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脊梁 第73章 琉球
王倫來到小山港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為這個地方是他參與建設的,陌生的是,沒有了梁山的熟悉地理位置。
陳太初在端午節前夕,將遠在梁山的家人接到了鹽山縣。
王倫的一眾家人到達滄州時,對於這裡還是很陌生,但是等看到了王倫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麵前,還是很驚訝!
“官人,你這是有多大冤屈,大白天的還魂!”第十房妾室程圓圓說道。
其他的家人也都抱作一團。
“什麼啊!我是你們官人,我沒死,是我讓人把你們接過來的!”王倫叫道。
膽子比較大的原配房氏伸手摸了摸王倫。
”這鬼魂還有熱度,難道現在鬼都可以作為人來陽世了?“房氏說道。
”哎呀!我是人,我沒死!“王倫咆哮道。
---------------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回到梁山王倫假死騙童貫來講。
王倫一家還在為王倫去世而傷心時,聽到梁山運輸集團的紅利,又一成給到他們,這讓他們感覺道欣慰。
而到了清明節前後,大名府來人說,要接他們去見王倫的其他親人。
來人說的有模有樣,大家雖有懷疑,但是也還是跟著一塊去了。
端午前夕,滄州鹽山縣被一層淡淡的艾草香所縈繞。
那清新的香氣,混合著夏日將至的溫熱氣息,彌漫在大街小巷。
王倫的妻子李氏,及一眾家眷到達這個宅院,心懷忐忑地推開兩進小院的榆木門。
然而,當她踏入廳堂的那一刻,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得愣在原地。
廳堂裡,竟坐著一個頭戴鬥笠的漁夫。那漁夫聽到聲響,緩緩抬起頭,露出燒傷後略顯猙獰的左頰,右手的中指更是殘缺不見。
這麵容,竟與半年前他們為之發喪的亡夫王倫毫無二致。
李氏驚恐萬分,忍不住尖叫起來,手中的粽籃也隨之掉落,整個人下意識地往後退,慌亂中撞翻了供桌。王倫的牌位“哐當”一聲掉進炭盆,瞬間燃起了縷縷青煙。
就在這時,幼子阿寶卻絲毫沒有害怕,反而興奮地撲了上去,一下子摟住“鬼魂”的脖頸,嘴裡嚷嚷著:“爹的糖人味兒!”原來,王倫在地窖中已藏身數月,陳太初特製的甘草糖漿早已深深浸透了他的衣襟,這熟悉的味道讓阿寶一下子就認出了父親。
李氏這纔回過神來,她顫抖著走近,仔細驗看王倫耳後那熟悉的胎記,確認眼前之人正是自己的丈夫。
一家人再也抑製不住激動的心情,相擁而泣,哭倒在西廂房的青磚地上。
王倫心疼地輕輕摩挲著兒子王初明凍瘡,低聲而堅定地說道:“往後每月初七我都會歸家,對外就說我是販私鹽的遠房表舅。”
隨著蟬鳴聲逐漸響起,小山港的礁岩背後,一場秘密的建設正在悄然進行。
十二架水力鍛錘如沉默的衛士般立起。
柳氏族人巧妙地扮作煮鹽工,在鹵水池底精心鋪設青銅齒輪,每一個齒輪的安裝都經過精確計算,承載著未來計劃的重要一環。
陳氏鐵匠則將高爐的煙道不著痕跡地接進官鹽灶台,海風裹挾著鹹澀的味道,恰到好處地吞沒了冶鐵時產生的滾滾黑煙,將這個秘密兵工廠的存在隱藏得嚴嚴實實。
王倫親自督造的三層船塢更是暗藏玄機。
漲潮時,洶湧的海水灌入,為船塢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退潮後,隱藏的地窖便會露出,成為組裝火銃的隱秘場所。
時光流轉,到了七月流火之際,首台海用水力車床藉助潮汐的強大力量,成功地將虎蹲炮管鏇出了螺旋膛線。
這一技術突破,無疑將大幅提升虎蹲炮的威力與精準度,成為日後軍事行動中的重要依仗。
這時京城傳來了王大郎一家被抓入詔獄,接著又傳來陳太初駕駛安裝蒸汽原型機的滄瀾舸抵達汴梁。
而在大名府與李清照一起的趙明玉確實擔心自家相公的安危,此時經過兩人耳鬢廝磨幾個月,趙明玉發現自己月事沒有了,而且最近心慌氣短,嘔吐反胃。
本以為是剛來放大名府水土不服,找了大夫一看,結果已有身孕!
