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異錄 第530章 無一倖免
“這十二個大家族顯然擁有著非凡的實力和影響力,他們的介入使得原本緊張的局勢得到了緩解,戰鬥也終於停息了下來。如果沒有這十二個大家族的出麵乾預,恐怕畜生道中的妖族將會麵臨滅族的慘禍。
而這場紛爭的起因,竟然是一本神秘的經書。這本經書每隔一年便會在十二個大家族之間流轉,每個家族都有一年的時間可以擁有它。為了公平起見,大家決定通過抓鬮的方式來確定擁有經書的順序。
最終,子鼠一族幸運地抓到了第一個鬮,成為了這本經書的第一任持有者。然而,這本經書卻有著一個奇特的規定:隻能看,不能讀寫。這意味著凡是看過經書的人,都無法將其中的內容用言語表達出來,更無法將其記錄下來。
因此,要想領悟經書中的奧秘,隻能依靠個人的悟性和理解能力。儘管已經過去了千年之久,但至今仍然沒有人能夠成功破解這本經書的秘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經文中的瘴氣竟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逸出。這一發現無疑給眾人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難題,因為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不僅畜生道將麵臨滅頂之災,甚至整個世界都可能被瘴氣所籠罩。
經過深思熟慮,各族提出了一個看似冒險但卻可能是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將瘴氣帶出畜生道,轉移到其他道麵。為此,他們決定將瘴氣召喚至人間,並在此地建造一座神殿,藉助人族寶珠的力量來壓製經文中的瘴氣。
然而,事情遠非如此簡單。那些長時間停留在經文中的瘴氣,似乎已經產生了某種神識,或者說它已然成為了經文的一個分身。這也解釋了為何它會企圖讓整個世界都充斥著瘴氣——因為經文字身並無意識,其存在的唯一目的便是傳播教義,吸引更多的人成為它的信徒,從而鞏固其信仰的地位。”
鐘岩博的這一番話如醍醐灌頂,讓許多原本對瘴氣的形成感到困惑的石峰恍然大悟。至此,整個瘴氣事件的揭開,而解決之道也將隨之浮出水麵。
石峰凝視著那座神像,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他轉頭看向身旁的鐘岩博,開口問道:“這就是原本用來祭祀的神像嗎?”
鐘岩博搖了搖頭,回答道:“並非如此,之前的道經確實曾在此處供奉,但那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如今,道經已落入龍族之手,若想找到它,就必須前往地麵上的主神殿。那裡纔是道經真正的安身之所。”
石峰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似乎對這個答案並不感到意外。他沉默片刻後,突然從懷中掏出一個黑色葫蘆,將其對準了神像上的寶珠。
隻見葫蘆口處泛起一道黑色光芒,如同一股強大的吸力,瞬間將寶珠吸入其中。整個過程快如閃電,讓人猝不及防。
“你在乾什麼?”鐘岩博見狀,臉色大變,急忙高聲喊道。
“你們這些鼠妖,竟然以人族血肉作為祭祀之物!這簡直就是喪心病狂!而彌大人,更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他暗中為你們提供那些無辜的人類作為祭品,讓你們能夠繼續這種殘忍的行為。那些來到黑市的人們,本以為隻是來做一些交易,卻沒想到最終成為了你們的食物,被你們殘忍地殺害。而你們,這些可惡的鼠妖,還摸著那象征著慈悲的法珠,口口聲聲說著慈悲,真是可笑至極!”
石峰怒不可遏地說道,他的聲音在這地下通道中回蕩著,彷彿要將這鼠妖們的罪惡公之於眾。他的眼中燃燒著怒火,手中緊握著那淨瓶,彷彿那是他手中的正義之劍。
石峰深吸一口氣,然後猛地將淨瓶倒扣過來。刹那間,一股強大的力量從淨瓶中噴湧而出,如同洶湧的江河湖海一般,瞬間倒灌進整個地下通道。那水勢如驚濤駭浪,勢不可擋,所過之處,鼠妖們根本來不及逃命,就被這巨大的水浪淹沒。
鼠妖們驚恐地尖叫著,它們拚命地掙紮,但在這洶湧的水浪麵前,它們的力量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水浪無情地席捲著它們,將它們捲入其中,然後狠狠地撞擊在通道的牆壁上。鼠妖們的身體在水浪的衝擊下變得支離破碎,鮮血染紅了整個地下通道。
石峰站在通道的入口處,看著這一幕,他的心中沒有絲毫的憐憫。這些鼠妖,它們犯下的罪孽太重,今日便是它們償還一切的時候!
他牽著白夏的手,一同跨過那道虛空之門。當他們的腳再次觸碰到堅實的地麵時,一股濃烈的瘴氣撲麵而來,彷彿要將他們吞噬。
白夏毫不猶豫地取出一顆破障丹,迅速吞入腹中。這顆丹藥是她特意準備的,能夠抵禦瘴氣的侵蝕。然而,石峰卻顯得從容許多。他不緊不慢地從腰間的葫蘆中取出一枚寶珠,輕輕地佩戴在身上。
就在寶珠接觸到他肌膚的瞬間,一道柔和的光芒驟然綻放。這光芒如同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了厚重的瘴氣,將周圍的空氣都照亮了。眨眼間,那令人窒息的瘴氣竟然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迅速消散,露出了原本的清新空氣。
白夏驚愕地看著這一幕,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這是什麼寶物?竟然如此神奇!”她失聲叫道。
石峰解釋道:“這是山海珠,擁有還原物質本質的力量。瘴氣雖然對我們有害,但本質上也不過是普通的空氣被汙染了而已。山海珠能夠將其還原,所以才能如此輕易地驅散瘴氣。”
白夏聽後,不禁對這山海珠充滿了好奇和嚮往。她暗自心想,如果自己也能擁有這樣的寶物,那在這充滿危險的瘴氣世界中可以自由行走於天地之間。
石峰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說道:“這山海珠可是人族稀世珍寶,但隻要找到瘴氣源頭,想要回到原先暢快呼吸的日子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