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從民國三十年開始! 第374章 流水線
另外一邊的何雨柱,這個時候已經坐在技術科的辦公室裡麵。
由於之前的人手都用慣了,這次依舊是楊騰,當然還有趙德柱等人。
何雨柱看著底下的眾人說道:“今天召集大家來,就是想著重新做一個專案。”
“我們做無縫鋼管的時候,大家配合得都很好,這次我相信也能夠成功,我們這次還多了一個幫手。”
他說完這話之後,看了看旁邊的李元:“那就是我們技術科的李元同誌,大家歡迎一下。”
眾人鼓掌過後,楊騰還是第一個先開口,她看著何雨柱問道:“何技術員,咱們這次的專案是什麼?”
何雨柱聽見這話笑了笑:“目前裝置還有技術,可能一時半會沒有辦法得到大的突破,我想著我們可以從流程上麵改進一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流水線作業?”
李元舉起手來:“何技術員,這個我聽過,而且報紙上麵也有報道,說是老毛子那邊的經驗。”
楊騰也跟著點點頭。
何雨柱搖搖頭:“其實這個流水線作業,我們國家早在秦朝就已經發明出來,隻不過好些人不知道罷了。”
眾人都好奇地看著何雨柱,還很少聽到這個論點。
他接著說道:“秦朝的時候,很多武器都是鑄件,一般都會經過鑄壓,還有挫磨以及拋光等程式。”
“就像是弩機,就分為很多個部件,很多部分都是可以拆分的。”
“之所以給大家講這個,我的意思就是說古代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也一定可以。”
現在咱們要做的是先設計出流程來。
李元聽到這話之後,開始在圖紙上比劃起來。
何雨柱則是對著趙德柱說道:“老趙,咱們倆下車間看看,最終的使用人還是工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
兩人朝著車間走去,廠裡麵為了實施這個流水線作業,專門弄了一個單獨的車間出來。
其實本來是沒有的,但是誰叫何雨柱太變態,幾天時間就解決了無縫鋼管,上麵當然會給支援。
畢竟失敗的話,也有何雨柱背鍋不是。
兩人一邊走路,一邊說著話,何雨柱看著趙德柱說道:“老趙,你認識這個車間裡麵的人嗎?”
“待會的話,可能還需要你做介紹人才行,我這才剛來什麼也不知道。”
趙德柱笑了笑:“何技術員,這個您放心,之前廠裡麵不是弄什麼技術攻關,我經常幫著跑腿,基本上的人我都熟。”
何雨柱抬腳進了車間,這纔看到軋機旁邊蹲了個人,他走了過去。
他看見這人蹲著,眉頭擰成了疙瘩,像是遇到什麼很難纏的事情。
“師傅,您在這乾什麼啊!”
這人抬起頭來,看到是個小年輕,又看到後麵跟著的趙德柱,意識到了什麼。
趙德柱趕忙介紹著說道:“老張,這是何技術員,最近就是他帶著我們那一幫人完成了無縫鋼管的製造。”
“現在負責這個三車間來著。”
老張聽見這話,剛剛還比較冷淡的臉,頓時有了笑容,趕忙伸出來手來:“你好,你好,何技術員。”
“真是久仰大名,總算是盼到您了。”
何雨柱笑了笑:“沒有,我就是來瞭解一下情況,還得您多介紹纔是。”
張師傅點點頭,看向何雨柱說道:“何技術員,您沒來之前,我們其實也嘗試過流水線,但是總是沒有辦法通暢,不是這裡不行,就是那裡不行。”
“弄得我們有些沒脾氣,所以好多人對這個什麼流水線作業有點抵觸。”
何雨柱點點頭:“這個很正常,新事物的產生總是需要一些陣痛期,度過就好了。”
張師傅聽見這話:“要不說您是文化人,說話就是有水平。”
他指著前麵的鋼坯說道:“何技術員,這就是工件。”
這個時候遠處跑過來一個人,看了看張師傅。
張師傅看見這人:“小王,這是何技術員,你隻管說就是了。”
小王衝著何雨柱點了點頭:“張師傅,又給卡住了,主要是加熱爐出來的材料,粗軋的人跟不上節奏,後麵精軋的人,就隻能是站在原地休息。”
“精軋的人又不能上前幫忙,那樣的話,後麵的流程又全部亂了。”
何雨柱聽完這話之後點了點頭,心裡對事情大概有了瞭解。
他對著張師傅說道:“張師傅,大概的情況我都瞭解了,我現在回技術科看看,你們先繼續按照流程來。”
何雨柱走了之後。
小王在後麵蛐蛐著說道:“張師傅,我看這個什麼技術員好年輕,能不能行啊?”
“彆到時候還不如咱們現在的效率。”
張師傅搖搖頭:“我看能行,之前無縫鋼管那個車間我也去過,那多少人想破腦殼都沒弄出來的東西,人家一去,五六天就給弄成了。”
“有些人天生就是聰明一些,咱們等著瞧就是了。”
“我也希望他能成功,咱們廠才會越來越好,我兒子還想著進廠來著。”
“專案多了,機會纔多。”
何雨柱回到技術科,這纔看到大家正在忙碌著。
他拍了拍手:“大家停一下手裡的工作,我和大家說點事情。”
“剛剛我和老趙去了一趟車間,我發現大家的思想不活,你們誰能告訴我一下,流水線作業,最重要點是什麼?”
楊騰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李元,又看了看劉猛。
劉猛察覺到楊騰在看他,心情有些激動,又想起何雨柱說的話。
他舉起手說道:“何技術員,我,我覺得流水線主要是流水,就是要像水一樣流動起來。”
何雨柱聽完這話,豎起大拇指來:“劉猛同誌說得很對,就是流動起來。”
他看向劉猛:“不錯,能學會思考了,有進步。”
“所以大家考慮的點,就是讓鋼材像河裡的水一樣流動起來,一切方式都能行。”
何雨柱還是希望大家能發散思維,主動去做一些開創性的東西。
楊騰的眉頭微皺,似乎是在考慮著事情,李元則是在紙上寫寫畫畫。
趙德柱則是擺弄著零件,似乎想從中發現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