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群英傳:最全隋唐演義 第619章 據黎陽楊玄感造反
第六一九回
據黎陽楊玄感造反
楊玄感懷著不臣之心籠絡士人臣子,就想尋找機會廢掉隋煬帝楊廣立秦王楊浩為帝。
這個楊浩是誰呢?楊浩乃是隋文帝的孫子、也是他的一個兄弟秦孝王楊俊的長子。這個秦孝王楊俊也倒黴,被他的妃子給毒死了。那這個妃子當然獲罪了。楊浩就是這個妃子所生的。所以,楊浩也因罪連坐。他本來是秦孝王的長子,也是世子,就因為這個事兒取消了世子資格。楊廣不錯,即位之後,就把侄兒楊浩的罪名給抹去了。然後,又讓他繼承秦王爵位,受河陽都尉。楊玄感就盯上他了,就想把他立為皇帝。
楊玄感這種不臣之心已然好多年了。大業四年,隋煬帝西巡了。楊玄感隨王伴駕著也一起西巡。走到大鬥拔穀的時候,楊玄感一瞅,哎呀!這個地勢不錯呀啊!現在楊廣對自己一點防備沒有,我如果能夠趁機襲擊行宮,直接把他一殺,哎,這多得呀!
結果,還沒動手呢。他的叔父楊慎(看這名字叫楊慎,真慎重啊)發現了侄兒這個念想了。哎喲,楊慎趕緊給製止啊,說:“侄兒啊,這事可乾不得!現在,你時機沒成熟啊,你哪能這個時候殺皇帝呀?弄不巧,咱們滿門都保不住了!”
楊玄感思前想後,一琢磨:也是!嗯,看來,我身邊的人還少,現在動手可能勝算不大。這件事情就此作罷了。
但是,他這個反叛之狀已然被一些人察覺了。他有一個堂叔叫做楊嶽,他就發現了。楊嶽腦袋嗡嗡作響——這還了得啊?我這堂侄膽子比天都大呀。人家膽子大,還是天包膽。他呢?嘿嘿,簡直是膽包天呐!這還了得呀?以後如果造反不成,我們滿門都得跟著受累呀。乾脆,你彆造反了。我、我給你舉報了吧!死你一個,幸福咱們一大家子。這楊嶽就把自己堂侄給舉報了。上表給楊廣,就說:“我堂侄楊玄感,您看吧,以後必為叛逆呀!必叛亂!請陛下現在把他給除掉!”
這……隋煬帝拿到楊嶽的表文一看。哎呀……你老說楊玄感要反叛。但是你、你這都是懷疑之詞!你拿不出真憑實據來呀。沒有憑證,朕懷疑誰要造反,朕就把誰除掉,這……這不像當皇帝的樣啊,朕殺人那也得有憑證。另外,楊玄感為什麼要造反呢,嗯?現在他任楚國公。而且,又是禮部尚書,位極人臣。另外,他又沒有統兵權。手底下沒有什麼兵,他怎麼造反啊?嗯……隋煬帝心說話:楊嶽呀,明白了。你們叔侄倆呀,肯定在家裡不和,對不對?哎,你們之間呢,有些矛盾。然後呢,你就想借朕之手把你這堂侄給除掉。嘿!這點小心思你以為朕看不出嗎?就這意思。得了,我呀,不上你當!你愛咋的咋的。沒有真憑實據,我沒辦法定你堂侄之罪。這件事兒就先這麼放下吧。隋煬帝沒在意,沒重視。
但這件事傳到了楊玄感耳朵眼兒裡。一來,楊玄感對這楊嶽恨之入骨,這老家夥,你是我兄弟嗎,啊?居然要皇帝殺我呀?!好懸我沒掉了腦袋呀;二一則,真害怕呀,好家夥,這要是皇上聽信你之言,我腦袋沒了呀。嗯,不行,我、我在皇上麵前還得表現表現,我還得韜光養晦呀。什麼時候再遇到好時機,我才能動啊。不遇到時機,我不能輕舉妄動。
哎,機會來了。大業七年(611),隋煬帝楊廣要舉兵禦駕親征高句麗。楊玄感一看,哎喲,趕緊就偽裝自己很積極呀,主動請纓說:“陛下,您征高句麗啊,請帶為臣去!臣作為您麾下的一員大將,衝鋒陷陣!”為什麼呢?“玄感世荷國恩,寵逾涯分,自非立效邊裔,何以塞責!”就說:“我楊玄感得到國家這麼大的重任,國家給我這麼大的恩情。現在咱們周邊有仗了,那我哪能不出力報效呢?我要上戰場,我要為國報效,我要為陛下出力!”
