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街溜子,撿屬性逆襲! 第414章 陳宇凡的最新思路!啟動!
第二天,陳宇凡又一頭紮進了實驗室。
實驗室的空氣中,彌漫著各種化學試劑的味道。
各種瓶瓶罐罐,什麼試管啊、燒杯啊,把本來就簡陋的實驗台擺得滿滿當當。
陳宇凡穿著白大褂,戴著防護眼鏡。
不斷的穿梭在這些實驗器材之中,全神貫注地進行著實驗。
【紅星1號潤滑脂】的研究......
目前似乎陷入了一個瓶頸期。
陳宇凡已經嘗試了十幾種不同的配方。
比如調整原材料的比例,更改反應溫度和時間。
但最終的實驗結果......
都無法達到他預期的效果。
陳宇凡坐在實驗台前,眉頭有些緊鎖。
這次的研究難度確實很大,令人頭禿。
他手裡拿著一疊從材研六院帶回來的實驗資料包告。
這些東西,陳宇凡已經翻看過無數次了。
而他再次將其開啟,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靈感。
突然,陳宇凡像是想到了什麼。
他拿起筆和紙,在上麵快速地寫下了一連串的化學公式和材料配比。
這是【衛鋼-50脂】和【星火1號複合脂】的配方,以及各自的製作工藝。
這兩種潤滑脂,都是材研六院的最新研究成果。
保密級彆很高,資料概不外借。
所以,陳宇凡第一次去材研六院,就現場學習,把關於這兩種潤滑脂的資料資料全部記在腦子裡。
畢竟他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不用豈不浪費。
這兩種材研六院耗費半年時間研究出來的潤滑脂,分彆是——
【衛鋼-50脂】,采用原鈣基再生油方案,目前效能最好的成品已經達到了Л3-240石墨潤滑脂的51.6%。
【星火1號複合脂】,選擇的是菜籽油複合皂方案,目前效能最好的成品能夠達到57.3%。
這兩種潤滑脂的效能,都比【紅星1號潤滑脂】要高。
距離能夠投入生產使用的60%及格線,已經很近了。
但這二者的研究,也都遇到了瓶頸。
連續幾個月,都沒有取得新的突破,把徐院長和呂建華愁的焦頭爛額。
看著紙上的兩組配方,陳宇凡陷入了沉思。
“這兩種潤滑脂的配方和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工藝,各有優劣,如果能將它們的優點結合起來......”
陳宇凡的腦海中,閃過了這樣一個念頭。
但這種思路,材研六院應該已經做過了。
畢竟兩種潤滑脂都是出自他們之手,相互之間肯定做過很多結合。
“不過......我可以嘗試將【紅星1號潤滑脂】的配方,和這兩種潤滑脂的配方進行融合啊!”
這個想法,就像一顆種子。
一旦萌生,就在陳宇凡的腦海中迅速生根發芽起來。
陳宇凡越想,越覺得可行。
【紅星1號潤滑脂】是他研究出來的半成品,材研六院對此知之甚少,研究的也不深。
所以這樣的結合,應該從來沒有人嘗試過。
“【紅星1號潤滑脂】的配方,雖然效能不如這兩種潤滑脂。”
“但它有一個巨大的優點,那就是成本低廉,原材料易得。按照單價來算,隻有【衛鋼-50脂】和【星火1號複合脂】的三四成。”
“而且這兩種潤滑脂存在的某些缺點,在【紅星1號潤滑脂】中未必存在,甚至可能是【紅星1號潤滑脂】的強項......”
“如果能夠將他們的優點融合在一起,並且做出合理的配比......或許就能研製出一種......既有高效能,又擁有高價效比的國產潤滑脂!”
想到這裡。
陳宇凡的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的光芒。
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驗證自己的想法。
他立刻起身,走到實驗台前。
開始準備實驗所需的各種材料和器材。
他再次對於材研六院的這兩種潤滑脂,進行了思考。
【衛鋼-50脂】是鈣基再生油方案。
成本控製得不錯,但效能上限似乎就在那兒了,雜質問題也是個麻煩。
【星火1號複合脂】是菜籽油複合皂方案。
效能要更好一些,可成本高。
“要不,先吧【紅星1號潤滑脂】和【星火1號複合脂】融合起來嘗試一下?”
