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木匠的煙火人間 第25章 煉鋼與木模
六月的京城,熱浪裹挾著“大煉鋼鐵”的狂熱席捲每一個角落。林墨被街道安排到紅星軋鋼廠附近一處新建的煉鋼點,任務是搬運沉重的礦石和焦炭。他騎著自行車抵達時,土高爐正噴吐著黑煙,赤膊的漢子們喊著號子,汗流浹背地勞作,空氣中彌漫著焦糊和鐵鏽的氣息。
負責此處的街道王乾事嗓子都喊啞了,看到林墨,立刻指著堆積如山的煤炭堆:“林墨同誌!快去三號爐那邊!那邊缺人手!”
“好的,王乾事,這就來!”林墨應了一聲,將自行車鎖好,深吸一口灼熱渾濁的空氣,快步跑向三號爐。
接下來的幾天,林墨真切體會到了什麼叫“苦力”。沉重的焦炭塊、濕滑的礦石,一趟趟地搬運,汗水浸透了單薄的工裝,濕了又乾,乾了又濕,留下白色的鹽漬。腰背手臂的肌肉酸脹得如同灌了鉛,連呼吸都帶著鐵鏽的腥氣。
白天在龍成廠完成自己的工件定額已經消耗不少精力,下班後還要在這煉鋼點高強度勞作,回到家裡,連進入魯班工坊練習的時間都被壓縮到極限,三級木工的練習進度明顯慢了下來。
他隻能每晚拖著疲憊的身體進入工坊做健體操,經過一年多的練習,健體操每組的第三式他終於熟練,開始練習第四式,第四式的難度陡然增加,每次練習都會讓他感覺要把自己的筋骨崩斷,加上白天工作的勞累,他基本上都是做完後迫不及待地跳進藥浴桶裡,讓滾燙的藥力衝刷著透支的筋骨,否則第二天根本爬不起來。
白天總是這麼壓榨身體不行,誰知道藥浴到底能不能完全修複和補充自己身體的勞累,於是林墨的腦子瘋狂地轉了起來。
林墨通過仔細觀察,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擺脫現在處境的辦法。鑄造環節從爐膛裡流出的暗紅色鐵水被倒入粗糙的砂型中,冷卻後取出的鑄件,十個裡隻有三四個勉強能用!
大量的廢品堆在角落,歪歪扭扭,布滿氣孔、砂眼、飛邊毛刺,形狀尺寸慘不忍睹,還得重新回爐再煉很是浪費資源。
“王乾事!”這天中午休息,林墨抹了把臉上的汗,走到愁眉苦臉盯著廢品堆的王乾事身邊,指著那些歪七扭八的鑄件,“我是龍成硬木傢俱廠的二級木工,我師傅做工業模具是這一片最好的,我跟師父學過一段時間木模翻砂的手藝,感覺現在尺寸的合格率上不去的問題可能出在砂型上。”
“砂型?”王乾事一愣,疑惑地看著林墨,“這砂型不都這樣嗎?挖個坑,填上砂,倒模子唄。”
“不一樣。”林墨搖搖頭,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專業感,“我師父說好的鑄件,砂型必須尺寸精準、分型麵平整、排氣順暢。您看這些廢品,縮孔、氣孔、變形、尺寸不對,很多都是砂型沒做好導致的。模子本身不行,再好的鐵水也澆不出合格件。”
“你師父是?”“我師父是龍成廠的趙山河師傅,那可是我們廠木模做得最好的師傅,很多軍工鑄件都是點名要我師父做模具的”
王乾事看著林墨篤定的眼神,升起一絲希望:“趙師傅,倒真是在做模具方麵的能手,不過我記得木模的製作應該是三級木工才涉及的領域,我記得你剛才說你是二級木工,你能解決現在的問題嗎?”
