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街溜子,撿屬性逆襲! 第675章 人員選配,全部大學生!
除了場地、裝置這兩個重要因素之外。
還有一樣東西也不可獲取——
人才!
這種頂尖的工業研究所,裡麵的研究人員肯定要是相關專業的專家和高階工程師才對。
工業部那邊的意思,是全力支援。
打算從各大部委直屬的兄弟單位裡,抽調一個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過來,協助陳宇凡一起進行研究所的相關工作。
然而,陳宇凡卻拒絕了這個看起來非常合理的提議。
他很清楚,這些專家、高階工程師們,在各自的領域裡確實有著豐富的經驗。
但也正因如此,他們的思想早就已經固化了。
他們是這個時代最頂級的工程師。
但是,他們的知識體係,也同樣被牢牢的困在了這個時代。
陳宇凡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遠超這個時代的工業技術。
他腦子裡的那些理念,比如精益生產、模組化設計、現代材料學和自動化控製......
諸多研究專案,都是極其超前的。
如果拿去給那些老專家,他們非但不能理解,反而可能會斥責陳宇凡在異想天開。
這和他們多年以來構建的工業知識體係,完全不同甚至是相悖的。
讓他們過來幫忙,陳宇凡非但得不到助力。
反而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扭轉他們根深蒂固的舊有觀念。
這也太累了。
所以,陳宇凡反其道而行之。
他主動向工業部那邊,要來了一份大學生名單。
在這裡麵,沒有一個成名已久的專家,也沒有超過八級的工程師。
名單裡麵記錄的,全是國內最頂尖的學府中,即將畢業或者剛剛畢業的大學生。
譬如燕大、清大、哈工大......都是名字如雷貫耳的最高學府。
陳宇凡決定,他的所有團隊人員就從這裡麵挑選!
在這個年頭,能上大學的含金量是極高的。
絕對是萬裡挑一的人才!
而能考上這些頂尖學府的,更是天之驕子中的天之驕子,是整個華夏最聰明的那一小撮人。
陳宇凡非常清楚,這些年輕人還很稚嫩,也沒有任何實際的工作經驗。
如果單論解決工廠裡實際問題的水平......
他們和那些專家、高階工程師比起來,水平上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但陳宇凡看重的根本就不是這個。
他看重的,是這些人經過了四年學習後紮實的理論基礎!
還有沒被社會磨平的理想,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乾勁!
這些天之驕子,他們剛剛經曆了四年係統化的本科理論知識學習,他們對於整個工業體係的認知是目前這個國家最先進的。
最重要的是......
他們都如同一張白紙。
他們還沒有形成固有的工作模式和思維定式。
全看陳宇凡這個所長,打算怎麼去教他們。
相對那些老專家來說......
這些人更容易接受陳宇凡現代化的工業理念。
他們不會質疑,他們隻會學習和接納。
這反而是最適合陳宇凡的一條路,能夠給他接下來的科研工作帶來巨大的幫助和提升。
對於陳宇凡的這個想法。
工業部那邊,當然是非常支援的。
趙長河等一眾領導,在聽完陳宇凡的申請後,幾乎是立刻就拍板同意了。
陳宇凡主動要求要大學生,這是天大的好事啊!
這說明什麼?
說明陳宇凡不光自己技術過硬,他還主動為國家考慮,在為華夏工業的未來培養後備的頂尖人才!
而且,從一個更實際的角度出發。
陳宇凡不要那些成名的工程師,這就意味著......
工業部不用從其他那些人手緊張的重大專案裡,去強行抽調技術骨乾了。
這本來就是一件頭疼的事情。
畢竟這些專案也同樣是國家重點,如果抽調走一些經驗豐富的專家、工程師,一定會影響專案的程序。
而且...這人員分配也是個難題。
畢竟,誰家單位希望自己的人被調走啊!
這些高階科研人員,都是各家研究所的寶貝。
哪怕是工業部出麵,想要弄走他們手下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現在,有了陳宇凡這樣的申請。
這些頭疼的事情.......就都不用管了!
而且,這些大學生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以後是要挑起國家發展的大梁的。
他們現在一畢業,就能跟著陳宇凡這樣的天才工作,比如能從這裡學習到許多先進的工業知識和思想。
可以預見的是......
在十年後。
不!
可能隻需要三五年之後。
這批人就成長為華夏工業體係裡新生代的中流砥柱!
這對華夏工業的未來,有著莫大的好處!
工業部立刻就行動了起來,以最快的速度蒐集優秀學生名單。
並將這份彙集了全國精華的名單,送到了陳宇凡的辦公桌上。
陳宇凡也仔仔細細的翻看了這份名單,從中精挑細選,最終敲定了二十個人左右。
這些年輕人,將構成他個人研究所的第一批覈心班底。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