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街溜子,撿屬性逆襲! 第677章 個人研究所,即將投入使用!
時間一晃。
一個多月就這麼過去了。
紅星軋鋼廠東南角。
陳宇凡站在這片新規劃出來的區域,抬頭看著眼前的建築。
一棟乾淨整潔的三層小樓已經拔地而起。
這座專屬於他的個人研究所,已經徹底建好了。
陳宇凡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從立項,到審批,再到施工......
前前後後忙活了這麼久,總算是有了成果。
這棟樓就是他未來這幾年,最重要的根據地,也是他攀登這個時代科技樹的起點。
陳宇凡邁步走了進去。
裡麵的裝修,已經全部完成了。
屋子裡窗明幾淨,所有的桌椅、櫃子,都是嶄新的,散發著淡淡的木漆味道。
陽光透過寬大的玻璃窗灑進來,讓整個大廳都顯得亮堂堂的。
這和這個年代普遍的蘇式建築風格,完全不一樣。
這個年代的建築尤其是工業建築,講究的是一個傻、大、黑、粗,主打的實用就行,美觀和舒適度是次要的。
但這棟樓在設計方麵,陳宇凡是全程參與了的。
他拿出的圖紙,參考了不少後世的簡約工業風和功能主義設計理念。
所以,這棟研究所在這個1963年,顯得非常有未來感。
牆體是簡潔的白色塗料,沒有多餘的裝飾,地麵選擇的平整的水磨石,光滑的能倒映出人影。
走廊的佈局,各個房間的劃分,都充分考慮了人流的動線和科研的便捷性。
陳宇凡心裡很清楚。
這種設計,在這個年代的人看來可能有點奇怪。
但在陳宇凡自己看來,這纔是研究所該有的樣子。
科研工作,需要的就是這種冷靜、高效、一目瞭然的環境。
而不是花裡胡哨的裝飾。
他可不想自己的研究所,搞得跟街道辦一樣。
陳宇凡一層一層的看過去。
這棟樓的佈局,他早就爛熟於心了。
一樓是接待、行政,還有幾個基礎實驗室。
二樓和三樓,則是核心中的核心。
幾個最重要的研究室,都已經按照圖紙建設好了。
陳宇凡推開了“冶金工業實驗室”的門。
裡麵擺滿了各種電爐、分析儀器和測試裝置。
他心裡清楚,鋼鐵是工業的脊梁。
這個冶金實驗室,未來將承擔起為國家研發各種新型合金的重任。
特種鋼,高溫合金,耐腐蝕材料......
這些都是目前國內急缺的。
隻要能搞出來一樣,都夠紅星軋鋼廠吃的盆滿缽滿。
接著,他又去了隔壁的“新型材料實驗室”。
這裡麵更多的,是化學試劑和複雜的玻璃反應裝置。
陳宇凡的目標,是在這裡研究化工材料。
比如高效能的工程塑料、特種橡膠,甚至是半導體材料的初步提純研究......
這個年代,大家對材料學的認知,還很樸素。
陳宇凡要做的,就是把後世的理念帶進來。
然後是“能源技術實驗室”,這個主要是針對內燃機效率和新型能源的。
再隔壁是“精密機械實驗室”。
這是為了未來的機床,做理論儲備和零件攻關用的。
這每一個實驗室,每一台裝置......
都是陳宇凡未來科技藍圖上,不可或缺的一塊拚圖!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