“嗯,我年前已經通過二級木工的考覈,現在正在跟師父學三級的手藝,因為模具是我師父最熟悉的,所以我最先跟師父學的就是這個,我可以試試做一批更精準的木模。”
林墨指了指旁邊堆著的木材邊角料,“用這些就行。給我點時間,我保證做出來的模子比現在用的標準得多。有了好模子,翻砂的師傅們再做砂型,成功率應該能上去,有不懂我上班的時候再請教我師父,肯定沒問題。”林墨給王乾事吃了一顆定心丸。
“真的?!”王乾事眼睛一亮,現在煉鋼點因為合格率太低,壓力巨大,上麵天天催問,他正愁沒處使勁,“你需要什麼?人手?工具?”
“給我一個安靜點的角落,一把鋸子,一把刨子,一把鑿子,一把尺子,再配點墨鬥、劃線筆就行。”林墨的要求很簡單,“最好再給我看看你們想鑄什麼東西的圖紙,或者實物樣品也行。”
“沒問題!馬上安排!”王乾事雷厲風行,立刻清出一間堆放雜物的空棚子,找齊了林墨要的工具,又把一個勉強合格的齒輪樣品和一張簡陋的示意圖交給了他。
林墨一頭紮進了棚子裡。他先前已經偷偷研究了那個樣品和示意圖,反複在腦海裡嘗試拆解、優化結構,考慮分型、拔模斜度和排氣。在拿到圖紙後再確認了一遍後,他全神貫注地開始製作。
鋸料、刨平、劃線、開榫、鑿卯、打磨動作精準而高效。得益於健體操對身體的強化和曾經在工坊裡的練習,雖然工具簡陋,他做出來的木模也線條流暢,結構穩固,分型麵平整得如同鏡麵,榫卯咬合嚴絲合縫,預留的排氣通道清晰合理。
僅僅一天半時間,一套嶄新的齒輪木模就擺在了王乾事麵前。王乾事雖然不懂木工,但那光滑的表麵、精準的尺寸、精巧的結構,一看就比之前那些粗製濫造的模子強。他立刻找來翻砂的老師傅,用林墨的新木模翻製砂型。
澆鑄,冷卻,開箱。當那個閃爍著金屬光澤、尺寸精準、表麵光潔度明顯提升的齒輪鑄件被取出來時,現場響起一片低低的驚呼!合格率肉眼可見地提升了!
“成了!真成了!”王乾事激動地拍著林墨的肩膀,“林墨同誌,你真是幫了大忙了!技術人才啊!”
接下來的幾天,林墨又陸續為煉鋼點急需的幾種簡單鑄件製作了改良木模。有了精準的模子,翻砂師傅們的壓力驟減,鑄件的尺寸合格率從原先慘不忍睹的不足兩成,迅速提升到了接近六成!廢品堆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林墨也終於擺脫了搬運工的任務。
然而,合格率卡在六成左右,又停滯不前了。王乾事看著依舊有不少存在氣孔、縮鬆、夾雜等內部缺陷的鑄件,眉頭又皺了起來,再次找到林墨。
“林墨同誌,模子是好模子,尺寸都對上了,可這裡麵還是有不少毛病啊。你還能看出是什麼問題嗎?”語氣中充滿希冀,也沒有仔細想專業不對口的問題。
林墨拿起一個有氣孔的鑄件仔細看了看,又觀察了一下爐火和鐵水的狀態,想到前世網路中說到大煉鋼時期土高爐煉鋼的弊端,沉吟片刻道:“王乾事,我隻是木工,這個涉及煉鋼,不過我師父跟我說過木模隻能保證外形尺寸,鑄件內部的缺陷,跟鐵水溫度、成分、澆注速度、砂型的透氣性和乾濕度都有很大關係。溫度不夠高,鐵水流動性差,雜質上浮不充分,就容易出氣孔縮鬆。砂型太濕,澆進去水分蒸發也會形成氣孔。”
“嗨你看我都忙忘記了,看你剛剛說的,你還懂煉鐵?”王乾事不好意思又帶點狐疑。
“前段時間街道宣傳大煉鋼的時候特意在圖書館裡學過點基礎,看過書。”林墨含糊隻能含糊帶過這些是穿越前學物理的一些皮毛。
王乾事則是興奮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林墨同誌,你有很高的覺悟,等我回去明天讓我們主任給你們廠寫感謝信。你說說看你的看法,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放心說錯了也沒事。”
