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四合院:我街溜子,撿屬性逆襲! > 第373章 一次次的嘗試與失敗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四合院:我街溜子,撿屬性逆襲! 第373章 一次次的嘗試與失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此時,外麵的天色已經徹底昏暗了。

夜幕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嚴嚴實實地籠罩著整個世界。

隻有軋鋼廠大門口的值班室,還亮著一盞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顯得格外孤寂。

而二號車間之中,卻是燈光通明,與外麵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

陳宇凡等人耗費了幾個小時。

才將蓖麻油榨出來,現在正式進入了科研環節。

榨出的蓖麻油,盛放在一個大搪瓷缸裡,大約有幾十斤,呈現出深黃的顏色。

“小李,小孫......你們要不先回去吧,這裡有我和老劉就行了。”

陳宇凡看了看手錶。

表盤上的指標清晰地指向了晚上十一點鐘。

在這個年代,這個時間已經非常晚了,幾乎所有人都已經入睡。

城市的喧囂早已褪去,隻剩下一片寂靜和黑暗。

除了熬夜改進機器和去鬼市那幾次之外,就連陳宇凡也很少這麼晚才睡。

不過家裡那邊,陳宇凡倒是不用擔心。

在工廠下班的時間點,他就托劉海中帶了話。

讓劉海中回到院子裡,和婁曉娥說一聲,自己今天要加班研究東西,晚上就不回去了。

所以陳宇凡這邊倒是沒什麼好擔心的。

他非常清楚,婁曉娥會理解他的工作,會默默支援他為了事業拚搏。

至於劉勝東,他是個加班狂,經常成宿成宿的不回家,在辦公室裡畫圖紙,一畫就是一晚上,家裡人也早就習慣了。

家人雖然擔心,但也明白他對工作的熱愛和執著。

倒是李誌明和小孫......

他們兩個這麼晚了都還沒回去,家裡人肯定也不放心。

“沒事的,陳工!我家裡人不擔心我,我想在這繼續學習,如果能幫上一點忙就好了!”

李誌明連忙說道,提出要留下幫忙。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渴望,渴望能在這次科研中學習到更多知識。

這對他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成長機會。

一旁的小孫也是一樣,想要留下一起研究潤滑脂。

畢竟這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

能夠和陳宇凡、劉勝東這兩位技術大佬待在一起科研,而且做的還是這麼偉大的專案。

這機會千年等一回啊!

這種好機會,他們二人又怎麼可能錯過呢?

“那也行。”陳宇凡點了點頭。

多兩個人,也就是多兩個幫手。

也確實是一件好事。

人多力量大,在科研的道路上,每一份力量都可能成為突破的關鍵。

“用蓖麻油作為潤滑脂的基礎油,算得上是一個新思路,起碼在此之前,我還沒有聽說國內有過這樣的嘗試。”

陳宇凡看著麵前的瓶子,平靜的說道:“如果我們能夠在這個研究方向上,取得一定的成果,製造出一款潤滑脂.....哪怕這個潤滑脂的效果普通,但至少也是一次突破。”

他深知,創新往往伴隨著風險,但也孕育著無限可能。

“哪怕是半成品,應該也足夠向工程研究院那邊展現出我們的能力了。我相信他們會同意,讓咱們紅星軋鋼廠和他們一起聯合科研的。”

劉勝東聽後,點了點頭道:“我也相信!”

他們現在的首要目標。

並不是研究出來一款,足以和蘇俄原版抗衡的潤滑脂。

那完全是不切實際的事情。

蘇俄這麼多年的技術底蘊,如果讓他們幾個人,在這麼簡陋的環境下,一晚上就追平了,那纔是天底下最荒唐的事情。

他們清楚自己的起點和差距,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為了進步而努力。

陳宇凡要做的,是在今天晚上的時間裡。

研究出一塊敲門磚!

這塊敲門磚,就是以蓖麻油作為基礎油研製的潤滑脂。

哪怕隻是半成品,哪怕效果一般。

也沒關係!

因為這隻是一天的研究成果,如果真的在新方向上取得突破,相信工程研究院那邊,也一定會對他們刮目相看的。

加入這個國家級彆的科研專案,纔是陳宇凡的目的!