陳宇凡的大腦中萌生出了這樣的念頭。
他拿出一張紙,先在紙上進行計算。
畢竟化學研究的很多東西,不一定非要在實驗中才能看出效果。
很多化學反應,在紙麵上......同樣可以進行計算。
但計算出來的結果,似乎有些不儘人意。
【星火1號複合脂】是菜籽油複合皂方案,似乎跟【紅星1號潤滑脂】中的石墨烯衍生物,存在某些程度上的衝突。
而且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這是他們物質成分本身帶來的必然衝突。
“如果這樣的話,似乎和【衛鋼-50脂】融合,是更可行的方案。”
陳李凡再次在紙麵上進行了計算。
發現理論上確實是可行的。
既然理論上可行,那麼就肯定要在實踐中嘗試一下。
好在陳宇凡也從材研六院帶回來了一些【衛鋼-50脂】和【星火1號複合脂】的半成品,足夠用於實驗了。
陳宇凡自己一個人,肯定是人手不夠的。
他把劉勝東和李誌敏喊來,並向他們二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陳工,您的意思是......把咱的【紅星1號潤滑脂】跟那個【衛鋼-50脂】搞到一起?”
李誌明的眼睛瞪的溜圓,覺得這想法有點......太過於大膽了。
沒聽說過這樣玩的啊?!!
劉勝東也皺著眉頭道:“陳工,這【衛鋼-50脂】用的是再生油,會不會把咱的潤滑脂也帶溝裡去?”
“先試試看!”
陳宇凡擺擺手,信心十足的說道。
“反正現在都是實驗階段,就算這個思路不可行,我們嘗試一下也花不了多少功夫。所謂做實驗......就是要勇於嘗試,千萬不能害怕。”
“愛迪生的故事你們應該聽說過吧,為了發明電燈,他嘗試了1600多種燈絲的材料,最後才確定了以綿線作為燈絲,給時間帶來了光亮。”
“那1600多次的嘗試看似是失敗的,然而他們本身沒有意義嗎?當然有!因為他排除了1600多個錯誤答案,沒有前麵的這些失敗,也就不會有最後的成功!”
聽到陳宇凡的話語。
劉勝東和李誌明,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被振奮到了。
這種強大的信心正是他們所缺少的。
陳宇凡似乎......永遠都能在緊要關頭,點燃所有人的鬥誌。
陳宇凡看到兩個人也有了信心,繼續說道:
“【衛鋼-50脂】的鈣基皂製備工藝,咱們可以借鑒過來。但基礎油和稠化劑,咱們還用咱們自己之前的思路。製作工藝上......我覺得還可以嘗試一下【星火1號複合脂】的工藝流程!”
“三合一!”劉勝東和李誌明對視一眼,都能夠看到對方眼中的驚歎。
陳宇凡這是要把三種潤滑脂的特點全部合在一起。
這樣一來,實驗的難度當然也變得更大了。
“對!取長補短,強強聯合!”
陳宇凡略微有些激動,主要是他思來想去,覺得這種方法似乎真的有可行性!
既然有可行性,那麼就值得嘗試!
在陳宇凡的鼓動下,劉勝東和李誌明也來了精神。
雖然,陳宇凡的說法聽著還是有點懸乎。
但他們跟著陳宇凡乾了這麼久,早就習慣了這種“不走尋常路”的搞法。
畢竟這是陳宇凡,創造了無數的奇跡。
他們並非是相信了這種思路,而是相信了陳宇凡本人。
既然以前能夠創造出那麼多的奇跡。
現在為什麼不能再創造一個呢?
說乾就乾!
三人立刻重新投入戰鬥。
實驗室裡又恢複了叮叮當當、瓶瓶罐罐的忙碌景象。
這次,他們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
陳宇凡先是仔細研究了【星火1號複合脂】的製備工藝。
得益於材研六院這麼久的研究,這種工藝相對成熟。
但也有講究的。
其中對溫度、攪拌速度、皂化時間都有嚴格要求。
他結合【紅星1號潤滑脂】的經驗。
對工藝引數進行了初步調整。
“老劉,溫度控製在95度,上下浮動不能超過1度!”