十月,霜降降臨,汴京的樊樓裡人們正熱烈地討論著陳太初駕滄瀾號抵京的奇聞。
五更天,天色未明,八十丈長的鐵木帆影如同一頭巨大的海上巨獸,緩緩壓碎了金明池上的曉霧。
童貫得知訊息後,立刻派遣水師前去圍堵。
而此時,陳太初正在龍亭與徽宗奏對。陳太初憑借糖霜秘方、虎蹲炮鑄造方法以及自己錢號的票引權,成功換取了王大郎一家的性命。
待詔獄將王大郎一家放出時,陳太初已將京城的產業進行了全麵且細致的分配,安排王大郎一家前往濮陽老家。
十一月,大名府軍器坊內,陳太初著手重新規劃百工圖譜。明麵上,趙虎帶領廂軍日夜鑄造農具,每個犁頭的銘文都用波斯數字暗標批次,看似普通的農具鑄造,實則暗藏著與軍器製造相關的重要資訊。
暗地裡,嶽飛率領死士將燧發槍元件小心翼翼地藏進運河官船的底艙,並且每艘船的吃水線都特意塗著童貫軍械監的朱漆,以此來混淆視聽,躲避各方的追查。
到了臘月,百工坊已如繁星般遍佈河北東路的各個州府,並且依據各地不同的特點進行了合理且精妙的佈置。
重和元年元月,王大郎抵達小山港的那日,朔風凜冽,卷著冰碴子如利箭般砸向滄瀾號的甲板。
王倫快步上前,掀開船艙的氈布,三百具新式指南針在鯨油燈的映照下泛著幽幽藍光,每一根磁針都被刻意調整偏東三分。
“陳大人囑咐,首航止於登州外海。”王大郎一邊說著,一邊展開海圖,隻見星象標記旁詳細備注著磁偏修正數,“虎蹲炮試射需借浪湧之勢,落點偏差正好打進靶船。”
正月十六破曉時分,天色依舊朦朧,滄瀾號引領著三艘改裝貨船緩緩駛出港口。
王鐵柱啟動蒸汽閥的瞬間,泄壓口噴出的白汽如雲霧般升騰,驚散了附近棲息的海鷗。
然而,蒸汽機原型機卻出現了嚴重的漏氣問題,即便用牛皮進行封堵,也無法長時間解決。
看來,必須找到陳大人口中所說的橡膠才行。
潮水緩緩漫過船舷邊放著的《武經總要》,書頁間夾著的琉球海圖被鹹風輕輕掀起一角。
王倫按餘毒未儘,腹部會絞痛,看著王大郎專注地校準星鬥方位。
指南針在毒質的影響下顫抖不停,卻恰好指向了登州水師疏於防範的暗礁區。
王大郎和王倫二人坐在滄瀾號的船艙內,麵色凝重地看著陳太初送來的密信。
信中的每一個字,都彷彿帶著千鈞的重量,勾勒出一幅關乎未來命運的宏偉藍圖,同時也充滿了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與挑戰。
“這橡膠……竟是如此神奇之物。”王大郎輕聲念著信上對橡膠特性的描述,眼中滿是新奇與期待。
“遇冷則脆、遇熱則黏,用來封堵船縫,可比桐油灰膏快上十倍,這要是真能成功,咱們的船在海上可就安穩多了。”
王倫微微點頭,目光落在信中關於橡膠使用方法的部分,沉思道:“隻是這熬煮膠汁的講究可不少,摻三成鯨脂防開裂,還要加入硫磺與木炭粉末……看來得找幾個細心的工匠,專門研究此事。”
接著,二人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信中提及的蒸汽機與帆檣聯用一事。“這法子倒是巧妙,無風時燒炭催輪,遇順風則熄火揚帆。”
王倫指著信中所附的《聯帆機要》說道,“這七種索具結法,尤其是‘燕尾結’,得讓船工們儘快熟悉,確保在實際操作中不出差錯。”
“沒錯,而且這乙字號箱裡的蒸汽機關,若膠管爆裂,還能改作他用,這陳大人想得可真是周全。”王大郎感慨道。
隨後,他們的目光聚焦在丙字號箱底壓著的東海輿圖以及關於琉球大島的開發計劃上。
“三年之期,分作三步……”王大郎緩緩說道,“首年建淡水補給點,次年開辟避風港,第三年建成中轉貨棧,這一步步可都不容易啊。”
王倫看著輿圖上標紅的琉球大島,神色堅定地說:“但這是咱們的立足之地,無論如何都得抓緊行事。”
看完信中的正事,二人又接著看起陳太初所附的瑣事。
“羅總舵主好食嶺南荔枝,雖說二月無鮮果,但醃糖漬荔枝佐酒倒也不難準備。”王大郎說道。
“嗯,這海試若遇倭寇滋擾,亮出‘福田寺供奉’旗便能嚇退他們,倒也是個法子。
隻是這今春多雨,橡膠木苗要用糖水澆灌防黴,二十石糖霜得趕緊安排妥當。”王倫細細叮囑道。
提到信中所言小山港外出現的海市蜃樓奇景,王大郎皺了皺眉,“這非吉兆,也非方外仙山,切勿追趕……看來海上之事,詭譎多變,咱們行事得更加小心謹慎纔是。”
王倫深吸一口氣,說道:“陳大人將如此重任交予你我,咱們可不能辜負了他的信任。
這開發琉球的諸事,得立刻著手準備。”
於是,二人立刻召集了小山港內信得過的工匠和船工,將密信中的內容詳細告知,並開始分配任務。
負責熬煮橡膠汁的工匠們,立刻著手準備鯨脂、硫磺與木炭粉末,按照信中的比例進行調配試驗。
船工們則開始研習《聯帆機要》中的索具結法,尤其是“燕尾結”,反複練習,力求熟練掌握。
與此同時,他們還安排人手準備醃糖漬荔枝,以備羅總舵主到來時相贈。
對於橡膠木苗的糖水澆灌事宜,也安排專人負責,確保二十石糖霜能夠合理分配使用。
最重要的就是“琉球群島,這個大島我稱之為台灣,以後就是我們的立足之地,所以各位要抓緊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