陳宇凡目前進行的,就是第一次的嘗試。

他選擇了和蘇俄原版潤滑脂相似的辦法,就是將石墨加入基礎油中,來平衡潤滑效果。

但廠裡並沒有現成的石墨。

陳宇凡選擇將鉛筆芯削出來,然後碾壓成粉末,過篩之後加入到基礎油之中。

畢竟工程師畫圖都需要鉛筆,所以廠裡的鉛筆儲備還是非常多的。

李誌明和小孫小心翼翼地削著鉛筆芯。

隨後,他們用工具將鉛筆芯粉末仔細碾壓,再通過篩子篩選,確保粉末的細膩度。

然後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充分的震蕩混合,以及接下來的一係列研究步驟。

實驗室裡,溫度逐漸升高,儀器發出嗡嗡的聲音。

陳宇凡和劉勝東專注地操作著儀器,眼睛緊緊盯著各種資料。

李誌明和小孫則在一旁隨時準備提供幫助,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緊張和期待。

然而。

最終的成品,卻讓陳宇凡皺起了眉頭。

在反應釜之中,油液表麵浮現著一層灰白色絮狀物。

看到這層絮狀物的時候,陳宇凡就已經感覺到不對勁了。

那灰白色的絮狀物,就像一片烏雲,籠罩在他們的心頭。

“拿齒輪箱過來,測試一下潤滑程度。”

聽到陳宇凡的指揮,李誌明和小孫立刻把齒輪箱搬運過來。

他們費力地抬起齒輪箱,腳步有些匆忙,生怕耽誤了時間。

陳宇凡向著其中齒輪交彙的地方,倒入了一些剛剛研究出來的潤滑液。

緊接著,將齒輪箱接通電源。

隨著齒輪的轉速逐漸增加,齒輪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強。

吱吱吱——

一種類似於指甲刮黑板的異響,非常刺耳的從齒輪箱中傳來。

那聲音彷彿是失敗的警鐘,在實驗室裡回蕩。

“這次失敗了!”

陳宇凡低沉著聲音說道。

不過他並沒有氣餒,失敗很正常。

這畢竟是第一次嘗試,如果直接就能成功,那反而是奇了怪了。

他深知,失敗是成功之母,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失敗了並不恐怖,隻需要弄清楚失敗的原因。

大約花費了二十分鐘。

陳宇凡終於總結了出來。

“鉛筆芯含15%粘土遇油膨脹,未脫水石墨粉吸水率達8%,引發了油水乳化。”

陳宇凡說著,立刻開始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來實驗的全部過程和最終資料,並且根據計算給出了改進方案。

他的筆在筆記本上飛快的寫著。

“這次,我們改用皂化反應生成穩定結構,並且利用鍋爐蒸汽管打造乾燥環境!”

幾乎沒有經過多少思考,陳宇凡就已經有了第二次實驗的思路。

速度之快,讓一旁的劉勝東、李誌明等人瞠目結舌。

他們看著陳宇凡,眼中充滿了敬佩。

“這頭腦也太靈活了!”

劉勝東感覺有些震驚。

這研究潤滑脂,本來就不是他們的本職工作領域。

他們作為軋鋼廠的工程師,平時研究的主要是機械維修和改造。

這潤滑脂......雖說和他們的工作關係很大,但隔行如隔山,不是同一個領域的,研究起來便是天差地彆。

起碼,如果讓劉勝東自己研究潤滑脂的話,他是完全無法推進下去的。

在他的設想中,就算是陳宇凡,肯定也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後纔能有一定的想法。

可眼下的情況是,陳宇凡就像是一個研究潤滑脂的老專家,所有的步驟和過程全部都輕車熟路。

就連第一次實驗失敗之後,也是轉瞬間具有了新的想法和設計思路。

“天才!絕對的天才!而且還是全才!華夏能有這樣的工程師,是我們的幸運啊。”

劉勝東不僅在心中感歎。

哪怕他已經對陳宇凡非常重視了,而對方還是能一次次的給他新的驚喜。

“現在我們開始第二次嘗試!”