“小李,攪拌速度先用中速,注意觀察反應物的粘度變化!”
陳宇凡一邊指揮,一邊緊盯著反應釜裡的變化。
第一次嘗試,皂化反應還算順利,生成了白色的鈣基皂。
但接下來加入【紅星1號潤滑脂】那種特殊基礎油和稠化劑後,問題來了。
混合物變得疙疙瘩瘩,像沒和勻的麵糊糊,根本不成脂。
“基礎油跟鈣基皂不相容?”劉勝東猜測。
“可能是,也可能是稠化劑的問題。”
陳宇凡皺著眉分析:“那我們換一種濃度的蓖麻油,再試試調整稠化劑的種類和比例。”
第二次嘗試。
換了不同濃度的基礎油,也調整了稠化劑後。
這次倒是成脂了,但粘度太低,滴點也不高,抗水性更是一塌糊塗,遇到水馬上就乳化了。
“不行,這效能還不如最早的【紅星1號潤滑脂】呢!”
李誌明似乎有點泄氣。
“彆急!”
陳宇凡沉聲道:“方向沒錯,是細節沒把握好。鈣基皂的親水性比較強,咱們要想辦法提高它的抗水性......試試加點疏水性的新增劑。”
於是,第三次實驗開始。
他們在配方裡加入了一種叫“硬脂酸鋁”的新增劑,希望能改善抗水性。
可惜,還是不行。
緊接著,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嘗試......
失敗,分析,調整,再失敗,再分析,再調整......
整個過程枯燥而磨人。
極其考驗人的耐心和毅力。
在這個簡陋實驗室裡,空氣彷彿都凝固了。
隻有儀器運轉的嗡嗡聲,和偶爾的玻璃碰撞聲。
但三個人的眼神,卻一次比一次堅定。
每一次失敗,都意味著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時間就這樣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流逝。
一連過去了三天。
這三天裡,陳宇凡他們三人,幾乎是吃住都在實驗室了。
陳宇凡也派人和婁曉娥打了招呼,每天晚上不用等他回家。
在實驗室的桌子上,堆滿了吃剩的饅頭和鹹菜疙瘩,角落裡扔著幾個空的罐頭盒子。
劉勝東和李誌明的臉上,都帶著濃濃的倦意。
眼窩深陷,嘴唇乾裂,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鬥誌。
陳宇凡就更不用說了。
隨著他的實驗推進,潤滑脂的效能也在明顯提升。
具體的數值不好說,但潤滑效果卻是極為明顯,一眼就能夠辨彆出來。
既然有收獲,那麼陳宇凡就鬥誌昂揚。
他的體質遠超普通人,即便是連軸轉了三天,也完全撐得住。
整個人的精氣神,依然保持著不錯的水平。
直到第三天下午。
這已經是第二十多次嘗試了。
這次嘗試,源於陳宇凡的突發奇想,他在配方中加入了一種特殊的表麵活性劑。
並且微調了反應溫度和攪拌方式。
所有的材料,按照特定的工藝流程走完之後。
開始了悄無聲息的化學反應。
當反應結束。
樣品從反應釜中取出時,呈現出的狀態明顯不一樣了!
顏色是均勻的淡黃色,質地細膩光滑。
陳宇凡用手指撚了一下,粘附性極好,而且拉絲性也很棒!
“看著......有戲!”劉勝東的聲音都有些激動了,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陳宇凡也有些緊張。
他的預感告訴他,這次或許真的可以!
不過,的深吸一口氣後。
陳宇凡還是提醒道:“先彆高興太早,上齒輪箱!”
潤滑脂的效能如何,不是靠眼睛看出來的,而是要經過檢測,用資料說話。
在紅星軋鋼廠裡,沒有那麼多的專業檢測儀器。
他們隻能選擇小型齒輪箱,以此來判定研究成果如何。
還是陳宇凡親自操作。
他將這種新鮮出爐的新型潤滑脂,均勻塗抹在齒輪上。
通電,啟動!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