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異錄 第412章 晨曦之下
石峰帶著天明和狐族離開了南山。一路上,狐狸們緊緊跟隨在石峰身後,它們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渺小。石峰不時回頭看看它們,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保護好這些無辜的生命。
在與狐族的相處中,石峰逐漸瞭解到它們的生活習性和個性特點。他發現狐狸們聰明而機智,它們對石峰充滿了敬畏和信任。石峰也從它們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比如堅韌、勇敢和團結。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峰與狐族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他開始理解九黎為什麼會選擇保護這些狐狸,因為它們雖然弱小,但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對生存的渴望。
狐族的加入對於如今的“晨曦”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狐族成員們與生俱來的幻術天賦以及能夠隨心所欲變化不同樣貌的能力,使得他們成為情報收集和偵察工作的絕佳人選。
經過漫長的跋涉,石峰一行人終於抵達了“晨曦”的總部所在地——夏國的首都破軍城。進入城中後,天明環顧四周,隻見城內一片寧靜祥和,街道兩旁的商鋪琳琅滿目,行人來來往往,好不熱鬨。然而,儘管眼前的景象如此美好,天明的內心卻始終無法真正地高興起來。
犬妖的事情仍然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她的心頭,讓她感到恐懼和不安。一路上,她雖然努力與石峰談笑風生,但石峰還是敏銳地察覺到,天明的笑容不過是強裝出來的。
“如果能夠讓她忘記那段可怕的記憶就好了。”石峰心中暗自歎息道。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麼,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對了,之後的搜異科裡有一種能夠讓人忘卻記憶的東西,那麼在這個時代,說不定也能找到類似的方法呢?
想到這裡,石峰心中暗自思忖,覺得這個想法雖然有些冒險,但如果真的能夠實現,對於天明來說或許會是一個新的開始。於是,他下定決心,等一會兒一定要找個合適的時機和顏舍好好商量一下,看看是否有辦法將這個想法變為現實。
石峰帶領著眾人緩緩地踏入了“晨曦”總部的大門,還沒等他們站穩腳跟,就有一群熱情的成員迎了上來。這些成員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對石峰等人表示熱烈的歡迎。
就在這時,顏舍也快步走了過來。他的目光落在石峰身後的狐族身上,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就被他臉上的笑容掩蓋住了。寒暄過後,石峰趁眾人不注意,悄悄地把顏舍拉到了一旁,將天明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顏舍聽完石峰的講述後,心中湧起一股憂慮,他的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壓力籠罩著。他用手摸著下巴,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思考著什麼重要的事情。
過了片刻,顏舍終於緩緩地開口說道:“我曾經聽聞在破軍城的古籍閣裡,有一本古籍記載了關於夏國君王墓的事情。據說,這座墓中藏有一件極其珍貴的陪葬品,名為混天鬥。”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讓人不禁感到一絲緊張。
石峰聽到“混天鬥”這個名字,眼睛突然一亮,彷彿發現了什麼重要的線索。他迫不及待地追問:“那混天鬥真有其事嗎?它真的有篡改人類記憶的能力嗎?”
顏舍搖了搖頭,歎息道:“這我哪裡知道呢?古籍上雖然有這樣的記載,但畢竟曆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其中的真實性實在難以判斷。”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曆史真實性的懷疑和無奈。
石峰思考了一下,然後堅定地說:“不管怎樣,我都要去皇宮找夏宜問問。如果他也不知道,那我再想其他辦法。”他決定親自去探尋這個秘密,無論遇到多少困難都不會輕易放棄。
石峰將狐族妥善安頓好之後,便毫不猶豫地隻身前往夏國皇宮。他的步伐顯得有些急切,心中充滿了對真相的渴望。
皇帝夏宜之所以同意石峰在此建立“晨曦”並提供幫助主要是因為,他們可以為這小國提供戰力對抗妖族,畢竟夏國邊上就是子鼠控製的趙國,而他們忌憚石峰的力量,他們傳說石峰有驅使妖族的力量,自從石峰在這裡建立“晨曦”後就再也沒有來犯。
石峰踏入皇宮,宮殿巍峨,守衛森嚴。他被帶到了金碧輝煌的大殿,夏宜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深邃。石峰行禮後,直截了當地詢問混天鬥之事。夏宜微微皺眉,沉吟片刻道:“古籍記載確有混天鬥,然此墓是我夏國君王安息之處,所以閣下所提之物難不成是想要毀我大夏的根基?”
“唇亡齒寒的道理,我自然是明白的,這麼多年來,也多虧了陛下您的庇護,我才能安然無恙。關於此事,我會仔細斟酌,從長計議的。那麼,就先告辭了。”石峰說完,向夏宜行了個禮,便轉身離去。
夏宜看著石峰漸行漸遠的背影,微笑著說道:“閣下言重了,慢走。”
待石峰離開後,夏國的左大夫夏青立刻上前一步,對夏宜進言道:“啟稟陛下,這外族之人向來心懷不軌,如今妖族已不再來犯,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再對他們如此禮遇。”
然而,右大夫趙高卻對夏青的建議持有不同意見,他反駁道:“左大夫此言差矣,妖族之所以暫時沒有來犯,並非是因為他們心生畏懼,而是因為忌憚石峰在此。一旦他們得知石峰已經離開,必定會毫不猶豫地捲土重來。他們對夏國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到那時,他們定然會傾巢而出,而我們夏國又該如何抵擋呢?還望陛下深思熟慮啊。”
夏宜聽了兩位大夫的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沉重的憂慮。他眉頭緊鎖,沉默不語,彷彿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凝固了。就在他沉思之際,一名侍衛匆匆忙忙地跑上大殿,單膝跪地,滿臉焦急地稟報道:“陛下,趙國派使者前來,說要與我夏國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