耶耶耶耶……隋煬帝楊廣一看,行啊,楊玄感果然對我忠心耿耿啊。哎呀,你看人家主動請纓,你看你們呢,有勸我彆打的,有扯我後腿的,都不如楊玄感。
隋煬帝對楊玄感當時是大為讚賞啊,當眾就誇楊玄感說:“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故不虛也!”他轉起來了。是啊,將門無犬子。“嗯!越王楊素當年就是一員上將啊,你看他的兒子楊玄感,朕要打高句麗,人家又主動請纓,這就是將門出將啊!”呦!這一次請令,楊玄感就得到了楊廣的信任呢。“讓楊玄感參與朝政,給朕提出建議。不過這次打仗啊,朕的將領都已經湊齊了,用不著你了。你仍然有重任,你在後方給朕保障後方的軍糧安全!”
“遵命!”
就讓楊玄感在後方做後勤保障。
楊玄感一看,隋煬帝這麼大的陣仗,一百三十萬二十四路大軍,他沒大敢動彈。所以,在第一次征高句麗的時候,楊玄感後勤保障工作做得很好,也沒敢輕舉妄動。
隋煬帝大敗虧輸,回來了很多的將領貶的貶、責的責。楊玄感呢?楊玄感得到表揚了:“你看人楊玄感在後麵為我們保障後勤,做的工作多好啊!賞!下一次朕再征高句麗,你還給朕保障後勤!”
“謝主隆恩,臣萬死不辭!”
說著話,就到了大業九年(613),第二次征高句麗,隋煬帝楊廣果然又委以楊玄感重任,讓楊玄感在後方黎陽(就是黎陽倉)督運軍糧。隋煬帝把這大糧倉交給楊玄感。
他安心地帶大隊人馬走了,雄心勃勃呀——這一次我一定要滅掉高句麗!但他萬萬沒想到,這一次他失敗了,失敗不在高句麗身上,而在身後的這位楊玄感身上。怎麼呢?楊玄感反了!
楊玄感一看,嘿!楊廣,你還要打高麗呀,啊?又帶百萬大軍呢?哎喲,這一下子國內空虛嘍。另外,你那手下兵也不像一打高國麗如狼似虎那樣了,氣勢低落呀。再看看現在,由於你一打高句麗讓百姓苦役、天下思亂、反王四起。現在,正是我舉事的好時機呀!我是誰呀?我是關隴貴族啊。天下那些反王都是什麼人呢?大部分都是泥腿子呀,他們的號召力哪能比我大呀?
楊玄感的這種想法不是沒有道理。為什麼隋末農民起義並沒有成功?說有哪一支農民軍真地把這朝廷推翻了,然後這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當了皇帝了嗎?沒有!跟元末農民起義不一樣。那時反對的是大元。大元統治者在當時是異族。再加上早已經對中國的貴族分裂完了。所以,像朱元璋這樣的農民起義軍領袖纔能夠當皇帝。但,放到隋末,不可能!誰服你?你不是門閥士族,就算你得了天下,你的天下也坐不牢靠啊!那些大族互相勾結、盤根錯節,非常堅固,你根本打不碎呀。那是後來的武則天當政之後一步一步的地這才把那些所謂的貴族地主給打下去,那些庶族地主這才慢慢地上來。通過科舉考試讓人人都有機會能夠進入朝廷中樞。這麼一來,老百姓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統治階級。原來世襲的那種門閥士族把持朝綱的局麵這才得以打破呀。那在隋末,人的思想還達不到那個地步,曆史潮流還到不了那麼開明呢。很多人心目當中還是崇拜這些貴族的,還是瞧不起農民的。所以,您往後看,羅成鎖五龍捉住了夏明王竇建德和洛陽鄭王王世充。這兩個人都是反王。相比之下,竇建德這個人是十分正派的,對百姓也非常好,對手下士卒也非常好。鄭王王世充那就是有點小人了。總之,從私德上講、從口碑上說,這王世充都沒辦法跟竇建德相比。但是,竇建德就被唐高祖李淵給殺了。而王世充呢?李淵就沒殺他。為什麼?就因為一個是農民,一個是貴族,就這麼簡單,那個時代就這樣啊!
