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四合院:早穿20年 > 第111章 起點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四合院:早穿20年 第111章 起點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這一嗓子,中氣十足,聲震屋瓦,連院子裡梧桐樹上的麻雀都驚飛了一片!

樓裡樓外不少人都探頭張望,竊竊私語。

正準備關窗戶的劉飛,手僵在半空,臉瞬間黑得像鍋底,腮幫子咬得咯吱作響,愣是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那顏色,簡直比黨建國那口鑄鐵高壓鍋還要深沉幾分。

新建的高壓鍋廠廠址選在了民工科的荒地中計劃的工廠區。

規劃中的廠區占地5000平方米,用石灰粉在地上劃出了大致的輪廓。

劉飛看著圖紙直皺眉,這個麵積在劉飛看來,實在是有些“寒酸”和“憋屈”,說到:

“就不能再大點?起碼弄個萬兒八千平米,以後發展也有餘地!”

黨建國無奈地攤手,說到:

“領導,不是不想大,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您看看咱們弄來的這些‘寶貝疙瘩’”

說完他指著旁邊堆放著的一批看起來新舊不一、型號各異的機器設備。

這些設備,是劉飛這兩個月使出渾身解數,“求爺爺告奶奶”,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皮子才弄來的“家底”。

有從老廠淘汰下來的、銘牌都模糊了的舊衝床;

有從某個研究所實驗室“協調”出來的、精度尚可但功率不大的台式鑽床;

還有幾台看起來還算新、但明顯是東歐某國生產的、操作手冊都是外文的二手壓力機。

最值錢的是一台中型摩擦壓力機,是劉飛用“支援軍工建設”的大帽子,加上搭上不少人情,才從某重型機械廠“借”來的,限期歸還。

黨建國如數家珍的說到:

“咱們做高壓鍋,核心是衝壓成型,需要大噸位的衝床來壓製鍋體、鍋蓋。

其次是鍛壓,打製手柄、鎖釦這些受力件。

再次是鑽孔、攻絲,加工螺絲孔和泄壓閥介麵。

好在這些設備,比起造飛機大炮用的萬噸水壓機、精密機床,技術要求相對低一些,國內

勉強也能湊合著造,或者能找到替代品。”

他話裡的“勉強”和“湊合”,道儘了其中的艱辛和妥協。

懷念後世工業大國的每一天啊!

在具體的生產組織上,黨建國和劉飛爆發了激烈的“路線之爭”。

黨建國主張:

“領導,咱們得講究效率和成本!

像標準件螺絲螺母、密封墊圈、泄壓閥裡的小彈簧,甚至鑄鐵毛坯,完全可以從外麵有能力的廠子訂貨嘛!

我們集中精力搞好核心部件的生產和總裝就行!這樣建廠快,成本也低!”

劉飛一聽,腦袋搖得像撥浪鼓,態度異常堅決:

“不行!絕對不行!

螺絲螺母?我們自己搓!密封墊?我們自己想辦法!小彈簧?”

他拿起一個泄壓閥樣品,指著裡麵那根不起眼的鋼絲卷,說到:

“這玩意兒更要命!泄壓全靠它壓著!外麵買的,萬一質量不過關,或者人家卡我們脖子,關鍵時刻斷供怎麼辦?我們自己造!

設備不夠?想辦法!技術不會?學!

我就不信了,一根彈簧還能難倒我們!”

他眼神裡閃爍著一種近乎偏執的光芒,就差喊出“連鍊鐵高爐我們也自己壘一個”了。

看著劉飛這副“萬事不求人,全部自己乾”的架勢,黨建國一陣無語,內心卻如同被一道閃電劈中。

瞬間想起了前世瞭解到的某些令人啼笑皆非又心酸無奈的往事:

那些年,農機口的廠子明明能生產合格的軸承,可汽車工業口的廠子卻不知道,或者“看不上”,寧願花寶貴的外彙從國外進口同樣的東西

還有那些明明國內技術已經突破的關鍵部件,因為部門壁壘和資訊孤島,下遊單位依然在苦苦等待進口

當時他看到這些資料,氣得差點一口老血噴在螢幕上!

天天在網上嘲笑舊日本陸軍海軍同一種飛機圖紙要買兩次是“馬鹿”,可回過頭看看自己家,這種“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產業割裂、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又何嘗冇有發生過?

甚至在某些領域,直到他穿越前,還在依靠“工業大摸底”這種非常規手段,才能驚喜(有時是驚嚇)地發現:

“哦!原來這玩意兒我們早就能造了?還造得這麼好?!”

原來,這“自力更生”到極致以至於“閉門造車”、“萬事不求人”的基因和強烈的危機感,根子早在建國初期,在劉飛他們這一代創業者的血液裡,就已經深深地種下了!

想通了這一點,黨建國看著劉飛那固執而認真的側臉,心中的那點無奈和吐槽,忽然化開,變成了一種帶著酸澀的理解,甚至一絲敬佩。

這種近乎偏執的“獨立自主”意識,固然可能造成短期的低效和浪費,但在那個被封鎖、被孤立的年代,它卻是保障生存、維繫命脈最堅實的鎧甲。

冇有這份執念,或許就冇有後來完整的工業體係。

黨建國深吸一口氣,臉上露出一絲複雜的笑容,帶著點認命,也帶著點新的鬥誌說到:

“好吧,領導,您說得對。

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彈簧咱們自己造!就從這根小鋼絲開始!”

他指著那根泄壓閥裡的彈簧,說到:

“這該死的、讓人又愛又恨的危機感我覺得,挺好!”

心裡卻想著,還是得進行標準化才行,這樣將來爆產能才能實現啊。

劉飛有些意外地看了黨建國一眼,似乎冇料到他的態度轉變如此之快,但看到他眼中那份認同和決心,緊繃的臉上也難得地露出一絲笑意,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認同的說到:

“這就對了!走,看看咱們的彈簧車間呃,彈簧工位該怎麼規劃去!”

夕陽的餘暉灑在剛剛平整過的5000平米土地上,簡陋的工棚裡,那幾台來之不易的機器靜靜矗立。

圍繞著如何造一根小小的彈簧,兩個身影開始了新一輪的“爭吵”與規劃。

自力更生的道路,從來就不是坦途,但那份深植於血脈的執著,正推動著他們,在荊棘中奮力前行。

誰能說,未來那震驚世界的“工業大摸底”裡,不會有一項驚喜,就源自於今天這根“自己造”的彈簧所代表的倔強呢?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