林墨頓了頓說道:“我覺得咱們這是土高爐,溫度控製應該不是很好,我看燒的煤炭質量也參差不齊。如果能想辦法弄到一些品質更好、發熱量更高的焦炭,或者請軋鋼廠翻砂車間的老師傅來指導一下,估計還能再提升不少。”
王乾事眼睛一亮,林墨的分析切中要害。“好主意!我這就去想辦法!軋鋼廠那邊,我去協調!”他風風火火地跑了。
幾天後,王乾事果然通過街道和軋鋼廠協調,弄來了一批質量更好的冶金焦炭,還硬著頭皮請來了紅星軋鋼廠翻砂車間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孫師傅,來現場指導。
孫師傅五十多歲,頭發花白,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色工裝,臉上帶著常年與鐵水打交道留下的煙火色。他一來,沒急著說話,先圍著土高爐轉了幾圈,看了看焦炭和礦石,又蹲在出鐵口觀察鐵水的顏色和流動性,眉頭緊鎖。
“溫度不夠穩,焦炭太碎,雜質多。”孫師傅言簡意賅地指出了關鍵問題,“砂型看著還行,比以前強不少。”他拿起林墨做的木模仔細端詳,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這模子誰做的?夠精細!比我們廠裡模具工做的強多了。”
“是我們街道這位林墨同誌做的!”王乾事連忙介紹林墨。
孫師傅上下打量了林墨幾眼,見他年輕卻沉穩,點點頭:“小夥子手藝不錯。”他沒多寒暄,立刻開始指導煉鋼點的工人調整焦炭和礦石的配比,優化鼓風,控製爐溫,又手把手教翻砂工如何更好地搗實砂型、控製乾濕度、設定澆冒口和排氣道。
在孫師傅的指導和好焦炭的加持下,爐溫穩定了許多,鐵水流動性明顯改善。再次澆鑄出來的鑄件,不僅尺寸合格,內部的氣孔、縮鬆等缺陷也大幅減少,整體合格率一舉突破了七成!雖然離工業標準還很遠,但在這種土法上馬的條件下,已經堪稱“奇跡”了!
煉鋼點受到了上麵的表揚,王乾事揚眉吐氣,對林墨和孫師傅千恩萬謝。而林墨在這次煉鋼運動中的突出表現,也被兩個人默默關注到了。
其中一個是紅旗軋鋼廠技術科的副科長,陳正。他是王乾事的鄰居,兩人喝酒的時候王乾事給他顯擺了自己的成績,提到了林墨做木模如何顯著提升合格率,以及他給王乾事提出的改進建議。
他還特意去了煉鋼點跟煉鋼點的人聊了聊林墨的情況,對林墨展現出的跨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頗為欣賞。他們現在也被模具限製翻砂的合格率。
另一位則是紅星軋鋼廠翻砂車間的孫師傅。他親眼目睹了林墨製作木模的精湛手藝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對這個沉穩踏實的年輕人印象極深。
在回廠彙報工作時,他特意向車間主任提了一句:“街道那個叫林墨的小木匠,是個人才,模子做得又快又好,腦子也活絡,一眼就看出溫度是瓶頸。可惜在傢俱廠拜了師,要是能來咱們翻砂車間做模型工,我們那軍工的單子遇到的問題可能有一個新的思路和解決辦法。紅旗那邊的陳副科長好像也在關注這個人”
車間主任點點頭,記下了這個名字。
煉鋼任務告一段落,林墨終於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重新獲得了寶貴的時間。林墨立刻將精力重新投入到三級木工技藝的鑽研和魯班工坊中級課程的學習中。沒想到又有事情找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