所以,楊玄感纔看中這個機會,信心滿滿——該我在這亂世當中實現抱負了。楊廣你姓楊,你能當皇帝。我也姓楊,我為什麼就不能當皇帝呢?楊玄感想到這裡啊,就在後方謀了反了。他與身邊的虎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讚治趙懷義等人謀議趁機造反。
首先,他故意滯留運河上的漕運。他管這一塊兒呢——
“運河上的船,彆、彆、彆往前走了!”
“怎麼?”
“都給我停下!”
“喲,停下不行啊,前麵皇帝給我們限期呢,我們得往前傳送糧草啊。”
“不不,不傳送,不傳送!傳送什麼呢?這皇帝打仗就不對呀,讓那麼多將士替他一個人去死啊,這也太殘忍了吧?!乾脆,不給他發糧草!”沒有糧草,我看這個仗怎麼打?哼哼,遼東百萬隋軍遲早有一天會無糧斷炊。到那個時候,餓也得把你們餓回來,而凍也得把你們凍死,不戰而自動瓦解!
楊玄感多毒啊,計毒莫過絕糧。這一次好,絕糧不是人家高句麗給絕的,是自己人給絕的。
隋煬帝楊廣帶著軍隊來到戰場之上,正跟高句麗打得熱火朝天呢。這一次,他招募的驍果軍,哎喲,在戰場之上勇往直前呢,真正發揮了作用!隋煬帝看到大喜,詩興大發。於是,就寫下一首詩叫《白馬篇》來歌頌這些征遼戰士啊。詩曰:
“白馬金具裝,橫行遼水傍。
問是誰家子?宿衛羽林郎。
文犀六屬鎧,寶劍七星光。
山虛弓響徹,地迥角聲長。
宛河推勇氣,隴蜀擅威強。
輪台受降虜,高闕翦名王。
射熊入飛觀,校獵下長楊。
英名欺衛霍,智策蔑平良。
島夷時失禮,卉服犯邊疆。
征兵集薊北,輕騎出漁陽。
集軍隨日暈,挑戰逐星芒。
陣移龍勢動,營開虎翼張。
衝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湯。
塵飛戰鼓急,風交征旆揚。
轉鬥平華地,追奔掃帶方。
本持身許國,況複武力彰。
會令千載後,流譽滿旗常。”
這首詩描寫了那些這些驍果是如何積極主動應募的,又如何開赴前線的,如何的英武,如何的征戰……這些大隋英勇的戰士啊,他們以身許國,流芳千載!哎呦,從這首詩,您就很容易感受到隋煬帝楊廣當時那個亢奮的情緒、那個滿滿的信心啊!上一次我還心懷仁慈,想著不打就屈人之兵。結果,我把你們看得太好了,輕敵了。我接受教訓。這一次,我就直接打了,那你們肯定完了!
沒想到,戰況不是那回事兒!到了遼東城下。隋軍動用了各種武器和作戰方式,什麼飛樓啊、雲梯呀、地道啊等等等等,全用上了,四麵俱進,百般圍攻。但是,人家高句麗也不傻,見招破招,見勢破勢,頑強抵抗、寧死不降。結果,隋軍攻打了二十多天,是久攻不克呀。
哎呀!這隋煬帝一看,怎麼又給我擋著了?命令士卒們:“給我造布囊!就是給我造布袋子!”
“造多少?”
“不要多了,造個一百來萬個吧!”
“一百來萬個?”
“啊!造!”
“哎哎,造!”
“這些布袋都給我裝滿土!”乾嘛呢?“一袋一袋給我堆起來!我就不信我堆不了跟這遼東城一般高的土牆!”
這真是人多力量大啊,還真就做了好多布袋子,裝上土,就貼著遼東城牆外一袋一袋往上壘,一包一包往上摞,最後居然堆成了寬有三十步,高與城頭齊的魚梁大道。這樣,驍果們不就可以登上自己的布袋頂,然後直接跳到遼東城頭了嗎?
“人家放箭射咱們怎麼辦?”
“好辦!讓工匠給朕趕造八輪樓車!”好麼,八輪樓車造得比布袋垛高、比遼東城牆高,讓人爬到樓車頂上拿箭居高臨下射城!原來,咱們攻城,人家由上打下,上打下不費蠟,咱攻不上去。現在咱比他還高,該咱射他了,掩護著驍果登城!“咱人多,傳旨,用人海戰術把遼東城給朕團團圍住,圍他個百八十圈兒!”
