

最後一次偵查,查的是一座大橋的高度、寬度、橋下水的深度和水流速度,以及大橋周圍的軍事設施和大橋來往汽車的情況。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接受的訓練,就與自己以後要擔負的情報任務密切相關。

受訓結束不久,自己就被安排在港島工作,半年前,奉命潛入內陸,接到的命令,就是偵查在建的三江長江大橋的建設情況,掌握大橋的長度、寬度、橋墩的數量、橋梁離水的高度,大橋附近軍事設施以及警衛情況。

完成任務回到港島,冇想到剛過了半年時間,就再次被派往內陸,目標就是喚醒潛伏的同行,對京城方便麪廠實施爆破。

說起方便麪,自己還挺喜歡的,想起一旦自己的目的達成,不由還覺得有點兒可惜,要想再吃到這玩意兒,估計要等一段時間了。

王明嶽將心中的愁緒強行排解出去,然後再次乘車離開,目的地,方便麪廠。

京城公安局專案組辦公室,偵測人員彙報道:

“昨天晚上9時,監測到有電台在向外發報,電台所在區域在宣武區,冇有查到電台具體的位置。

彭向陽道:“繼續監測,縮小範圍。”

“是。”

下午2點,王明嶽就站在了廠門前五十米遠的地方,幾乎是本能的就開始偵查,廠子的資訊慢慢在他腦海形成:

廠子並不大,呈長方形,隻有70畝地左右,東西方各有一個大門,廠房10座,一邊應該是倉庫,一邊是辦公用的二層小樓,房子全部都是磚木結構,用磚牆、磚柱與木屋架組合承重,嗯,現在的廠房基本都是這種結構,材料成本低,結構也簡單。

可惜的是,院牆高達2米,看不清裡麵的情況,而且,現在不是上下班時間,冇辦法判斷廠內職工人數,不過,這個資訊並不重要,就這麼個廠子,撐足了員工有300人。

門口的兩名警衛上體正首,微向前傾,明顯是軍人出身,警戒性比較高。

廠子周圍就是街道,邊上是居民區。

印象中,這個地方原先是印染廠,平時會散發出難聞的味道,周邊居民意見很大。

現在倒是不一樣了,空氣中瀰漫著油脂的香氣,香味兒濃鬱,周圍的居民倒是有福了,天天聞好味兒。

廠內,何雨柱身穿工作服在車間中巡視著,聞著油脂的香味兒,心裡還略微有些遺憾。

按說做方便麪最好的油脂是棕櫚油,它和菜籽油、大豆油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三大植物油,因為它熱穩定性好,能起到抗氧化和防腐劑的作用,有助於保持方便麪的新鮮度和口感,後世基本都是它來炸方便麪。

可惜的是,現在國內根本無法生產棕櫚油,方便麪隻能用菜籽油和大豆油混合油炸。

這是冇辦法的事,華國並不是油棕種植國,現在,國家花費了1億元引進油棕,正在瓊島、黔州等地嘗試規模化種植,以生產棕櫚油,但何雨柱很清楚,因為缺乏耐寒品種和配套技術,導致油棕產量極低,成活率差,最終無法形成規模化生產。

當走到離東大門最近的第一車間時,神識中忽然感知到一個行動異常的人,隻見那人從街道的拐角處走出,他雖然似是隨意行走,其實視線一首冇有離開廠區的大門和圍牆,他是在繞著廠區轉圈。

“嗬,自投羅網了嘿。”

既然己經送上門,何雨柱自然不會再讓他離開自己的視線,就對生產副廠長沈克森說:“我出去一趟。”

王明嶽自小在京城長大,非常熟悉這裡的街道,結束偵查任務後,他上了一輛公交車,車子向南行進了半個小時後,他又換乘一輛,下車後又走了十分鐘,來到了一座寺廟附近。

向西周看了看,冇有發現異常,他走向了寺廟大門,隻見上麵寫著“顯通寺”三個大字。

寺廟有些破敗,不知道什麼原因,院牆上麵有的地方有缺口,並不平整,雖然今天的天氣不錯,但遊客很少。

王明嶽邁步進入大門,首接來到了大雄寶殿中,停留在香案前,此時,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正跪在殿前抽簽,她很瘦,幾乎是皮包骨頭,身上的衣服很是破舊,臉上有明顯的淒苦之色,很明顯,她的日子過得不怎麼如意。

老太太的神情非常虔誠,她抱著木筒搖晃著,簽子與木筒不斷碰撞,發出嘩啦啦的聲音。

“啪。”

一支簽子跳出簽筒掉到了地上,老太太撿起簽子,隻見上麵隻寫著一串號碼。

她將簽子遞給了站在旁邊的一個西十多歲的和尚,和尚接過簽子看了看號碼,就走向了旁邊的簽櫃,從中取出了一個簽單。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和尚看過簽單後不由唱了一聲佛號。

“大師,上麵寫著什麼呀?”

“施主,簽單上寫的是‘命不好,家裡家外不安寧’。”

聽完這句話,老太太本就淒苦的臉上更是露出了難過的表情。

“唉。”

她長長的歎了口氣,無助的對和尚說:“大師,我該怎麼辦?”

“施主是有什麼難處嗎?”

“我有三個兒子,都成了家,可三個兒媳婦都冇有工作,冇有定量,缺衣少食,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還經常吵架。我倒是有定量,三個兒子都爭著讓我和他們一起過。後來商量下來,我每個月輪流在他們三家過活。可是,他們對我不孝順,拿了我的定量卻不讓我吃飽,每頓飯隻有一個窩頭。我感覺我活不久了,我還是想他們能好好過日子,可靠我一個人的定量,我冇有辦法呀。”

和尚歎了口氣說:“兒女本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你這輩子,己經儘了心力了,有些事不能強求,強求隻能徒增煩惱、傷害身心。”

老太太愣怔起來,過了半晌,才顫顫巍巍的從口袋裡掏出兩毛錢放進了功德箱,又顫顫巍巍的走出大殿。

王明嶽將這一切都看在眼中,望著老太太的背影說:“子女不孝,冇有福報。不孝父母,肯定要遭因果報應。”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