陳宇凡合上筆記本,語氣堅定的說道。

剛才的試驗失敗,彷彿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的消極影響,陳宇凡依舊是乾勁十足。

實驗室裡的氣氛再次緊張起來。

陳宇凡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地看向實驗台,開啟了第二次嘗試。

他們依照新方案,先著手準備皂化反應。

陳宇凡小心地將蓖麻油與特定比例的堿液混合,放入反應容器中。

李誌明和小孫在一旁協助,眼睛緊盯著容器內液體的變化。

隨著溫度逐漸升高,反應開始,容器內的液體泛起微小的泡沫,散發出一股特殊的氣味。

陳宇凡一邊操控著溫度控製器,確保溫度穩定在適宜區間,一邊密切觀察反應進度。

利用鍋爐蒸汽管來打造乾燥環境,這個過程並不輕鬆。

他們將蒸汽管引入特製的乾燥箱,調整蒸汽流量,讓乾燥箱內維持理想的乾燥程度。

當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將經過皂化反應的產物放入乾燥箱處理後,最終得到的潤滑脂成品卻依舊不儘人意。

在齒輪箱測試環節,潤滑脂雖然沒有出現第一次那樣的油水乳化現象,但齒輪運轉時的阻力依舊較大,發出的聲音也不夠順暢。

陳宇凡皺著眉頭,仔細觀察齒輪表麵附著的潤滑脂狀態,陷入沉思。

經過一番分析,他發現是皂化反應的時間把控不夠精準,導致產物的分子結構不夠穩定,在實際潤滑過程中無法形成有效的潤滑膜。

陳宇凡迅速在筆記本上記錄下失敗原因和改進方向:“下次實驗,皂化反應時間要精確到秒,同時在反應過程中增加攪拌頻率,使反應物充分混合,促進更穩定的分子結構形成。乾燥環節也要進一步優化蒸汽流量和乾燥時間,確保去除多餘水分的同時不影響潤滑脂效能。”

“我們先休息一下,再進行下一次。”

陳宇凡看了眼時間,已經淩晨一點鐘了。

他們算得上是在......通宵科研。

經過短暫休息,陳宇凡帶領大家馬不停蹄地開始第三次嘗試。

這一次,他們嚴格按照新調整的引數進行皂化反應。

陳宇凡緊盯著計時器,每一秒都要拿捏的絕對準確,不能有絲毫的紕漏。

在反應過程中,李誌明負責勻速攪拌,小孫時刻關注溫度變化,劉勝東則協助陳宇凡把控整體流程。

經過精確時長的皂化反應後,他們將產物迅速轉移至乾燥箱。

這一次,陳宇凡反複除錯蒸汽管的流量閥門。

他的眼睛緊緊盯著乾燥箱內的濕度計和溫度計,力求打造出最完美的乾燥環境。

用蓖麻油做出潤滑脂,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不僅華夏沒有人成功過,放眼全球,也同樣沒有這種先例。

然而,命運似乎又和他們開了個玩笑。

當再次對潤滑脂進行齒輪箱測試時,齒輪運轉初期還算正常,但隨著時間推移,潤滑脂逐漸變得黏稠,齒輪轉動愈發吃力,最終甚至出現卡頓現象。

“又失敗了嗎?”

李誌明有些垂頭喪氣。

“彆急,我們才失三次,這種科研持續個幾年,失敗數千次、上萬次都很正常。”

陳宇凡平靜的說道。

他沒有慌亂,他仔細檢查潤滑脂樣本,又對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和資料進行複盤。

經過深入分析,他得出結論:乾燥過程雖然去除了水分,但過度乾燥使得潤滑脂中的某些成分發生了氧化,導致其效能劣化。而且,在原料選擇上,蓖麻油的純度可能也存在一定問題,影響了最終產品的穩定性。

陳宇凡再次提筆在筆記本上記錄:“下次實驗,要對蓖麻油進行更精細的提純處理,確保原料純度。乾燥環節需嚴格控製時間和溫度,避免過度乾燥引發氧化。同時,考慮新增適量抗氧化劑,增強潤滑脂的穩定性。”

陳宇凡抖擻精神,目光炯炯地開啟第四次嘗試。

這份勁頭,讓旁邊的三人都不由得發自內心的感到敬佩。

他先安排李誌明和小孫對蓖麻油進行精細提純,兩人專注地操作著蒸餾裝置,控製溫度與流速。

陳宇凡則著手調配抗氧化劑,按照精確比例將其與提純後的蓖麻油混合。

劉勝東在一旁協助,幫忙記錄各項資料,每一個數字都寫得工工整整。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