“百八十圈兒啊?”
“反正咱人多,給朕圍!然後,日夜攻城,7x24小時輪流給我打!”那時有“7x24”這個說法嗎?反正永不歇著,打下城為止!
哎呦,這下子,把高句麗遼東城給打得夠嗆,內危外困,眼看著就撐不住了,隋軍勝利就在眼前!
當然,在圍攻遼東城的同時,隋朝其他大軍也在按照計劃向縱深進軍,什麼楊義臣呐,什麼宇文成都啊,率軍再次開到鴨綠江邊。隋朝的水軍也齊集東萊海角,在那裡是張帆待發呀。
高句麗在大隋朝數路大軍的猛烈進攻之下逐漸勢微,那真是朝不保夕呀,誰都不知道今天晚上還能不能在城裡頭過個夜呀。
您說隋煬帝能不興奮嗎?嘿嘿!攻下遼東城,指日可待!“再給朕加緊攻!給我打!”
“陛下,打不動了!”
“怎麼打不動了?”
“陛下,這糧草運不上來了。”
“嗯?!怎麼運不上來了?讓楊玄感火速往前線運糧!”
楊廣讓人給楊玄感發來好幾道詔書,催促他往前運糧。
這楊玄感呢?有托辭,說:“陛下,呃……現在呀,運不動。怎麼的?天下大亂了,水路多盜寇啊,那大河邊、小河沿兒全都是水賊呀。船隻不能夠前後單獨傳送,必須用武裝保護。不然的話,這糧草運不到前線,在半道上全好了那些反賊了!所以,我這裡還得有一段時間預備。”
得預備什麼呀?預備先把自己家的人接回來呀。暗中派人到遼東,把從征遼東的弟弟虎賁郎將楊玄縱、鷹揚郎將楊萬碩給偷偷地招回來了——你們彆在前線了,我馬上造反了。我這一造反,你們在前線那不等著掉腦袋嗎?趕緊回來!然後又派人秘密遣回京師長安招弟弟楊玄挺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蒲山公李密——你們趕緊過來,咱要舉大事了!
那怎麼能夠讓部眾聽自己的呢?我說造反,我手下這些兵能跟著我造反嗎?我得假詔造反!
於是,楊玄感就派親隨假扮成使者,就說:“我是從遼東戰場上來的。為什麼來呀?哎喲,了不得,水軍總管因為攻打高句麗誤了日期了。他一看趕不過去了,怕受責罰,於是他謀反了。他這一謀反,那陛下當然心驚了。於是,陛下命楊將軍趕緊地領著你們去平叛、去鎮壓那些叛兵!”
這麼一來,不有由頭起兵了嗎?於是,楊玄感在大業九年(613)六月乙巳日(六月初三)帶兵馬入拒黎陽城。
黎陽就是現在的河南浚縣東這一帶,那是個大糧倉啊。楊玄感進來之後,下一道命令:“四門緊閉!給我先把城門關上!”關上城門之後,派手下兵丁:“滿城給我抓男丁去!”乾嘛呢?得抓兵入伍啊。我沒時間再招兵呢。隻能掃地為兵,趕緊的給我抓男的去!然後,“把船上的帆布給我裁了當盔甲!”那玩意兒能避刀槍嗎?好歹比一般的衣服厚點,反正是先這麼著。然後,自己就在這裡設定官署。等於自己開府了。用的官號仍然是開皇年間那隋文帝楊堅時期的官號。然後,派人給周邊這些郡縣都送去公函。乾嘛呢?就說:“我接到了朝廷命令了,讓我討伐那個反叛的水軍總管!我這裡沒那麼多兵,你們各郡各縣收到我的書信之後,趕緊把你們的兵都發到黎陽倉城。到這裡,我統一指揮!”
楊玄感還注意發現人才。郡縣當中那小縣吏有那些有才乾的,楊玄感都以運糧的名義把他們全招過來集中了。反正是為我所用也行。你不為我所用,我就看著你。你們這些有才乾之人哪裡也不許跑!就又任命趙懷義為衛州刺史,東光縣尉元務本為黎州刺史,河內郡主簿唐禕為懷州刺史……讓他們經略州縣。
楊玄感正式挑起了造反的大旗!