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早穿20年 第211章 想念劉飛的每一天
-
大長老當即安排召開了長老大會,同時安排秘書將外交部和外貿部收集的資料一併整理帶過來。
當長老們看到這份邏輯清晰、論據紮實、指嚮明確的預警報告後,立刻意識到,這將對接下來的工作安排和工作方向產生巨大的影響。
當下就有長老說道:
“這份報告參考的是西方資本主義資料,不符合我們的國情,我們相信人能勝天!
不能因此,就影響我們原來‘趕約翰牛超鷹醬’的計劃和戰略!”
有長老讚成,自然也有長老反對,於是,一時間,你來我往,唇槍舌戰,議論紛紛。
大長老皺著眉頭,沉悶的抽著煙,一言不發。
有些長老此時也是沉悶的抽著煙。
幾位長老討論了一會,見到大家愈發的沉默,聲音也就小了下來。
這個時候,秘書在外麵敲門,遞過來厚厚一疊資料。
大長老冇接手,擺擺手讓大家傳閱,眾人紛紛傳閱,隻是,看完後,更多的人沉默了。
看到大家看完,也冇有人發表意見了,大長老最後打破沉默,說到:
“同誌們!科學問題嘛,不是主義問題,不能搞本本主義,教條主義要不得!
這份報告(揚了揚手中的報告),我看就很好嘛!
它講了個道理:拿西方資本主義的資料,就不能給我們建設**服務了?我看不見得!”
大長老稍作停頓,目光掃視眾人,一臉嚴肅的說到:
馬克思他老人家是哪國人?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嘛!
他的學說,不是給我們指了一條光明大道?
關鍵問題在哪裡?
在於調查研究,在於消化吸收!
要充分的調查,深入的研究,把‘實事’摸清楚,再來‘求是’,下結論。
這纔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接著大長老的臉色變的有些嚴厲,語氣轉為堅定,略帶批評意味的說到:
“西方資本主義的資料怎麼了嘛?怕它做麼子?
它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成果一部分嘛!我們要相信科學!
科學冇有階級性,但運用科學的人有立場。
我們不能迷信,不管是對洋本本,還是對土框框,都要用科學的、實踐的尺子量一量!”
說完,大長老調整了坐姿,身體微微前傾,做出具體部署的手勢說到:
“所以,我提議:
第一,立刻調集我們國內的氣象專家、海洋專家,對這個預測,進行複覈,反覆研究,拿出我們自己的判斷!
第二,外交部要動起來,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去覈實南美那邊的海洋溫度數據!
打仗要情報,搞建設、防災害更要情報!
無論做什麼事情,情報都要準備充分!”
停頓了下,大長老語氣帶著讚許的點頭說到:
“我看科工委這次就做得很好嘛!
既尊重科學規律,做了預測;
又未雨綢繆,做了準備。
更重要的是,還結合了實際,給我們解決了生產鋼鐵的質量具體困難上!
這很好!是動了腦筋,用了力氣!”
說完後,大長老坐直身體,最終拍板說到:
“現在,關於這個事,請同誌們議一議。
如果冇有大的意見,(目光炯炯的注視著大家)
我們就舉手錶決,把這個方案定下來!抓緊落實!”
眾多長老目光有些一致的看向了刀建文,刀建文見狀,心裡苦笑,第一個舉起了手。
其他長老有詫異的,有欣慰的,有不解的,不過還是紛紛的舉起了手來。
刀建文很無語,我和黨建國最多算是工作方式和方法上有區彆,但是在建設國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在,
這種關乎國運的大事,當然要團結一致了!
長老會結束後,各部門立刻調集國內頂尖的氣象、海洋專家進行複覈,最終確定,黨建國的這份報告結論是相當準確的。
在確鑿的證據鏈和緊迫的危機預判麵前,長老會經過緊急磋商,迅速做出決斷:
“同意民工處所請!
一是責成國家計委,立即調撥專項計劃物資(含部分精密部件)支援民工處;
二是命令各地,將指定數量、批次的‘小高爐’、‘土法鍊鋼’產出鋼鐵,迅速運抵民工處進行加工再利用;
三是要求民工處全力以赴,保質保量完成抗旱機具生產任務,為即將到來的災害做好準備!
四是將打井機、抽水機的製造技術迅速擴散,爭取一個地區能至少有一個製造廠,以最大程度的支援農業生產。
五是針對預測的區域繼續進行大範圍的農業生產水利設施建設,新華夏自成立開始就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建設。”
接到命令,黨建國精神大振,小蝴蝶又要扇風了!
也冇有有絲毫怠慢和藏私。黨建國立刻將之前就準備好的圖紙(特彆是適合農村使用的型號)整理成冊,提交給了種蘋果部長。
種蘋果部長看著這些圖紙,老懷大慰——這是讓自己去“換人情”嘍。
然而,老天爺似乎並不想放過這個冬天,於是在這個多災多難的年份再添嚴寒。!
刺骨的嚴寒不僅考驗著人,也讓民工處的生產生活雪上加霜:
早期儲備的煤炭在急速消耗,供暖壓力劇增;
為保障冬季蔬菜供應而搭建的大棚,在如此低溫下,保溫層形同虛設,蔬菜麵臨凍死的風險。
“要是劉飛在就好了”
黨建國望著窗外冰封的世界,心中湧起強烈的思念。
劉飛在資源調度和精打細算上的天賦,還真的是不可取代的。
現實逼人,黨建國隻能再次提筆,向上級提交緊急報告,詳細陳述民工處麵臨的燃料、食用油和糧食(特彆是細糧)困境。
這份“哭窮”報告起了作用。
上級在麵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還是擠出了一部分煤炭、食用油,並調撥了一批相對耐儲存的高粱作為補充糧食。基本解決了民工處的日常生產生活問題。
1959年,民工處安全渡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